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为涛

作品数:24 被引量:305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1篇地震
  • 8篇GPS
  • 6篇地壳
  • 6篇形变
  • 5篇青藏高原
  • 5篇GPS观测
  • 4篇地壳形变
  • 4篇地震危险
  • 4篇地震危险性
  • 4篇地震危险性分...
  • 4篇断裂带
  • 4篇危险性分析
  • 4篇裂带
  • 3篇地壳形变特征
  • 3篇形变特征
  • 3篇震后
  • 3篇青藏
  • 3篇汶川地震
  • 3篇龙门山
  • 3篇龙门山断裂

机构

  • 24篇中国地震局
  • 7篇东华理工大学
  • 4篇中国测绘科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国...
  • 3篇中国地震台网...
  • 2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电子科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重庆一三六地...

作者

  • 24篇陈为涛
  • 16篇甘卫军
  • 13篇肖根如
  • 7篇盛传贞
  • 6篇梁诗明
  • 4篇赵春梅
  • 3篇王敏
  • 3篇邓志辉
  • 3篇孙保琪
  • 3篇程佳
  • 2篇宋键
  • 2篇万永革
  • 1篇丁晓光
  • 1篇赵秋红
  • 1篇王泽河
  • 1篇张小强
  • 1篇周德敏
  • 1篇张勇
  • 1篇沈正康
  • 1篇王阎昭

