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英
- 作品数:8 被引量:32H指数:4
- 供职机构:英德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TA在烟雾病中的诊断价值
- 2021年
- 目的:分析CTA(CT血管成像)在烟雾病的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32例疑似烟雾病患者,均予以CTA检查,将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作为本次研究的金标准,计算CTA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Kappa检验CTA与DSA的一致性,比较CTA、DSA血管狭窄评分。结果:32例疑似烟雾病的患者,经DSA检查确诊30例,CTA检查确诊29例,CTA诊断灵敏度为90.00%,特异度为100.00%,DSA与CTA的一致性较好。CTA检查的ICA、PCA、MCA、ACA血管狭窄评分与DS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A可有效提高烟雾病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可准确评估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与DSA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值得推广。
- 陈华英周国永朱玉莉
- 关键词:CT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烟雾病
- 探讨多排螺旋CT对胃间质瘤与胃癌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和总结胃间质瘤和胃癌的螺旋CT影像特征和鉴别要点。方法 20例胃间质瘤和25例胃癌患者,术前行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观察两者病灶的黏膜、形态、生长方式、增强动态变化及周围结构关系,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胃癌与胃间质瘤患者的CT表现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平扫及多期动态CT增强,对胃间质瘤与胃癌在其病灶的黏膜、形态、生长方式及增强态变化上各具有一定影像诊断特征;病灶部位、生长方式、邻近管壁是否受侵犯增厚及多期增强化在静脉时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不同,是其主要鉴别要点。
- 郑华英梁树生陈华英李伟钦
- 关键词:螺旋CT胃间质瘤胃癌
- MRI对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 2021年
- 目的:探讨MRI对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20例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患者(恶性组)和42例良性肿瘤患者(良性组)进行MRI检查。观察两组MRI诊断准确率、扫描表现、ADC值及信号表现。结果:MRI诊断良性肿瘤40例,准确率为95.2%(40/42),恶性肿瘤19例,准确率为95.0%(19/20);恶性组肿块直径>4 cm、肿块囊实性、肿块囊内分隔厚度>3 mm、肿块见结节状或菜花状突起及肿块坏死率高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囊性部分ADC值与良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实性部分ADC值低于良性组(P<0.05);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囊壁多呈厚而不均匀,边界模糊,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良性则囊壁薄而均匀,边界清晰,T1WI低信号,T2WI低信号,恶性组与良性组的囊壁、边界及T2W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MRI的扫描特点及信号表现,在鉴别卵巢上皮性肿瘤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为后期诊疗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值得推广。
- 陈华英吴伟雄郑华英
- 关键词:MRI诊断卵巢上皮性肿瘤
- 肠系膜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分析及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分析、研究肠系膜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英德市人民医院2013年6月—2018年4月收治的44例肠系膜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肠系膜血管疾病的发病特点、诊断方式及治疗情况。结果本研究44例患者中,36例白细胞计数升高; 8例腹部B超检查有3例明确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MAE);腹部X线检查12例; CT检查24例。CTA检查中2例确诊为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MAT),4例确诊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VT),6例确诊为MAE;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中3例确诊为MAT,2例确诊为MAE。误诊11例(25. 0%),急性胰腺炎1例,急性胆囊炎2例,急性肠梗阻4例,急性阑尾炎4例。保守治疗14例,4例因拒绝手术治疗而死亡;手术治疗26例,22例治愈后出院,4例术后死亡;介入治疗4例,其中1例转开腹手术治疗。结论肠系膜血管疾病的发病危急,诊断难度大,死亡率较高,及时进行CTA及DSA检查,根据病情状况予以保守、手术及介入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 武义陈华英朱玉莉李睿
