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裴少芳

作品数:25 被引量:81H指数:4
供职机构:苏州市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教兴卫”专项资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卒中
  • 8篇急性
  • 6篇血管
  • 6篇血性
  • 6篇缺血
  • 5篇脑卒中
  • 4篇脑梗
  • 4篇急性缺血
  • 4篇急性缺血性
  • 3篇动脉
  • 3篇血管造影
  • 3篇预后
  • 3篇造影
  • 3篇转归
  • 3篇脑血
  • 3篇脑血管
  • 2篇蛋白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血管病
  • 2篇血浆

机构

  • 16篇苏州市立医院
  • 4篇苏州大学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苏州市第三人...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昆山市中医院
  • 1篇苏州市中医医...
  • 1篇南阳医学高等...
  • 1篇太仓市第一人...
  • 1篇常熟市中医院
  • 1篇苏州第三人民...
  • 1篇苏州市吴江区...

作者

  • 25篇裴少芳
  • 7篇金雪红
  • 6篇刘毅
  • 4篇刘毅
  • 3篇张红
  • 3篇顾永泉
  • 2篇顾永平
  • 2篇王毓明
  • 2篇李霞
  • 1篇王亚丽
  • 1篇徐运
  • 1篇张丽
  • 1篇王璐
  • 1篇张钰
  • 1篇尤寿江
  • 1篇董万利
  • 1篇张馨
  • 1篇张志琳
  • 1篇王剑虹
  • 1篇周华

传媒

  • 4篇神经疾病与精...
  • 3篇中国血液流变...
  • 3篇国际脑血管病...
  • 2篇吉林医学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镇江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苏州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中华脑血管病...

