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宏宇

作品数:23 被引量:126H指数:7
供职机构: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血栓
  • 10篇血栓形成
  • 10篇静脉
  • 10篇静脉血
  • 10篇静脉血栓
  • 9篇深静脉
  • 9篇静脉血栓形成
  • 8篇深静脉血栓
  • 6篇深静脉血栓形...
  • 5篇创伤
  • 4篇创伤性
  • 3篇肾病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糖尿病肾病
  • 2篇血栓模型
  • 2篇血液
  • 2篇愈合
  • 2篇肢体
  • 2篇肢体深静脉血...

机构

  • 23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石屏县人民医...

作者

  • 23篇郑宏宇
  • 15篇赵学凌
  • 12篇王兵
  • 8篇吴雪梅
  • 8篇李兴国
  • 7篇张春强
  • 7篇梁红锁
  • 7篇李宏昆
  • 7篇赵宏斌
  • 6篇周兆文
  • 6篇赵智
  • 6篇唐锡章
  • 6篇贾代良
  • 5篇张寰波
  • 5篇胡敏
  • 3篇吴海鹰
  • 3篇魏蔚
  • 3篇刘海平
  • 2篇周如丹
  • 2篇李世和

传媒

  • 5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中国急救医学
  • 3篇昆明医学院学...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13
  • 6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6
  • 6篇200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缺氧诱导因子1在创伤性深静脉兔模型血栓形成及消退过程中的表达(英文)被引量:1
2012年
背景: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消退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极其复杂,目前已有研究表明,缺氧与损伤因素参与了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消退过程。目的:观察静脉壁中缺氧诱导因子1在创伤性深静脉血栓模型兔血栓形成及消退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将日本大耳白兔采用钳夹双侧股静脉+石膏固定双下肢建立兔创伤性深静脉血栓模型。PCR及ELISA检测股静脉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mRNA、蛋白在兔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建模后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结论:模型兔创伤后24h,经B超监测,血栓形成率为58%;血栓栓子随造模后时间延长逐渐缩小机化,创伤后第5天开始经B超监测模型组血栓形成的血管腔有断续血流信号。模型兔股静脉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在造模后1,3,5d表达逐渐升高(P<0.05或P<0.01),此后7-14d表达逐渐下降(P<0.05或P<0.01)。结果证实,在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缺氧诱导因子1表达上调,在血栓形成后的溶解及机化再通过程中,缺氧诱导因子1表达下调。
刘海平赵学凌吴雪梅周如丹李宏昆李兴国郑宏宇
关键词:创伤深静脉血栓缺氧诱导因子1
全自动血凝仪对兔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的监测和评估
2005年
目的:应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兔凝血指标变化情况,为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监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11在昆明医学院外科总实验室进行。新西兰大白兔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骨折组(造模后骨折)、创伤组(造模后创伤,不骨折)和固定组(不造模)均行左侧屈髋屈膝位石膏固定;对照组不造模,不固定。各组均于处理后第5,7,9天分别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酶原和凝血酶时间变化。结果:骨折组30只兔中死亡5只,进入结果分析115只。除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外,各时间点各项指标骨折组和创伤组无明显差别(P>0.05),固定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①各组凝血酶原时间比较:第9天骨折组和创伤组均较固定组和对照组降低[(10.58±0.65,11.83±0.28,12.35±0.23,12.18±0.38)s,(P<0.05)]。②各组国际标准化比值比较:第9天骨折组和创伤组均较固定组和对照组降低[(0.82±0.17,0.85±0.06,1.01±0.02,1.00±0.03,(P<0.05)]。③各组纤维蛋白酶原比较:第9天骨折组和创伤组均较固定组和对照组升高[(2.51±0.23),(2.52±0.17),(1.62±0.15),(1.57±0.33)g/L,(P<0.05))。④各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第9天骨折组明显低于创伤组[(21.78±1.86,25.00±2.58)s,P<0.05],均较固定组和对照组降低[(27.10±2.33,27.00±2.79)s,(P<0.05)]。结论:全自动血凝仪能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凝血功能监测提供较准确、客观和稳定的凝血指标,在本实验中反映了创伤与固定等因素与血凝状态及血栓之间的关系。
