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矿床
  • 2篇金矿
  • 2篇金矿床
  • 2篇成矿
  • 1篇地球动力
  • 1篇地球动力学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研究
  • 1篇地体
  • 1篇银矿
  • 1篇银矿床
  • 1篇造山过程
  • 1篇造山作用
  • 1篇粘度
  • 1篇熔体
  • 1篇熔体结构
  • 1篇熔体粘度
  • 1篇石英
  • 1篇内生矿床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

作者

  • 5篇郭光军
  • 2篇王时麒
  • 2篇李欣
  • 2篇陈衍景
  • 1篇朱梅湘
  • 1篇朱永峰
  • 1篇张增杰
  • 1篇隋颖慧
  • 1篇陈华勇
  • 1篇高秀丽
  • 1篇赖勇
  • 1篇刘玉琳
  • 1篇秦善
  • 1篇王海华
  • 1篇黄宝玲
  • 1篇赵永超
  • 1篇李超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岩石学报

年份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安家营子金矿含金和无金石英的标型特征
1995年
系统研究了安家营子金矿区含金石英和无金石英的微量元素、流体包裹体、颜色、比重、热发光、晶胞参数和红外光谱等标型特征,并依据所得数据对这两类石英进行了判别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的找矿标志。
郭光军王时麒
关键词:金矿床含金标型
一种计算NaAlSi_3O_8熔体粘度的理论方法被引量:3
1997年
硅酸岩熔体的结构特征是制约熔体粘度的主要因素,熔体结构的变异是其中粘流作用发生的原因,化学成分对熔体粘度的控制是通过改变熔体结构而实现的。SiO2熔体中仅存在Si-O键,而NaAl-Si3O8熔体中存在Si-O键,Al-O键和Na-O键,Na-O键在熔体结构中通过O与Si-O键相联结,并且使与之相联的Si-O键的键强变弱。因此,熔体结构单元中与Na-O键相联结的Si-O键最易断开,并因此导致流变作用的发生。文中计算了不同温度条件下NaAlSi3O8熔体中Si-O键的键强,以SiO2熔体中的Si-O键的键强和SiO2熔体的粘度为标准,建立了计算了NaAlSi3O8熔体粘度的理论模型。
朱永峰赵永超郭光军
关键词:粘度熔体结构
华北克拉通花岗绿岩地体中中生代金矿床的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被引量:97
1998年
编绘了华北克拉通地区花岗绿岩地体中的 6 5个大中型金矿分布图 .发现它们主要分布在阴山 燕山 辽吉中生代陆内碰撞造山活动带 ,秦岭 (北麓 )和胶东中生代碰撞造山带 ,以及太行山和郯庐两个断裂岩浆带 ;成矿时代为侏罗纪 白垩纪 ,即燕山期 ;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是碰撞造山过程的挤压
陈衍景郭光军李欣
关键词:中生代金矿床成矿地球动力学
碰撞造山过程内生矿床成矿作用的研究历史和进展被引量:55
1999年
碰撞造山成矿作用研究是发展与完善板块构造理论和区域矿床学的必须 ,必然日益受到注意 .列举了板块理论兴起以来与该问题有关的主要研究和讨论 ,将碰撞造山成矿作用研究历史划分为 2个阶段 ,即 1971~ 1990年间的初级研究阶段 ,1990年以后的高级研究阶段 .初级研究阶段以Guild( 1971)提出碰撞过程不可能发生成矿作用为开始 ,主要是讨论碰撞造山过程中是否有成矿作用发生 ;高级阶段则以提出碰撞造山成岩成矿模式为标志 ,开始研究碰撞造山成矿动力学、矿床时空分布规律、成矿流体作用、成矿与成岩的关系等问题 .中国具备无比优越的开展碰撞造山成矿作用研究的自然条件 ,已经获得了重要研究进展和积累 ,因此呼吁职能部门和学者重视碰撞造山成矿作用的研究 。
陈衍景陈华勇刘玉琳郭光军赖勇秦善黄宝玲张增杰隋颖慧李超李震李萍李欣王海华朱梅湘高秀丽魏倚英
关键词:碰撞造山作用成矿作用内生矿床
河北围场小扣花营锰银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12
1998年
小扣花营锰银矿床是一个浅成低温热液脉状矿床,主要物质成分为石英、碳酸盐和硫化物。矿体的稀土元素分配型式以明显的Ce、Eu正异常区别于容矿的侏罗系陆相火山岩以及矿体附近的花岗斑岩潜火山岩体。研究表明,在大气降水淋滤火山岩和岩体中的稀土元素并使之发生迁移和沉淀的成矿过程中发生的稀土分馏可以解释火山岩和岩体的稀土元素分配型式与矿体的明显差异。稀土元素的淋滤迁移应使热液比母岩相对富集Eu、Ce、Y和HREE;沉淀过程中热液矿物和热液相比应相对富集Eu和Ce,并再次发生轻重稀土的分馏。
郭光军王时麒
关键词: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