- 脑动脉介入术后碘造影剂外渗与颅内出血的CT鉴别诊断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总结脑动脉介入术后碘造影剂外渗与颅内出血的CT鉴别诊断要点。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9月于我院行脑动脉介入术并通过24~48小时复查证实为造影剂外渗的患者21例,分析其CT表现。结果:结合文献将本研究21例脑动脉介入术后颅内高密度灶分为3型,其中2例同时具有Ⅱ及Ⅲ型混合表现,故共有23例颅内高密度灶表现;Ⅰ型为造影剂正常分布,7例(30.4%);Ⅱ型为造影剂外渗,13例(56.5%);Ⅲ型为颅内出血,3例(13.1%)。Ⅱ型造影剂外渗特点为分布对称、密度较高(CT值60~95HU,局部达150HU)、周围缺乏低密度水肿、24~48小时复查消失或明显吸收,脑出血则缺乏此类征象。结论:CT对脑动脉介入造术后碘造影剂外渗与颅内出血可以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头颅双能量CT平扫尤能作出准确区分;血脑屏障破坏是造影剂外渗的原因。
- 梁树生莫永灿陈华英朱玉莉吴伟雄
- 关键词:造影剂外渗颅内出血X线计算机断层
- 脑内血肿体积的CT测量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脑内血肿体积(V)值与轴位CT图像上长(A)×宽(B)×高(C)值的相关性,并求两者的线性回归方程。方法:搜集83例脑内血肿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将层厚0.625 mm薄层图像传送ADW 4.5工作站,行VR并测量血肿体积值,在PACS上测量层厚5 mm图像的血肿A、B、C值,计算A×B×C值;通过SPSS 21.0统计学软件绘制出两者的散点图,算出相关系数r;通过线性回归方程Y=a+bX得出常数项a和回归系数b值。结果:V值与A×B×C值的散点图呈线性相关,两者存在正相关关系(r=0.991,P<0.001)。通过线性回归方程Y=a+bX得出a=0.737,b=0.432,血肿体积V=0.737+0.432×(A×B×C)。结论:回归方程脑内血肿体积V=0.737+0.432×(A×B×C),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为血肿的测量提供依据。
- 梁树生丘文科陈华英莫永灿黄大成
- 关键词:脑内血肿体积
- 乳腺钼靶和彩超对不同大小、不同年龄的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比较被引量:17
- 2013年
-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和超声对不同大小、不同年龄患者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8例乳腺病例经手术证实,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其中67例乳腺癌,91例良性病变,术前比较并分析乳腺钼靶和超声对不同大小、不同年龄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①超声诊断乳腺癌随着病灶增大敏感性提高,而钼靶诊断乳腺癌随着病灶增大特异性降低;②钼靶对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原位癌,敏感性明显高于彩超;③钼靶及彩超联合诊断后,对病灶大于1cm的敏感性明显大于钼靶,对不同年龄阶段的诊断乳腺癌敏感性优于钼靶;④彩超对任何年龄阶段,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异。结论①钼靶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与年龄大小因素有关,而超声诊断乳腺癌敏感性与年龄大小无关;②钼靶与超声诊断乳腺癌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与可触及肿块大小有关;③乳腺钼靶和彩超相结合对不同大小、不同年龄的乳腺癌可互补不足,从而提高不同大小、不同年龄的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 郑华英陈华英李伟钦罗志宏罗细好
- 关键词:乳腺钼靶彩超不同年龄乳腺癌
- CTA与DSA诊断头颈部血管狭窄疾病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诊断头颈部血管狭窄疾病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02例头颈部血管狭窄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A与DSA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 CTA检查结果显示102例头颈部血管狭窄疾病患者均为大脑动脉狭窄或颈动脉血管狭窄;DSA检查结果显示102例患者中有98例为大脑动脉狭窄或颈动脉血管狭窄,诊断符合率为96.08%(κ=0.769 2,P<0.05)。CTA和DSA对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一致性较高(κ=0.857 5,P<0.05)。CTA检查结果显示155支血管为异常;DSA检查结果显示149支血管为异常,诊断符合率为96.13%(κ=0.817 4,P<0.05)。结论在头颈部血管狭窄疾病的临床诊断上,CTA和DSA均有较高的准确率。与DSA相比,CTA诊断头颈部血管狭窄疾病的创伤更小,应用更便捷,可作为首选诊断技术。而DSA则可作为治疗前的诊断方法。
- 吴伟雄梁树生陈华英莫永灿
- 关键词:CTAD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