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澜涛
- 作品数:14 被引量:42H指数:3
-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手术治疗复杂纵隔肿瘤24例效果分析
- 2020年
- 目的 探讨复杂纵隔肿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06—2019-06间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24例复杂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24例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胸骨正中切口9例,前外侧切口6例,后外侧切口6例,半蚌壳切口2例,颈横切口1例.根治性切除22例,姑息性切除2例.合并肺部分切除4例,心包部分切除5例,膈肌部分切除1例,左无名静脉及上腔静脉成形或置换4例.结果 2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发生复张性肺水肿1例,心律失常5例,喉返神经损伤致声音嘶哑1例,心包积液2例,胸腔积液4例.3例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患者术后肌无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未发生肌无力危象.术中、术后均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患者均痊愈出院.1例纵隔精原细胞瘤的患者术后行辅助化疗,半年内死于肿瘤全身多发转移.结论 手术是复杂纵隔肿瘤首选治疗方法,术前充分评估肿瘤的可切除性,严格把握手术指征,选择相应的切口、合理的手术方法和娴熟的技巧,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 赵澜涛王亮王永宏
- 关键词:手术恶性
- SEMA3B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p53表达、肿瘤血管新生的关系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SEMA3B(semaphorin 3B)在肺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p53表达、肿瘤血管新生的关系。方法:利用RT-PCR检测46例肺癌及远癌正常肺组织中SEMA3BmRNA和VEGF165mRNA表达,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肺癌组织中SEMA3BmRNA表达缺失率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47.8%vs0%,P<0.01),其表达异常与肺癌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而与性别、年龄和组织分型无关;肺癌组织中SEMA3BmRNA表达与VEGF165mRNA、p53蛋白表达及MVD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SEMA3B基因在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并与肿瘤细胞凋亡、血管新生有密切关系,提示其表达异常对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起重要作用。
- 赵俊杨炯赵杨王亮朝赵澜涛
- 关键词:蛋白质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肿瘤形成过程
- PTEN和EGFR在人胸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PTEN、EGFR在人胸腺瘤中的表达意义及二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良性胸腺瘤、18例恶性胸腺瘤和7例胸腺癌中PTEN和EGFR的表达。结果:在3组胸腺肿瘤中PTE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0%(16/20)、44.44%(8/18)、28.57%(2/7)(P<0.05),EGF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00%(7/20)、72.22%(13/18)、85.71%(6/7)(P<0.05)。PTEN和EGFR的阳性表达率与胸腺瘤的肿瘤性质、Masaoka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参数有关(P<0.05),与是否合并重症肌无力(MG)无关。PTEN与EGFR表达呈负相关(r=-0.632,P<0.01)。结论:PTEN的失表达和EGFR的过表达在胸腺瘤的发生、浸润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PTEN和EGFR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二者的联合检测有助于胸腺瘤的早期诊断和判断其恶性程度、侵袭和转移能力。
- 蔡艳丽黄杰赵澜涛杨为贵
- 关键词:胸腺瘤胸腺癌PTENEGFR免疫组织化学
- 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102例分析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总结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经验。方法回顾1990年1月~2004年12月对102例MG患者行胸腺切除术的临床资料,从性别、年龄、病程、Osserman分型、纵隔脂肪组织清扫程度和病理结果等6个方面统计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102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22例(21.6%),其中危象14例(13.7%),死亡2例(2.0%),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放弃治疗。术后平均随访5年,治愈率为29.4%(30/102),总有效率为82.4%(84/102)。Osserman分型、纵隔脂肪组织清扫程度和病理结果对有效率有影响(P〈0.05)。结论扩大胸腺切除术是治疗MG安全、有效的方法,而围手术期处理是综合治疗MG的重要组成部分;Osserman分型、纵隔脂肪组织清扫程度和病理结果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 赵澜涛黄杰胡浩蔡彦力
