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燕
- 作品数:88 被引量:515H指数:14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水利工程更多>>
- 三峡库区典型农业小流域次降雨产沙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6
- 2021年
- 为探究引起三峡库区农业小流域土壤侵蚀的主要次降雨因子,通过天然降雨观测资料,分析忠县石盘丘小流域2019年侵蚀性降雨年内分布特征和典型次降雨条件下A和B 2个集水区产沙过程的变化规律,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揭示次降雨产沙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全年119场降雨资料中,有19场为侵蚀性降雨。全年侵蚀性中雨共发生10次,是侵蚀性降雨中最常见的降雨类型。暴雨及以上降雨是造成研究区产沙量最大的降雨类型。(2)在典型中雨、大雨和暴雨产沙事件中,B集水区产沙量分别是A集水区的5.13,1.66,7.56倍。对3场典型次降雨产沙过程进行分析发现,B集水区产沙过程线随降雨历时的延长,变化程度更剧烈。(3)各PIn因子与研究区产沙量的相关性系数大小排序为PI30>PI10>PI15>PI60>PI5>PI90>PI。对各类降雨因子与研究区的产沙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系数大小排序为P>PIn>In>I>T。A、B集水区产沙量与次降雨量P和PI30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总之,在三峡库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时,要加强对暴雨及以上降雨造成农业小流域水土流失的监测与预警响应能力;P和PI30能较好地反映三峡库区天然次降雨对农业小流域侵蚀产沙的影响;对天然降雨条件下的次降雨侵蚀力进行估算时,可将PI30作为主要参考因子;农林水复合生态系统与结构简单的传统农耕模式相比,具有更丰富多元的层次结构,不仅能全面开发利用小流域的农业资源,更有利于保持水土,且其对降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也更强。
- 崔璨王小燕孙宁婷陈方鑫陈晓燕龙翼
- 关键词:三峡库区农业小流域侵蚀性降雨产沙过程降雨量
- 微生物对龙葵的生理活性和吸收重金属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1年
- 采用温室盆栽实验,接种从垃圾填埋场土壤中筛选的淡紫拟青霉菌和绿色木霉菌,研究其对龙葵(Solanum nigrumL.)的生理活性和吸收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对龙葵生长有促进作用,可增强龙葵对Cd、Pb的吸收能力。单一Cd污染时,淡紫拟青霉菌能增强龙葵的抗氧化能力,促进Cd从植物地下部分向地上部分迁移;单一Pb污染时,绿色木霉菌能降低龙葵的抗氧化能力,不能明显促进Pb的迁移。在Cd、Pb复合污染时,两种真菌的混合液能较好地促进龙葵对重金属的吸收,龙葵对Cd的富集系数最高可达到4.25,而其对Pb的富集系数最高仅为0.19。
- 毛亮靳治国高扬周培支月娥施婉君陈晓燕
- 关键词:重金属微生物生理活性生物吸收
- 同步测量坡面片流和细沟水流流速的电解质示踪流速仪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同步测量坡面片流和细沟水流流速的电解质示踪流速仪,包括用于测量坡面片流电解质信号的A型感应探针、用于测量坡面细沟水流电解质信号的B型感应探针、上部盐溶液注入器、下部盐溶液注入器、数据采集器以及计算机,上部...
- 陶婷婷陈晓燕孔令勇麻力文李丹丹谭文浩
- 一种恒流野外模拟冲刷试验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恒流野外模拟冲刷试验装置,在储水罐内设置有潜水泵,潜水泵通过供水管与恒流桶上设置的供水口连通;回流管的一端连接在恒流桶顶端的回流口上,另一端通入储水罐内;在恒流桶的下端设置有出水管,在出水管上设置有流量调...