胡敏王兵赵宏斌张春强赵智周兆文唐锡章贾代良梁红锁郑宏宇赵学凌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
α-硫辛酸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保护作用的探讨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α-硫辛酸对2型糖尿病肾病(DN)的保护作用.方法 67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α-硫辛酸观察组(34例)和常规治疗组(33例).治疗前后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浆内皮素(ET-1)、血清一氧化氮(NO)、空腹血糖(FPG)和血脂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UAER及ET-1均显著降低(P<0.01),NO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UAER、ET-1及NO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FPG和血脂均无明显变化.结论α-硫辛酸能减少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降低ET-1,升高NO水平,对早期肾病具有保护作用.
陈关芬廖媛晖吴海鹰张寰波郑宏宇
关键词:Α-硫辛酸糖尿病肾病
经全臂丛手术入路单切口完整切除颈肩胸部巨大肿瘤
2006年
目的探讨经全臂丛手术入路单切口完整切除颈肩胸部巨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对采用全臂丛入路单切口完整切除的6例颈肩胸部巨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术后CT或MRI检查显示肿瘤完整切除。1例因术中牵拉损伤腋神经致肩关节功能障碍,术后半年恢复;其余5例未出现手术并发症,脊柱形态和肩、上肢功能正常。平均随访42个月,1例术后60个月因脑梗死死亡,其余病例无复发。结论经全臂丛手术入路单切口可完整切除颈肩胸部巨大肿瘤。
胡敏洪志鹏王兵赵宏斌张春强郑宏宇梁红锁贾代良唐锡章周兆文赵智赵学凌李世和
以PBL为基础的模拟化教学模式在急诊医学教学中运用的探索被引量:12
2010年
以心肺复苏教学为例,详细描述了以PBL为基础的模拟化教学模式应用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以及采用该模式获得的良好教学效果。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该模式具备较多优点,更利于急诊教学目标实现,可望在急诊医学教学中更好地开展。
郑宏宇李涛李毅云魏蔚钱传云
关键词:PBL模拟教学急诊医学教学模式
创伤后兔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在已有的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动物模型的基础上,探索创伤后兔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实验于2004-03/11在昆明医学院外总教研室进行。8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骨折、创伤、固定和空白4组,造模前用高频彩色超声机观测左下肢伸直位和屈髋屈膝位时股静脉血流速度和血管内径变化,造模后第7天分别行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血栓、静脉内皮和内膜变化,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DVT发生率骨折组为78,95%与创伤组80.0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与固定组(30.00%)和空白组(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固定组与空白组DVT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光镜与电镜检查显示骨折组、创伤组静脉内皮和内膜受损程度较固定组严重,固定组又较空白组严重;血栓栓塞部位均可见炎性细胞浸润。③彩超显示左下肢伸直位时血流量为(0.0637±0.0152)cm3/s,屈髋屈膝位时为(0.0229±0.0107)cm3/s;左下肢伸直位时血管内径为(0.16±0.04)cm,屈髋屈膝位时血管内径为(0.10±0.04)cm,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④Logistic回归OR创伤=6.000。结论:创伤、固定和体位在兔创伤性肢体DVT的发生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创伤因素尤为关键;炎症与DVT有一定关系,但这?
胡敏赵宏斌王兵张春强梁红锁郑宏宇贾代良唐锡章周兆文赵智赵学凌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体位
深静脉血栓形成模型大鼠股静脉内皮组织中核转录因子kappa B1和组织因子的表达(英文)被引量:3
2012年
