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建华

作品数:118 被引量:214H指数:7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9篇哲学宗教
  • 7篇文化科学
  • 5篇历史地理
  • 4篇文学
  • 3篇社会学
  • 3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8篇老子
  • 17篇哲学
  • 13篇道家
  • 13篇儒家
  • 13篇礼学
  • 12篇庄子
  • 12篇《老子》
  • 11篇孔子
  • 10篇荀子
  • 8篇人性
  • 6篇生命
  • 6篇老学
  • 6篇兼及
  • 5篇人性论
  • 5篇人性世界
  • 4篇学术
  • 4篇圣人
  • 4篇逍遥
  • 4篇墨子
  • 3篇性恶

机构

  • 112篇安徽大学
  • 6篇中山大学
  • 1篇安徽工商职业...
  • 1篇安庆师范学院
  • 1篇南开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淮北职业技术...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作者

  • 117篇陆建华
  • 5篇孙以楷
  • 1篇孙文静
  • 1篇罗贤龙
  • 1篇王新建
  • 1篇匡迎春
  • 1篇杨守戎
  • 1篇谢阳举
  • 1篇阚红艳
  • 1篇陈群
  • 1篇商原李刚
  • 1篇夏当英
  • 1篇程晓东
  • 1篇江贻隆
  • 1篇颜莉