- 孔令勇陈晓燕陶婷婷张洁韩唯罗伏林冯滔许颖
- 基于ArcGIS的岩溶区小流域水土保持规划设计被引量:1
- 2009年
- 以汉昌河小流域为例,利用ArcView3.2和ArcGIS9.2的数据库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对小流域进行地块单元的划分,构建小流域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数据库,对属性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利用数据库信息对岩溶区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定量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小流域内有水土流失的地块单元进行有针对性的措施布置,从而实现水土保持规划。结果表明,ArcGIS可以很好地应用于水土保持工作,并为决策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 宫春明袁克勤倪九派陈晓燕
- 关键词:ARCGIS岩溶区小流域水土保持规划
- 紫色土细沟水流输沙能力对近地表水流作用的响应被引量:5
- 2021年
- 地表径流与近地表水流耦合作用会引发强烈的土壤侵蚀。输沙能力作为土壤侵蚀的关键参数之一,对完善近地表水流作用下的土壤侵蚀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通过限定性细沟模拟试验,采用从底部供水的方式构建近地表水流,在此基础上测定了距弱透水层不同饱和深度(5、10、15 cm)与水力条件(3个流量2、4、8 L·min^(-1),3个坡度5°、10°、15°)下细沟水流的输沙能力,进一步采用多变量非线性方程分析流量、坡度、近地表水流饱和深度及其交互作用对细沟水流输沙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输沙能力随近地表水流饱和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增大的速率逐渐减小,最终输沙能力趋于稳定。细沟水流输沙能力与流量、坡度及近地表水流饱和深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坡度相比流量对输沙能力的影响作用更大。试验结果为明确地表径流与近地表水流耦合作用的土壤侵蚀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
- 李彦海陈晓燕韩珍顾小杰陈仕奇
- 关键词:输沙能力细沟侵蚀水槽试验紫色土
-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6
- 2016年
- 土壤入渗性能是土壤侵蚀研究的热点内容,其值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较大。为了准确测得紫色土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性能,采用一种新方法——点源入渗法对其进行测定,并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性能与其理化性质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性较大,土壤初始含水率、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0.25mm团聚体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基本上是表层土大于下层土;(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性能差异较大,初渗速率和平均入渗率大小基本表现为林地>坡耕地>草地,稳渗速率则为坡耕地>林地>草地,达到稳渗时间为坡耕地>林地>草地;(3)初渗速率与湿筛MWD值和结构破坏率呈显著正相关,与毛管孔隙度呈显著负相关;(4)稳渗速率与非毛管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5)平均入渗率与非毛管孔隙度和结构破坏率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较大,与土壤容重和毛管孔隙度呈负相关,其相关系数绝对值较大。本研究可为紫色土区土壤入渗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莫斌陈晓燕杨以翠罗帮林唐菊宫春明林芷行周土金申云康
- 关键词:土壤入渗性能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理化性质
- 一种水体透明度测量装置及其杆体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水体透明度测量装置及其杆体,伸缩杆前后端分别为伸缩部和固定部,伸缩部的前面一节杆件滑动配合设置在后一节杆件的腔体中;固定部上设有可转动的收放控制手柄,在伸缩部前端设置有定滑轮,刻度绳的一端连接在收放控制手...
- 罗珊珊陈晓燕陶婷婷 罗伏林 韩唯 冯滔
- 三峡库区经果林地生物结皮发育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为了探究三峡库区生物结皮发育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及其驱动机制。[方法]在经果林下选取5个盖度梯度(0~20%,20%~40%,40%~60%,60%~80%,80%~100%)的苔藓结皮样地,以林下无生物结皮覆盖样地为对照,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测定不同盖度梯度生物结皮的土壤饱和导水率和基本土壤理化性质,利用非线性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明确经果林地土壤饱和导水率随生物结皮盖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主控因素。[结果](1)经果林下生物结皮的发育显著增加土壤饱和导水率,与对照相比,0~20%,20%~40%,40%~60%,60%~80%,80%~100%生物结皮盖度梯度的土壤饱和导水率分别增加36.98%,338.09%,407.17%,900.66%,713.11%。(2)随着生物结皮盖度增加,土壤饱和导水率呈近似对数函数趋势增加,当生物结皮盖度>60%时,土壤饱和导水率趋于稳定。(3)土壤饱和导水率与生物结皮特性及其驱动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显著相关,生物结皮厚度、土壤容重、总孔隙度、饱和含水率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是导致不同生物结皮盖度土壤饱和导水率存在差异的主控因素。(4)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生物结皮的发育主要通过间接改良土壤结构(间接通径系数1.655>直接路径系数0.887)来增加土壤饱和导水率。[结论]研究结果为三峡库区经果林地生物结皮发育对水文和侵蚀过程的认识提供理论基础,也为经果林地水土流失的防控提供实践指导。
- 杨澜陈晓燕朱平宗冯滔王定斌
- 关键词:生物结皮饱和导水率三峡库区经果林
- 桑树在紫色土水土保持效应方面研究被引量:21
- 2005年
- 作为退耕还林的一种树种桑树在蚕业方面的经济效益有目共睹,而在水土保持方面的效益及应用研究较少,通过对玉米种植地、毛桑种植地和良桑种植地3个地块在8次降雨中的4次水土流失过程进行效益对比,分析侵蚀量、侵蚀时间与降雨因子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在4次降雨侵蚀过程中,毛桑区和良桑区的径流总量比玉米地块分别减少24.78%和37.83%,泥沙总流失量比玉米地块减少21.85%和33.55%;4次降雨过程中,3个地块的土壤养分流失依次是玉米地>毛桑区>良桑区,侵蚀量、侵蚀时间与降雨因子的回归关系均十分显著。
- 缪驰远陈田飞何丙辉陈晓燕
- 关键词:水土保持效应紫色土次降雨侵蚀量桑树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