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怡

作品数:18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陕西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医药卫生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地震
  • 4篇地震活动
  • 4篇应力场
  • 4篇震源
  • 3篇地震预测
  • 3篇震前
  • 3篇震源机制
  • 3篇小波
  • 2篇地壳
  • 2篇地震活动性
  • 2篇地震前
  • 2篇定点形变
  • 2篇形变
  • 2篇应力场特征
  • 2篇有限元
  • 2篇有限元模拟
  • 2篇震磁
  • 2篇震磁效应
  • 2篇震级
  • 2篇震级频度关系

机构

  • 17篇陕西省地震局
  • 14篇长安大学
  • 6篇中国地震局
  • 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海南省地震局

作者

  • 18篇郑怡
  • 14篇王卫东
  • 6篇张永志
  • 5篇赵云峰
  • 5篇卞龙
  • 2篇窦玛丽
  • 2篇朱琳
  • 1篇石富强
  • 1篇季灵运
  • 1篇张永仙
  • 1篇苏利娜

传媒

  • 6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华南地震
  • 1篇内陆地震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地震科学进展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陕西南部地区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和应力场特征
2015年
陕西南部地区在构造上属秦巴断块隆起,系由东西走向的紧密褶皱和压性断裂组成的强烈挤压带,地质构造极为复杂,为我国东西和南北巨型构造的交汇地带,是连接青藏块体和华北、华南地块的过渡区,也是多构造应力场的调整区,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中强地震。地震震源机制可以用来研究构造带的应力分布状况,特别是研究地壳深部构造形变特征,对研究地球内部动力学过程。
王卫东郑怡卞龙
关键词:中强地震震源机制应力场特征地壳深部构造构造应力场动力学过程
陕西渭河盆地地裂缝的构造机理被引量:2
2016年
分析研究了渭河盆地及邻区介质品质因子分布、震源机制解与应力场和形变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渭河盆地地裂缝,特别是渭河盆地东部的西安地裂缝,存在明显的深部构造背景:1在渭河盆地的东部地区存在结构较为松散、介质强度较弱、近北东向展布的巨厚沉积层,渭河盆地东部的西安地区位于地震波低Q值区的梯度陡变带边缘和第四系沉降梯度陡变带上,两梯度陡变带的延伸方向均接近北东向,与临潼—长安断裂的展布方向一致,也与西安地裂缝的延伸方向相同,表明此区域深部的地质结构为地裂缝的形成提供了构造基础。2震源机制解的研究结果表明,渭河盆地处于NNW向水平拉张应力场的作用下,容易产生NE—NEE向的正断层活动,地表则表现为以垂直沉降和水平张开活动为主,呈NEE向展布的地裂缝。3形变测量结果表明,盆地中部与南北两侧相比,张应变较大,为地裂缝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的应力环境。
王卫东郑怡张永志赵云峰卞龙
关键词:渭河盆地地裂缝介质品质因子震源机制应力场
核爆与地震的区域记录特征分析
朝鲜发生了震级ML4.9的核爆事件,采用小波变换分析了该事件及附近地区发生的多个天然地震记录的时频特征,计算了该事件Rg波的波谱并由此估算了这次事件的震源深度.结果表明,其Rg波低谷点频率为0.25Hz;利用Patton...
王卫东郑怡卞龙
关键词:震源深度小波变换
文献传递
西影井水位的相空间重构及其与地震活动关系
2019年
地下水位的动态演变过程对地震活动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西影井水位时间序列受多种因素影响,呈现出高度非线性非平稳的特征.根据混沌理论,采用相空间重构GP算法,分析了西影井水位日均值差分时间序列的混沌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其最小嵌入维数为8,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西影井水位日均值差分时间序列饱和关联维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影井水位日均值差分时间序列饱和关联维随时间的变化与西安及邻区地震活动和中强地震孕育过程密切相关,在1998年1月5日泾阳5. 2级地震前后,西影井水位日均值差分时间序列饱和关联维经历了明显的上升—下降—加速下降—回升的过程.这种分维变化特征可能与地震孕育过程有关,可能反映了地震孕育过程中区域应力场的变化,有助于捕捉未来该地区中强地震发生的前兆信息.