-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疗效围手术期
- 经纵隔右胸腔引流管在食管癌根治术后引流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左开胸食管癌根治术中如果切除右侧纵隔胸膜,术后容易出现右侧胸腔积液,往往需要行右侧胸穿抽液或者置管引流[1],增加了创伤和风险。我院近年来对该类患者的引流方法进行改良,采取术中经纵隔留置右胸腔引流管的方法,现对其引流效果进行总结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胸外科接受手术的T3、T4期食管癌患者共85例,均接受左开胸食管癌根治性切除+胃代食管胸内吻合术,术中均切除肿瘤周围右侧纵隔胸膜。
- 赵澜涛王亮陈建海王永宏
- 关键词:纵隔胸膜右侧胸腔积液引流方法引流效果胸穿抽液
- 管状胃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管状胃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52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行管状胃食管吻合术。探讨术式在预防并发症上的优势,术后随访6~24个月,评价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无吻合口瘘、胸胃综合征、残胃出血、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发生,均临床治愈。结论管状胃在食管癌术中的应用可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陈建海王永宏赵澜涛
- 关键词:食管癌管状胃手术术后并发症
- 食管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综合征诊治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综合征(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symdrome,FDGES)是以原发性胃动力不足导致胃排空障碍为特征的一系列胃肠道功能紊乱综合征,也称“胃瘫”或“胃潴留”,是食管癌术后早期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恢复,增加术后并发症,对患者的心理、精神均造成严重影响。
- 赵澜涛王永宏陈建海王亮
- 关键词:功能性胃排空障碍食管癌术后术后早期并发症诊治胃动力不足营养状况
- 带蒂大网膜对食管癌胸内吻合口瘘作用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 探讨带蒂大网膜覆盖包绕吻合口对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作用.方法 将食管癌根治性切除食管胃弓上吻合术加带蒂大网膜覆盖包绕吻合口的102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将行食管癌根治性切除食管胃弓上吻合术的113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发生吻合口瘘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组发生吻合口瘘3例(2.94%),对照组发生吻合口瘘5例(4.42%).两组病例吻合口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吻合口瘘病例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轻.结论 带蒂大网膜覆盖包绕吻合口对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无明显预防作用,但是对减轻发生吻合口瘘后的临床症状有明显作用,有助于吻合口瘘的后续治疗,值得推广.
- 赵澜涛陈建海王永宏王亮
- 关键词:带蒂大网膜吻合口瘘食管癌
- 闭合外伤性纵隔气肿的外科治疗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闭合外伤性纵隔气肿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1年2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闭合外伤性纵隔气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共55例患者,其中38例行纵隔切开引流术,11例行12号针头穿刺排气,4例行开胸减压引流术,2例行保守治疗。结果全组55例患者均康复出院。随访3个月~3年,仅1例合并气胸者于1年后复发气胸,全组无复发纵隔气肿者。结论颈胸部皮下气肿和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闭合外伤性纵隔气肿的主要依据,纵隔切开引流术、针刺排气和开胸减压引流术是治疗闭合性外伤性纵隔气肿的有效方法。
- 杨为贵黄杰赵澜涛鲁世千毛志福
- 关键词:纵隔气肿外科治疗
- 39例胸腺瘤外科治疗体会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胸腺瘤外科手术治疗、病理分期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9例胸腺瘤患者行手术治疗。按Masaoka分期法进行分期,Ⅰ期11例,Ⅱ期17例,Ⅲ期8例,Ⅳ期3例。分析胸腺瘤不同病理分期、手术治疗与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完全切除35例,姑息性切除4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Ⅰ期90.9%,Ⅱ期82.3%,Ⅲ期62.5%,Ⅳ期33.3%。结论胸腺瘤的Masaoka分期及其手术方式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治疗原则应尽可能完全切除肿瘤及胸腺、清扫前纵隔脂肪组织。术后根据具体情况辅助放疗。
- 陈建海赵澜涛王永宏
- 关键词:胸腺瘤外科治疗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