传媒

  • 5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地震地质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测绘通报
  • 1篇测绘学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科学:物...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东北缘4个强震重点监视区库仑破裂应力的近百年变化和危险性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针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前人基于多学科研究资料圈定的4个未来强震重点监视区,构建了顾及到中下地壳黏弹性弛豫效应的区域岩石圈模型;考虑1920—2010年期间发生在本区域及其周边的18次Ms≥7级强震在这一区域的黏弹性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和长期构造背景加载下的应力积累情况,定量分析了每个重点监视区近百年来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各重点监视区的未来发震危险性程度。结果表明:西秦岭断裂带监视区和六盘山断裂带监视区均处于长期构造背景场和历史地震影响共同加载应力的状况;而海原断裂带监视区和东昆仑断裂带监视区,如果不考虑长期构造背景的应力加载,则处于地震影响的卸载状况。考虑到这4个重点监视区的大震平均复发周期及上次大震事件的离逝时间,认为西秦岭断裂带监视区的未来强震危险性程度最高,海原断裂带次之,然后是东昆仑断裂带和六盘山断裂带。
陈为涛甘卫军万永革肖根如孟令超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
3·11日本大地震对中国东北部地区地壳形变态势的影响被引量:36
2012年
以中国东北部地区的GPS观测资料为基础,研究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MW9.0大地震对中国东北部地区的地壳形变场状态、活动构造的运动方式及地震危险性态势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地震所引起的同震地壳应变场与研究区域长期地壳应变率场相对比,两者在主应变方向和大小等方面,整体上并无明显的一致性。该地震主要影响了中国东北区域应变积累水平,同震位移在瞬间所产生的应变,相当于该区域约12.7a的长期积累。而在东北以外的其他区域,同震应变对背景应变场的影响并不明显。基于同震应变以及背景应变场,选取了4个重要的活动断裂区段,利用一系列跨断裂连续GPS基线端点相对位置的时间变化序列进行分析,发现该地震使郯庐断裂北段发生了明显的左旋错动和拉张运动,且震后的变化趋势反映着轻微的继续左旋和拉张;而对于郯庐断裂的中段,该地震并没有产生明显的错动和拉张,仅使其震后的右旋运动速率有轻微的加快;对于华北地区的张家口-蓬莱断裂带,虽然在地震后约1a时期内表现为右旋挤压运动,但随后则快速回归到原有的左旋拉张运动,反映出这次地震的发生使该断裂的应力积累首先得到短暂的释放,随后区域应力又回归到原有水平;太行山山前断裂带的运动态势未受这次地震的显著影响,因而推断出此次地震的影响范围并未波及到山西地堑系。总体而言,3·11日本大地震的发生,使中国东北部区域的地壳应变积累和应力水平有所缓解,因此,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区域的地震危险性。
陈为涛甘卫军肖根如梁诗明盛传贞
关键词:地壳形变地震危险性分析
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现状与需求全国公众调查结果分析被引量:14
2020年
为了更好地了解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的基本现状、分析公众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需求,2018年与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合作,开展了全国公众防震减灾基础调查。对31个省份18~75周岁的城乡居民进行分层抽样,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的方法共获得20 078个有效样本。结果表明,全国公众地震应急演练参与度仅27.4%;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知晓度为73.5%,满意度为75.22分;公众对地震信息的关注度高达82.9%,地震信息获取便利度评价为81.51分;公众对地震部门发布信息的权威性评价为83.69分;全国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总体感受满意度评分为76.44分;震后救援和灾后重建、地震预警、房屋抗震能力测试为公众最想获取的3类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文中获得的调查分析结果可为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评价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
董丽娜连尉平陈为涛马海建
关键词: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科普
地应变计算Delaunay三角网在MATLAB与GMT环境下的相互转换被引量:5
2010年
地壳应变率计算的传统方式是将GPS站点组成三角形进行计算,因Matlab与GMT在构造Delaunay三角网时采用不同的算法,对于同一套数据生成结果有明显的差异。通过研究Matlab与GMT构建三角网结果输出的数据格式,利用Perl语言编写程序将两套结果进行转换,实现Matlab与GMT软件在绘制Delaunay三角网时的相互转化并构建同样的三角网结果,绘图时再结合GMT的地形底图,取得了较好的表达效果。
肖根如甘卫军陈为涛
关键词:MATLABGMTDELAUNAY三角形数据转换应变率
5·12汶川地震前后鲜水河断裂运动状况的变化——基于跨断裂连续GPS观测的认识被引量:4
2010年
鲜水河断裂作为青藏高原东南部现今运动最为强烈的活动构造,因历史上一系列大震(如1786年康定7级地震、1816年炉霍7级地震和1973年炉霍7.6级地震等)的发生而一向备受关注。本文基于跨越鲜水河断裂道孚段和干宁段的两条密集型GPS剖面自2005年以来的高精度地壳运动观测资料(其中4站为连续GPS观测,23站为每年一期的非连续GPS观测),揭示出鲜水河断裂在汶川8.0级地震之前,一直保持着强烈而稳定的左旋(-10.4±1.0mm/a)兼轻微拉张(-0.3±1.2mm/a)运动。
甘卫军王敏陈为涛肖根如
关键词:鲜水河断裂GPS观测地震前青藏高原东南部
汶川地震震后应力场转移与余震触发的关系
本文的重点研究了下地壳上地幔黏弹效应对震后应力变化的影响,以及通过将粘弹性效应下的震后库仑应力变化与发震时刻的库仑应力变化和余震对应关系相比较,解释龙门山地区黏弹性效应在震后应力的再分布中所占作用几何。通过两者比较,发现...
陈为涛甘卫军
关键词:地震余震触发机制
青藏高原班公—怒江缝合带现今运动状况的GPS观测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利用青藏高原改则地区一条跨越班公—怒江缝合带的10站GPS剖面在2007—2009年的3期流动观测资料,采用自洽的统一参考框架方法分析研究了改则地区的现今地壳差异运动,得出该区域现今地壳应变率以南北向挤压为主,量值达(104.0±28.6)×10-9/a,同时兼有东西向拉张,量值约为(25.4±17.7)×10-9/a。利用半无限弹性空间的断裂位错模型和GPS速度矢量的约束,反演获得班公-怒江缝合带在该地区(即改则—洞错断裂)的现今运动以右旋走滑为主,走滑速率约为(7.4±0.8)mm/a。
肖根如甘卫军陈为涛程佳
关键词:GPS地壳变形
龙门山断裂周边区域在汶川Ms8.0地震和芦山Ms7.0级地震前的地壳形变特征对比研究
2014年
基于龙门山断裂带周边多年的GPS观测数据,分析了"5.12"汶川Ms8.0地震和"4.20"芦山7.0级强烈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周边的地壳形变特征。结果表明:1)两次强震都发生在挤压缩短的典型应变率"低值区"断层段;2)由于汶川Ms8.0地震对周边区域震后地壳变形的调整作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水平应变率明显增大,但对比周边区域,芦山Ms7.0地震发生位置为一个相对的"低值区",其挤压缩短的典型应变率为30 nanostrain/a,而其南侧和北侧的挤压缩短的典型应变率量值至少在60 nanostrain/a以上。其原因可能是即将发生大地震的孕震区域,其应力已处于岩石破裂的临界状态,岩石的弹性变形积累也已趋于极限状态,因此其地壳形变的增量或应变率将趋缓或保持低值。
周德敏甘卫军李金平陈为涛丁晓光梁诗明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地壳形变应变率场
中国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指数构建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中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汇区域,地震活动频率高、范围广、强度大,深受地震灾害影响。2019年,中国地震局提出到2035年全国基本实现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本文旨在研究构建中国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综合指数的具体方法,以量化衡量发展水平。本文首先明确了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的概念和内涵,依据科学性、独立性等原则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继而结合评价对象特点和不同评价方法原理,选用效用函数法计算综合指数,最后利用2015年至2017年各省数据对构建的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指数进行实证分析,根据评价结果给出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发展的建议。
高宇欣陈为涛赵秋红
关键词:防震减灾综合评价
汶川地震震后应力场转移与余震触发的关系
地震发生后,会伴随着大量的余震,对于余震的机制,地震学家提出许多物理机制,最广泛且深入探讨的莫过于应力的触发机制。汶川地震发生后,许多研究者计算了汶川地震所造成的库仑应力变化。然而,他们的研究内容多是地震后对龙门山断裂周...
陈为涛甘卫军
关键词:破裂面库仑应力变化汶川地震应力场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