背景:目前调控静脉内皮细胞、血小板、炎性细胞之间相互作用,促进局部深静脉血栓微环境形成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仍未发现早期诊断深静脉血栓的可靠方法。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kappaB1和组织因子在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67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对模型组采用股静脉钳夹联合下肢石膏制动构建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模型。于造模后2.5,25h,解剖股静脉观测血栓的发生情况,进一步将模型组分为:血栓形成前组(造模后2.5h)、血栓形成组和血栓不形成组(造模后25h)。取各组股静脉内皮组织,采用基因芯片筛查差异表达的基因,并进一步采用real-timePCR进行验证。结果与结论:基因芯片分析及real-timePCR结果均发现,造模后2.5h,血栓形成前组大鼠股静脉内皮组织中核转录因子kappaB1和组织因子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造模后25h,血栓形成组大鼠股静脉内皮组织中核转录因子kappaB1和组织因子表达明显高于血栓形成前组、血栓不形成组和对照组(P<0.05)。提示局部静脉内皮组织中核转录因子kappaB1和组织因子表达水平上调可能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兴国郑宏宇李文李宏昆赵学凌吴雪梅王兵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
缺氧诱导因子-1α和NADPH氧化酶在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大鼠深静脉血栓(DVT)模型股静脉内皮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NADPH氧化酶(NOX4)的表达变化及其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模型组(50只),对模型组采用股静脉钳夹联合双下肢石膏制动构建大鼠DVT模型。不同时间点(造模后2.5h和25h)解剖股静脉、观察血栓发生率,进而将模型组分为血栓形成前组(造模后2.5h)、血栓形成组(造模后25h)、血栓不形成组(造模后25h)。分离股静脉内皮组织,提取总RNA;采用Genechip Rat Genome2302.0基因芯片筛查差异表达的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PCR)验证这些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基因芯片分析及real—timePCR结果均发现,大鼠股静脉内皮组织中HIF-1α和NOX4的表达水平,血栓形成组最高,血栓形成前组次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血栓不形成组(P〈0.05)。Pathway分析提示,缺氧条件下,HIF-1α可通过上调靶基因NOX4的表达,诱导活性氧(ROS)的产生,继而活化静脉内皮细胞,促进血栓形成。结论大鼠股静脉内皮组织中HIF-1α和NOX4表达上调,可能在创伤性DVT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郑宏宇李兴国李宏昆赵学凌吴雪梅王兵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ΑNADPH氧化酶深静脉血栓
磁共振血管成像评估兔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与金标准的一致性
2005年
目的:通过与金标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成像比较,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对兔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3在昆明医学院外科总论实验室完成。新西兰大白兔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只。采用自制击打装置,建立兔骨折和创伤模型。骨折固定组兔造模后骨折,创伤固定组兔造模后不骨折,单纯固定组兔不造模,3组均行石膏外固定。于处理后7d各组兔分别用磁共振血管成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兔左股静脉血栓进行检测,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3组6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磁共振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测:第7天骨折固定组和创伤固定组各2只血栓阳性,单纯固定组未发生。②组织学观察:骨折固定组和创伤固定组第7天均可见股静脉血栓形成,单纯固定组均未见血栓形成。结论:磁共振血管造影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方面有较好的一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磁共振血管造影可作为临床检测深静脉血栓的另一种检查手段。
王兵贾代良胡敏赵宏斌梁红锁张春强赵智唐锡章周兆文郑宏宇赵学凌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
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以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0例颅脑损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治疗方法及治疗后视力的恢复情况。结果19例进行视神经管减压手术,12例视力提高。无光感3例,1例恢复至0.06,2例无恢复;视神经损伤保守治疗11例中,7例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无光感6例,其中4例恢复至数指,2例无改变。结论视神经损伤一经确诊就应当立即进行治疗,有手术指证的应尽早手术治疗。
张寰波魏蔚郑宏宇
关键词:颅脑损伤视神经损伤疗效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