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祺
- 作品数:56 被引量:103H指数:5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闭环控制的封装型压电陶瓷致动器及电阻应变片固定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闭环控制的封装型压电陶瓷致动器及电阻应变片固定方法,通过在压电陶瓷相对的两侧平面上设置电阻应变片,可以有效的消除压电陶瓷在位移输出时的迟滞和蠕变等非线性特性,保证压电陶瓷正常位移输出,提高输出精度。同时可...
- 钟博文王振华孙立宁金子祺钱哲
- 文献传递
- 一种Z轴负向放大一维精密定位平台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Z轴负向放大一维精密定位平台,包括Z轴负向放大机构、用于保护Z轴负向放大机构的基座、位于Z轴负向放大机构上方的运动平台,所述Z轴负向放大机构包括若干柔性臂、固定在柔性臂两侧的平行板、连接柔性臂与运动平台的...
- 钟博文王振华金子祺陈林森钱哲李宗伟孙立宁
- 文献传递
- 一种实现闭环控制的封装型压电陶瓷致动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现闭环控制的封装型压电陶瓷致动器,通过在压电陶瓷相对的两侧平面上设置电阻应变片,可以有效的消除压电陶瓷在位移输出时的迟滞和蠕变等非线性特性,保证压电陶瓷正常位移输出,提高输出精度。同时可将位移输出量...
- 钟博文王振华孙立宁金子祺钱哲
- 文献传递
- 一种实现双向运动的惯性粘滑式跨尺度精密运动平台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双向运动的惯性粘滑式跨尺度精密运动平台,所述平台包括底板、位于底板上的支撑模块、对称安装于支撑模块两侧的两个运动模块,每个所述运动模块包括配重块、压电陶瓷致动器及主质量块,所述压电陶瓷致动器包括正极和...
- 钟博文金子祺陈林森王振华钱哲李宗伟孙立宁
- 文献传递
- 跨学科研究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被引量:2
- 2014年
- 跨学科研究是有目的地整合知识与思维的知识创新活动,涉及多个创新主体、多种知识理论和技术的合作,是解决复杂性问题的重要组织形式。全面分析跨学科研究的各种影响因素,构建跨学科研究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明晰各因素对于跨学科研究的作用机理,有利于协同管理跨学科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人力、物力和资源等问题。
- 金子祺赵宇
- 关键词:跨学科研究影响因素知识创新
- 可调预紧力式惯性粘滑驱动跨尺度精密定位平台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预紧力式惯性粘滑驱动跨尺度精密定位平台,平台包括外壳、与外壳固定安装的椭圆放大机构、位于椭圆放大机构上方的钳位机构、位于钳位机构上方的驱动机构、以及导向机构,导向机构为交叉滚柱导轨,驱动机构为驱动...
- 钟博文王振华陈林森李宗伟金子祺钱哲孙立宁
- 文献传递
- 可调预紧力式惯性粘滑驱动跨尺度精密定位平台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预紧力式惯性粘滑驱动跨尺度精密定位平台,平台包括外壳、与外壳固定安装的椭圆放大机构、位于椭圆放大机构上方的钳位机构、位于钳位机构上方的驱动机构、以及导向机构,导向机构为交叉滚柱导轨,驱动机构为驱动压电...
- 钟博文王振华陈林森李宗伟金子祺钱哲孙立宁
- 文献传递
- 智能制造跨学科研究团队知识关联整合的影响因素——扎根理论的应用案例被引量:5
- 2018年
- 知识整合与思维关联是跨学科科研获得成功的关键。选取智能制造领域的典型跨学科研究团队为研究对象,以扎根理论为主导工具进行探索性研究,得出结论:知识关联整合受到知识因素(知识整合)、主体因素(思维关联)及合作因素(知识吸收能力)影响,其中,知识因素是动力基础,主体因素起到认知调节作用,合作因素是重要支撑条件。最后针对知识关联整合影响因素的主要内容和理论模型,提出跨学科研究组织建设及管理要点。
- 金子祺王晓红刘绮莉钟博文姜华
- 关键词:跨学科影响因素扎根理论
- 高精密度Z轴正向放大一维精密定位平台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精密度Z轴正向放大一维精密定位平台,其包括:基座、放大机构、运动平台、压电陶瓷、预紧机构;放大机构包括:柔性臂、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两端的固定部;运动平台一侧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抵靠,另一侧形成...
- 钟博文王振华金子祺陈林森钱哲李宗伟孙立宁
- 文献传递
- 美国在工程教育中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及启示被引量:5
- 2020年
- 面对全球产业升级与竞争加剧的挑战,美国持续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工程领域的创新与创业教育已经作为一种手段得到推广。美国在工程教育中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脉络及实践动态显示出,创新创业教育的拓展使得工程教育引入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可能,国家层面的创新发展战略推动了工程教育领域的创新创业教育;工程教育自身也主动寻求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工程教育引入创新创业教育正走向制度化与系统化。我国工程教育改革要进一步树立"大工程观"的思想理念,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构建工程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探索创立工程创新创业专业及学位制度。
- 李丽红高桂娟金子祺
- 关键词: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