传媒

  • 15篇安徽大学学报...
  • 6篇兰州学刊
  • 6篇江淮论坛
  • 5篇学术界
  • 5篇朱子学刊
  • 4篇孔子研究
  • 4篇中州学刊
  • 3篇社会科学战线
  • 3篇哲学研究
  • 3篇华夏文化
  • 3篇河南社会科学
  • 3篇周口师范学院...
  • 2篇福建论坛(人...
  • 2篇现代哲学
  • 2篇中国哲学史
  • 2篇船山学刊
  • 2篇管子学刊
  • 2篇武汉科技大学...
  • 2篇河南教育学院...
  • 2篇长安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1篇2022
  • 9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10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5
1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心”论性与以“生”论性——孟、荀人性论的分别被引量:1
2007年
关于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以及孟子和荀子人性论的异同,一直为学者们所关注,相关的研究成果也较多,但是,仍有未尽人意之处。本文拟另辟蹊径,从'性'字的结构人手,试图对其作进一步研究。'性'由'心'和'生'所组成,完整的人性应包括'心'、'生'两个部分。孟子、荀子讨论人性均以'性'的结构作为切入点,孟子认为人性中的'心'指仁(广义的仁),他说:'仁,人心也'②,心为仁所充斥。由于广义的仁包括仁(狭义的仁)义礼智诸德,孟子又认为人性中的'心'指仁义礼智诸德.
陆建华
关键词:人性论人性
海子之死:一个希望者的绝望——《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解析
2017年
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其最后的"遗言",在看似畅想"明天"、憧憬"幸福"、追求"希望"的外表下,不仅表达其对今天、现实的绝望,也表达其对明天、未来的绝望。海子作为一个希望者,在其看不到原本属于自己的希望或者说被剥夺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希望的情境之下,就只能走向绝望。毁灭自己成为其唯一的、最后的"出路"。
陆建华
关键词:绝望
荀子礼为人之本质论
2007年
荀子认为礼是人的本质。具体言之,礼是人、物分别的根据,是划分圣人、君子与小人的原则,甚至是重构社会等级的标准。但是,荀子的人之本质论与其人性论根本对立,使其礼为人之本质的证明缺乏内在依据。
陆建华
关键词:荀子
自然万物的生存智慧——从自然万物自身的角度看被引量:2
2018年
每一个自然物都有其生存困境,从自然物自身的角度解决自己所面临的可能的生存困境,需要生存智慧。对于庄子来说,这种生存智慧体现在自然万物对于自身生存环境的守护,对于自身现状与特质的肯认,对于自我能力的正确判断,对于自身生存困境的超越。而对于自身生存困境的超越,本质上是精神层面的超越。
陆建华
关键词:庄子
论老子之无为
2021年
“无为”的涵义是“都不为”;从主体的维度看,包括道“无为”和圣人“无为”。道“无为”的对象、范围是其所生出的天地、人类、自然万物等所有的存在者,道“无为”本质上是主观上的“无为”,客观上,道是“无不为”的。圣人“无为”的对象、范围是自然万物和民众,圣人之于自然万物和民众的“无为”是客观上的“无为”。圣人客观上“无为”,却收到了“无不为”所要达到的效果。
陆建华
关键词:老子圣人
《礼记》之礼学
2008年
《礼记》主要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学者学礼研礼的记录,包括礼仪制度的记载和礼学思想的阐发等多方面的内容。就其礼学思想而言,又包括礼的价值的说明、礼的发生与制作的论述、礼的相因与损益的探讨、情礼关系的分析以及乐论等内容。一、礼之政治价值和人生价值《礼记》作者所处的时代,是礼不仅崩毁,而且礼的价值被否定的时代。
陆建华
关键词:礼记礼学
中国的哲学史概念研究被引量:2
2001年
中国的哲学史概念研究已有 80余年的历史 ,其间经历了从 2 0世纪到新中国成立以前的自发阶段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的自觉阶段 ,以及新时期以来的理性化阶段。在自发阶段 ,资产阶级学者的研究成果突出 ,它包括哲学史定义、类型以及哲学史与历史、哲学的关系的研究 ;在自觉阶段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史概念开始确定但受日丹诺夫的哲学史定义影响较大 ,而且受左倾路线干扰 ;在理性化阶段 ,列宁的哲学史定义流行 ,但哲学史定义和哲学史类型的划分方法呈现多样化 。
陆建华
关键词:哲学史列宁
道家文化的现代价值
2017年
道家由春秋末期的老子所创立,道家文化的发展经历了战国、秦汉和魏晋三个时期。魏晋之后,道家与道教合流,不再以道家学派的面目出现并发展,或者说主要以道教的形式而继续发展。狭义的道家不包括道教,广义的道家包括道教。本文所言道家指狭义的道家。
陆建华
关键词:道家文化道家学派春秋末期老子狭义魏晋
《老子》引文中的思想世界——兼及老子的思想世界
2014年
《老子》引文既是老子思想之源头,又构成相对完整的思想世界,因而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老子》引文中的思想世界主要包括:道具有本原意味,是超越感知、不可认知的无限存在,道、物之间有着明显的界限;面对人生困境要委曲求全,从而在逆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立身于世,要守柔处弱,不可逞强称雄;圣人为政天下,要无为而治,顺应民性,对他国谦下、示柔。《老子》引文中的思想世界与老子的思想世界十分相似,是老子的思想世界的一面"镜子",可以"照见"老子的主要思想。
陆建华
关键词:《老子》老子引文
当代中国新哲学的建构路径——对中西马融合会通的反思被引量:1
2014年
当代中国新哲学的建构在方法、路径上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建构当代中国新哲学可以走中哲、西哲和马哲融合会通之路,也可以走中哲和马哲、中哲和西哲、马哲和西哲融合会通之路,也可以走中哲、马哲和西哲各自内部生成之路。中哲、西哲和马哲融合会通时三者是否有主次之分,中哲和西哲、中哲和马哲、马哲和西哲融合会通时各自是否有主次之分,是不确定的,取决于建构者自己的选择。另外,中哲、西哲和马哲融合会通时以谁为主、以谁为辅,中哲和西哲、中哲和马哲、马哲和西哲融合会通时以谁为主、以谁为辅,同样是不确定的,同样取决于建构者自己的选择。从哲学发展的历史来看,建构新哲学有两种基本的方法、路径,即同一哲学系统、哲学类型的哲学的内部生成和不同的哲学系统、哲学类型的哲学的融合会通这两条路径,前者可以称作"内生"之路,后者可以称作"外生"之路。由"内生"之路和"外生"之路建构新哲学,前者对建构者哲学诠释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后者对建构者筛选、组合、利用不同哲学系统、类型的哲学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陆建华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