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炜

作品数:9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断层解剖
  • 3篇前列腺
  • 2篇多排螺旋CT
  • 2篇肿瘤
  • 2篇解剖学
  • 2篇MRI
  • 1篇断层解剖学
  • 1篇多期扫描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束
  • 1篇血栓
  • 1篇眼神经
  • 1篇氧氟沙星
  • 1篇移行带
  • 1篇阴道
  • 1篇应用解剖学
  • 1篇正常成人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系膜
  • 1篇直肠阴道隔

机构

  • 9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天津市第三中...

作者

  • 9篇高炜
  • 4篇李云生
  • 3篇张雪宁
  • 2篇郭志
  • 2篇张亚楠
  • 2篇翟丽东
  • 1篇白显利
  • 1篇张炜浩
  • 1篇林蕾
  • 1篇李亮
  • 1篇韩悦
  • 1篇张建色
  • 1篇袁武
  • 1篇刘津平
  • 1篇康桂艳
  • 1篇张崇智
  • 1篇曹金钟
  • 1篇王静
  • 1篇韩力
  • 1篇肖凡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解剖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眶内眼神经的断层解剖与MRI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为眶内手术及MRI诊断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成人尸头6例(12侧)制成0.5mm的火棉胶连续切片;再选择健康志愿者15例(30侧)行MRI的水平位、冠状位扫描,对额神经、鼻睫神经和泪腺神经位置、走行和毗邻进行观察和识别,并与相应活体MRI图像对照研究。结果眶内眼神经的分支额神经、鼻睫神经和泪腺神经均经过眶上裂入眶;额神经发出眶上神经内外支和滑车上神经,鼻睫神经与眼动脉伴行,泪腺神经在外直肌上方前行。活体MRI眶内眼神经扫描,T1WI、T2WI及其各脂抑加权像上眶内眼神经呈中等信号。结论MRI检查时,宜选择水平位观察额神经并显示最佳,选择冠状位观察鼻睫神经及泪腺神经,鼻睫神经显示尚可,泪腺神经显示不清;与MRI对应的火棉胶连续切片能准确显示眶内眼神经的分支、走形,且其制备技术是研究眶内眼神经的一种简单、经济、切实、可行的方法。
高炜刘津平李云生
关键词:断层解剖MRI
左侧颈外静脉走行异常1例被引量:1
2010年
颈外静脉为颈部最大的浅静脉,通常在耳下方由下颌后静脉的后支与耳后静脉和枕静脉在下颌角处汇合而成,沿胸锁乳突肌浅面斜行向下,在锁骨中点上方约2.0cm处,穿颈深筋膜注入锁骨下静脉。由于其位置表浅,邻近又无重要结构,故被临床广泛应用于静脉输液、静脉给药、穿刺采血、
王华高炜林蕾张建色张崇智
关键词: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静脉血栓
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反复住院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高剂量左氧氟沙星的临床策略性应用及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反复住院患者的疗效,并评估其治疗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2013年收治的老年AECOPD反复住院患者42例,观察组22例、对照组20例,所有病例均于入院时进行有关感染危险分层评估,优化抗菌药物应用;观察组入院初始抗感染即含有高剂量左氧氟沙星策略性给药,对照组入院初始不予左氧氟沙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治疗72h显效率比较,观察组显效14例,显效率63.64%;对照组显效3例,显效率1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0.13±1.40)d,对照组为(12.57±2.08)d,观察组较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缩短(P<0.01);与对照组比较未增加治疗过程中抗菌药物相关性不良事件,超广谱抗菌药物升级应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AECOPD反复住院患者治疗中,入院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选择至关重要,策略性应用高剂量左氧氟沙星安全有效,具有潜在优势。
