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娟

作品数:6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再生障碍性贫...
  • 5篇再生障碍性贫...
  • 5篇障碍性
  • 5篇障碍性贫血
  • 5篇贫血
  • 5篇贫血患者
  • 5篇CX3CR1
  • 4篇VLA-4
  • 2篇趋化
  • 2篇细胞
  • 2篇骨髓
  • 2篇T细胞
  • 1篇多系统萎缩
  • 1篇亚群
  • 1篇粘附
  • 1篇粘附分子
  • 1篇日间
  • 1篇神经变性
  • 1篇神经变性疾病
  • 1篇受体

机构

  • 6篇山东大学

作者

  • 6篇任娟
  • 4篇彭军
  • 3篇徐从高
  • 3篇甄军辉
  • 3篇张茂宏
  • 2篇孙琳
  • 1篇马士卉
  • 1篇李辉
  • 1篇杜怡峰
  • 1篇杜怡峰
  • 1篇王琳琳
  • 1篇于媛
  • 1篇孙建芝
  • 1篇王文
  • 1篇王旭平
  • 1篇侯晓燕
  • 1篇曲迅
  • 1篇孙琳
  • 1篇唐诗

传媒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阿尔茨海默病...
  • 1篇第13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3
  • 4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VLA-4和CX3CR1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迁移至骨髓中的作用研究
<正>目的:探讨T细胞迁移相关分子—VLA-4、CX3CR1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1.流式细胞术、PT-PCR分析46例再障患者(20例重型再障,26例非重型性再障)、21例正常对照骨髓和外周血...
任娟彭军甄军辉孙琳张茂宏徐从高
文献传递
VLA-4和CX3CR1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迁移至骨髓中的作用研究
背景与目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种骨髓衰竭性疾病,以全血细胞减少和骨髓造血功能低下为特征。造血干细胞数量的减少和功能的异常是其发病的基础。近年来研究表明再障是一种以造血组织为靶细胞的自身免疫性疾病,T细胞在骨髓...
任娟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效应表面粘附分子趋化因子受体
VLA-4和CX3CR1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迁移至骨髓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T细胞迁移相关分子—VLA-4、CX3CR1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1.流式细胞术、PT-PCR分析46例再障患者(20例重型再障,26例非重型性再障)、21例正常对照骨髓和外周血T...
任娟彭军甄军辉孙琳张茂宏徐从高
文献传递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表面VLA-4和CX3CR1的表达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T细胞表面VLA-4、CX3CR1的表达在A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①流式细胞术分析46例AA患者(20例重型AA,26例非重型AA)骨髓和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以及VLA-4、CX3CR1在T淋巴细胞亚群上的表达。②ELISA方法测定其骨髓和外周血浆中VCAM-1(VLA-4的配体)、Fractalkine(CX3CR1的配体)的含量。结果:①AA患者外周血中CD3+细胞比例基本正常(P>0.05),CD8+细胞比例明显上升,CD4+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1);骨髓中CD3+、CD8+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P<0.01),CD4+细胞比例减低仅在重型AA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A患者骨髓和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面VLA-4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然而患者骨髓和外周血中CD3+/CX3CR1+细胞、CD3+/CD4+/CX3CR1+细胞以及CD3+/CD8+/CX3CR1+细胞比例均升高(P<0.05),尤其CD3+/CD8+/CX3CR1+细胞比例升高更为显著(P<0.01)。③AA患者骨髓和外周血浆中VCAM-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Fractalkine水平在重型和非重型AA患者骨髓中以及重型AA患者外周血浆中均升高(P<0.05)。结论:获得性AA作为一种T细胞介导的免疫性疾病,存在T细胞亚群失衡。T细胞通过高表达CX3CR1,与Fractalkine相互作用,从外周血迁移到骨髓,并在骨髓中积聚导致造血干/祖细胞的破坏。
任娟甄军辉孙建芝马士卉孙琳王旭平王文于媛曲迅张茂宏徐从高彭军
关键词:CX3CR1VLA-4T细胞亚群
神经变性疾病与日间过度嗜睡
2023年
神经变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NDD)是一类慢性进行性大脑和脊髓的细胞神经元变性、凋亡而导致的疾病的总称。NDD常出现睡眠障碍,常见的有日间过度嗜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EDS),而EDS也可以作为NDD发生的预测因子,目前二者之间的机制尚不明。文中通过对NDD与EDS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研究、诊断及治疗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研究方向提供新视野。
任娟刘蕊唐诗唐诗
关键词:神经变性疾病帕金森病路易体痴呆多系统萎缩阿尔茨海默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X3CR1介导的T细胞趋化和黏附功能异常
2013年
目的:探讨CX3CL1/CX3CR1对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D4+和CD8+T细胞迁移和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17例重型再障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应用MACS免疫磁珠分选法分选CD4+和CD8+T细胞,在自身骨髓血浆或CX3CR1的配体CX3CL1的作用下通过Transwell迁移实验比较患者和健康对照CD4+和CD8+T细胞表面CX3CR1介导的的趋化活性以及阻断CX3CR1对其趋化活性的影响;采用细胞基质黏附实验比较患者和健康对照CX3CL1/CX3CR1介导的CD4+和CD8+T细胞的黏附能力。结果:再障患者骨髓CD4+和CD8+T细胞CX3CL1/CX3CR1介导的的迁移活性及黏附能力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尤以CD8+细胞更为显著(P<0.05)。结论:CX3CL1/CX3CR1的相互作用可能参与了T细胞介导的再障的发病机制,对CX3CR1的阻断有望成为治疗再障的新靶点。
侯晓燕王琳琳任娟李辉彭军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CX3CR1T淋巴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