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珍
-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衢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SD-OCT测量视网膜血管管径改变在预测高血压病患者靶器官损伤中的价值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通过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SD-OCT)测量视网膜血管管径,探讨其对高血压病靶器官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衢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拟诊为冠心病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30例(观察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亚组及高血压非冠心病亚组;根据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分为左心室肥厚亚组及左心室非肥厚亚组。另择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80例为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均接受无创眼底检查,观察两组眼底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并测量视网膜动脉内径(RALD)、视网膜静脉内径(RVLD)及相应动静脉内径比值(AVR)。比较各组对象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眼底动脉硬化发生率89.23%(116例),高于对照组的10.00%(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亚组及高血压非冠心病亚组RALD、AVR均小于对照组[(99.36±10.29)、(105.04±11.62)μm比(114.00±11.57)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心室肥厚亚组及左心室非肥厚亚组RALD、AVR均小于对照组[(102.09±16.71)、(106.00±14.96)μm比(127.57±14.29)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D-OCT能较好地反映视网膜大血管腔内径变化,在预测高血压病患者靶器官损伤中具有较高价值。
- 程科云柴东剑王娇童毓华詹海静陈宝珍
- 关键词:高血压病冠心病眼底动脉硬化
-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探讨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处理对策,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ICU中心静脉置管的218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中46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置管时间和置管部位等进行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结果送检的218例中心静脉导管尖端细菌培养的样本中,阳性46例,阳性率为21.10%;检出病原菌4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9株占63.04%,真菌13株占28.26%,革兰阴性菌4株占8.70%;颈内静脉穿刺感染率最高,为43.75%;其次是股静脉穿刺,为37.50%;锁骨下静脉最低,为18.56%;置管时间>7d的感染率为23.89%,显著高于置管时间≤7d的7.89%。结论应加强人员教育培训、严格无菌操作、减少置管时间和建立严格预防体系对防止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有重要意义。
- 陈宝珍罗建楼炳恒张伟文
-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病原菌
-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血小板减少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血小板减少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治疗和疾病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确诊的80例HFRS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确定血小板减少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80例HFRS患者中,男性5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43.74±12.56)岁。农民(65例,81.25%),秋季为发病高峰期(35例,43.75%)。所有患者均出现发热症状,其他常见症状包括乏力、头痛、腰痛等。实验室检查显示,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有72例(87.50%),平均血小板计数为(58.52±31.28)×10~9/L。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性别、职业、地区和发病季节是血小板减少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结论本研究揭示了HFRS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确定了血小板减少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HFRS在特定职业和季节有高发趋势,且血小板减少与多种因素相关。这些发现有助于临床医生对HFRS患者进行早期识别和干预,同时也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 骆超刘玲佩陈跃华陈宝珍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血小板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