王卫东豆晨张永志郑怡赵云峰
关键词:相空间重构地震活动性
华阴定点形变台地倾斜观测曲线趋势转折分析
朱琳窦玛丽郑怡
关键词:环境变化有限元模拟
非线性震级频度关系应用于地震预测的初步研究
2019年
自从震级频度G-R关系提出以来,已广泛地应用于地震活动性与地震危险性预测的实践中。然而,大量震例表明,震级频度关系表现出非线性特征。虽然这可能与震级误差以及资料的完备性等有关,但也可能与地震活动本身的特性有关。为此,地震学家提出了许多修改公式和修正方法,其中,从统计物理学和信息论原理得到的伽马分布形式的震级频度关系被认为更为合理。
王卫东郑怡卞龙
关键词:震级频度关系地震预测地震活动性G-R关系统计物理学
核爆与地震的区域记录特征分析
2015年
检测与识别地下核爆炸,是军控核查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各类识别方法中,地震学方法是最主要的,识别小当量核爆炸的研究,目前已成为核爆识别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2009年5月25日8点54分朝鲜发生了震级ML4.9的核爆事件,采用小波变换分析了该事件及附近地区发生的多个天然地震记录的时频特征,计算了该事件倒谱的特征并与天然地震的倒谱进行了比较,计算了该事件 Rg 波的波谱并由此估算了这次事件的震源深度。
王卫东郑怡卞龙
关键词:地下核爆炸地震学识别方法天然地震
Hilbert-Huang变换与宽频带爆破信号的时频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小波变换、S变换、Wigner-ville分布(WVD)和Hilbert-Huang变换(HHT)对模拟信号进行时频分析并比较,结果表明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HHT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能较为准确地提取信号的时变特征。利用HHT对实际记录的宽频带爆破振动信号进行了时频分析,其结果较为准确地描述了信号的时变特征。
王卫东郑怡张永志赵云峰
关键词:HILBERT-HUANG变换时频分析
基于甘肃积石山6.2级和日本能登7.6级地震前热红外现象的均线差值增强比法的异常提取能力分析
2024年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6.2级、2024年1月1日日本能登发生7.6级地震,两次地震间隔时间较短,均造成较多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引起地震界的高度关注。运用均线差值振幅增强比法分析发现,这两次地震前均存在显著热红外异常:积石山地震前约110~90天,长波辐射热红外活跃性水平高于历史平均水平1.5~5倍;日本能登地震前约140~100天,热红外活跃性水平高于历史平均水平3~4倍。以上现象再次证明了强震前存在热红外异常现象,也从侧面说明了均线差值振幅增强比法具有较强的热红外异常提取能力。
廖洪月钟美娇张永仙郭昱琴郑怡
关键词:热红外
渭河盆地及邻区场地响应和非弹性衰减研究
2020年
使用2002—2012年渭河盆地及邻区20个地震的98条地震资料,采用遗传算法反演了渭河盆地及邻区的场地响应和非弹性衰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渭河盆地及邻区的非弹性衰减Q值随频率f的变化关系为Q(f)=(623.0±127) f^(0.479±0.116),1 Hz处的Q_0值明显大于山西、甘肃东南部等地质构造活跃区,与鄂尔多斯地块比较接近,表明其构造活动程度与鄂尔多斯地块接近,明显低于山西地区和甘肃东南部。6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值均在1附近变化,最大值不超过4,未显示明显的放大效应,蓝田台场地响应与其它台站相比有所差别,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王卫东张钰诚赵云峰郑怡
关键词:渭河盆地地震动衰减Q值SH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