曹金钟高炜王静姚丽花肖凡白显利韩力康桂艳李楠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鉴别常见的小肾癌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探讨小肾癌(直径≤4cm)的多排螺旋CT(MDCT)多期强化方式及其预测小肾癌病理类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患者的CT图像,其中肾透明细胞癌70例,肾乳头状细胞癌13例,肾嫌色细胞癌10例,均为单发,所有患者术前均经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结果肾透明细胞癌平扫密度均匀46例,密度不均伴低密度区21例,钙化3例,增强扫描多呈明显不均匀强化,总体呈快进快出样改变。肾乳头状细胞癌平扫密度均匀11例,钙化2例,增强扫描呈轻度均匀强化,总体呈延迟强化趋势;肾嫌色细胞癌平扫密度均匀6例,钙化2例,2例密度不均伴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其中5例强化均匀,1例呈辐轮状强化,有延迟强化趋势。将小肾癌分为肾透明细胞癌组和肾非透明细胞癌组,肾透明细胞癌组与肾非透明细胞癌组的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肿瘤CT值及肿瘤CT值/主动脉CT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当肿瘤皮质期CT值≥84.2HU、肿瘤CT值/主动脉CT值≥0.315作为诊断。肾透明细胞癌的标准时,其诊断价值最高。结论MDCT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小的肾透明细胞癌与肾非透明细胞癌有重要意义。
张亚楠高炜赵博张雪宁
关键词:肾肿瘤敏感度特异度
前列腺解剖带区的断层解剖学与MRI研究
目的利用MRI技术对6具成人尸体及不同年龄段活体正常成人的前列腺扫描,观察前列腺带区尸体及活体MRI表现,然后采用改良的火棉胶包埋技术把6具标本制成前列腺区薄层连续切片。本文通过应用盆腔器官薄型化断层切片及MRI技术得到...
高炜
关键词:火棉胶移行带
文献传递
前列腺解剖带区的断层切片与MRI图像对照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前列腺各带区在解剖断层切片的形态学表现,及其与MRI断层图像的对应关系,确定前列腺各带区MRI影像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MRI技术对6具成人尸体及576例健康成人的前列腺进行扫描,观察尸体及活体前列腺带区MRI表现,然后采用火棉胶包埋技术把标本制成前列腺区薄层连续切片,并与MRI图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尸体断层解剖切片可根据尿道、精阜、射精管识别外周带、中央带、移行带、尿道周围组织及前列腺肌肉基质区的大体位置,但其间未见明显界限。尸体标本及活体MRI图像表现基本一致,即T1WI上整个前列腺呈略低信号;T2WI上前列腺外周带呈高信号表现,中央区呈低信号;薄层切片与MRI图像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结论 MRI检查时,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扫描相结合,才能完整显示前列腺各带区的结构特点,进而有利于对前列腺内的病灶进行准确地MRI定位诊断。
高炜袁武韩悦翟丽东李云生
关键词:前列腺中央区断层解剖MRI
Denonvilliers筋膜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6年
Denonvilliers筋膜作为盆底筋膜之一,全程走行复杂并毗邻许多重要结构,与前列腺、直肠系膜及神经血管束等结构关系密切,因而在盆腔炎症、肿瘤、外伤时常受累。完善Denonvilliers筋膜解剖学资料有助于指导肛肠外科、泌尿外科和妇产科的手术,减少手术并发症。本文就Denonvilliers筋膜应用解剖学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高炜张雪宁郭志李云生翟丽东李亮张亚楠
关键词:应用解剖学筋膜外直肠系膜直肠阴道隔神经血管束盆丛
正常成人胰钩突角的多排螺旋CT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2015年
目的 多排螺旋CT下观察和测量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性别正常成人胰钩突角的大小,确定钩突角的正常范围,为影像诊断胰头占位性病变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近3年腹部无明显病变患者的强化CT图片612例,按年龄分成21-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70岁以上6组及男女两组,将强化CT图像3mm重建后分别测量胰腺钩突角的最大值,然后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各年龄组胰钩突角大小如下:21-30岁组(34.7±5.4)°、31-40岁组(56.3±4.8)°、41-50岁组(64.1±5.1)°、51-60岁组(57.8±3.3)°、61-70岁组(47.4±4.1)°、 71岁以上组(33.5±3.9)°;女性(54±2.7)°、男性(61±3.5)°。结论 51-60岁组之前随着年龄增加胰头钩突角逐渐增大,51-60岁组以后随着年龄增加胰头钩突角逐渐减小, 不同性别之间比较男性钩突角略大于女性。
高炜郭志李云生张雪宁杨雪玲张炜浩
关键词:多排螺旋CT
Th17/Treg细胞及其相关因子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背景: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以冷冻消融为主的微创与免疫治疗,是前列腺癌领域的前沿性研究之一。Th17和Treg细胞是肿瘤免疫微环境中重要的细胞群,参与免疫...
高炜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冷冻消融治疗TH17细胞TREG细胞免疫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