年份

  • 3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1
  • 1篇1998
  • 1篇1997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检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意义
2001年
目的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诊断中的意义 ,并与多普勒超声波 (TCD)做对比。方法 :对 43例临床确诊的VBI及 4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BAEP、TCD检查。结果 :BAEP、TCD异常率VBI组为 5 4%、73 % ,对照组为 7%、48%。结论 :BAEP假阳性率较TCD低 。
刘毅金兴中裴少芳吴敏娅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超声诊断
维生素B6、B12、叶酸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兔动脉粥样硬化脑组织的NF-κB表达的影响
2010年
目的 建立兔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脑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阳性表达,探讨VitB6、VitB12、叶酸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纯种雄性新西兰兔26只,分为三组:对照组、高蛋氨酸组(高Met)、干预组,分别喂以普通兔饲料(200 g/d/只)、普通饲料添加0.5%Met、普通饲料添加0.5%Met+叶酸2.5 mg+VitB12 200 mg/d/只,喂养6个月,测定血浆总Hcy (tHcy),取脑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 (SABC法)测定NF-κB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蛋氨酸组脑组织中的NF-κB明显升高(P<0.05);干预组NF-κB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结论 高Met引发高Hcy血症致兔动脉粥样硬化,NF-κB的表达与兔动脉粥样硬化脑组织关系密切,且VitB6、VitB12、叶酸的补充可以减轻NF-κB的表达,押制炎症反应.
裴少芳马雪兴顾永平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脑组织VITB6VITB12叶酸核转录因子KB
以消化道症状首发的14例视神经脊髓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以顽固性呃逆、呕吐(INH)等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的视神经脊髓炎(NMO)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自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华山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4例以INH为首发症状的NMO患者,分析其起病特点、脑脊液改变、血清水通道蛋白(AQP4)抗体、头颈MRI表现。结果以INH首发的NMO在青中年女性多见,症状顽固;脑脊液改变为白细胞轻度增加为主,总蛋白正常或轻度升高;血清AQP4抗体阳性率79%,脑脊液寡克隆带阳性率17%。MRI示8例(57%)有延髓被盖部、最后区病灶,6例(43%)有高颈髓病灶不伴延髓病灶,病灶多呈延髓、脊髓线样征;5例(36%)伴有脑干、胼胝体及大脑皮层的异常信号,均呈T1WI等/低信号、T2WI及FLAIR高信号。结论以INH为首发症状的NMO消化系统药物无效,后续出现视神经炎和(或)脊髓炎症状,MRI可见延髓被盖部、最后区病灶或延髓、脊髓线样征。
金雪红李霞裴少芳王剑虹
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炎顽固性呃逆脑脊液水通道蛋白4
脑血管病与事件相关电位研究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探讨事件相关电位 (P30 0 )对脑血管病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112例脑血管病人 ,其中 2 2例血管性痴呆、2 5例卒中后抑郁症进行了P30 0及MMSE测定。结果 血管性痴呆及卒中后抑郁症组P30 0潜伏期延长 ,波幅降低 ,与卒中组均有显著差别 (P <0 .0 1) ,且与MMSE分值的降低明显相关。结论 P30
刘毅金兴中裴少芳吴敏娅
关键词:事件相关电位血管性痴呆卒中后抑郁症
血浆高半胱氨酸和脑卒中的关系被引量:1
1998年
金兴中刘毅裴少芳王毓明李明珍竺霞霜郑家驹
关键词:脑卒中血浆高半胱氨酸腔隙性脑梗塞消化系疾病神经内科营养研究
基于OCSP分型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因素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基于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OCSP)分型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2月至2020年11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IS患者。根据OCSP标准进行临床分型:完全前循环梗死(total an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partial an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PACI)、后循环梗死(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POCI)和腔隙性梗死(lacunar infarct,LACI)。END定义为发病72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HISS)总分较基线值增加≥2分或运动项评分增加≥1分。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不同OCSP分型AIS患者END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不同OCSP分型AIS患者END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405例AIS患者,年龄(68.84±12.27)岁,男性250例(61.7%);TACI组132例(32.6%),PACI组108例(26.7%),POCI组61例(15.1%),LACI组104例(25.7%)。136例(33.6%)发生END。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优势比(odds ratio,OR)1.065,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12~1.212;P=0.015]、基线NIHSS评分(OR 1.209,95%CI 1.095~1.335;P<0.001)和发病至入院时间(OR 1.663,95%CI 1.282~2.082;P<0.001)与TACI组END显著独立相关;Hcy(OR 1.137,95%CI 1.040~1.244;P=0.005)、空腹血糖(OR 1.714,95%CI 1.272~2.311;P<0.00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OR 1.370,95%CI 1.016~1.848;P=0.039)和发病至入院时间(OR 1.266,95%CI 1.056~1.519;P=0.011)与PACI组END显著独立相关;NLR(OR 1.446,95%CI 1.031~2.027;P=0.033)与POCI组END显著独立相关;空腹血糖(OR 1.301,95%CI 1.006~1.683;P=0.045)、NLR(OR 1.393,95%CI 1.025~1.894;P=0.034)和发病至入院时间(OR 1.171,95%CI 1.008~1.361;P=0.039)与LACI组END显著独�
金雪红裴少芳裴少芳徐运
关键词:卒中疾病恶化
卒中后睡眠障碍被引量:18
2019年
睡眠障碍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会影响卒中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原因不完全清楚,主要与梗死部位、神经递质、社会心理因素等有关。它主要分为呼吸相关性睡眠障碍和非呼吸相关性睡眠障碍两类,其中呼吸相关性睡眠障碍是较常见的类型。在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治疗方面,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辅相成。临床医师应增强意识,尽早识别卒中后睡眠障碍类型,予以干预,以期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王亚丽裴少芳刘毅
关键词:卒中睡眠障碍发病机制
孤立性脑桥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研究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IPI)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研究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苏州市立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IPI患者108例,将其分为糖尿病组45例和非糖尿病组63例,对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血液生化数据、影像学特征进行比较。以发病3个月后结局不良为因变量,对相关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动脉狭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分的比例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4.0(1.5,5.5)分vs 3.0(1.0,5.0)分,P=0.028;57.8%vs 34.9%,P=0.030;37.8%vs 11.1%,P=0.002];糖尿病组以脑桥下部梗死比例最高(48.9%),非糖尿病组以脑桥中部梗死多见(4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为基底动脉分支动脉疾病最多,非糖尿病组主要为小动脉疾病多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6.685,95%CI:1.351~33.102,P=0.020)、入院NIHSS评分(OR=1.381,95%CI:1.137~1.720,P=0.002)、脑动脉狭窄(OR=10.001,95%CI:3.118~32.032,P=0.001)为短期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可能为IPI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伴与不伴糖尿病的IPI患者病灶位置分布及病变责任血管分型上存在区别。
程培丽王亚丽裴少芳吴敏娅
关键词: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硬化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进展性房间传导阻滞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2年
目的 探讨进展性房间传导阻滞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及苏州市立医院北区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7例,根据患者首次脑卒中到随访结束期间是否发生房间传导阻滞及阻滞程度分为无房间传导阻滞组133例,不全性房间传导阻滞组56例,进展性房间传导阻滞组48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应用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评估脑卒中后功能恢复状况,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终点事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ROC曲线分析及Kapla-Meier生存分析。结果 3组P波时限及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进展性房间传导阻滞和既往脑卒中严重程度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OR=2.573,95%CI:0.952~7.264,P<0.01;OR=1.098,95%CI:1.059~1.130,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进展性房间传导阻滞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4(95%CI:0.673~0.796,P<0.01),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9.6%和87.3%。Kapla-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与无房间传导阻滞组和不全性房间传导阻滞组比较,进展性房间传导阻滞组生存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进展性房间传导阻滞可能成为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指标。
张丽王璐裴少芳
关键词:房室传导阻滞卒中阿司匹林预后
同型半胱氨酸与兔脑动脉损伤的关系及维生素B_6、B_(12)、叶酸对其预防作用的探讨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探讨高蛋氨酸(Met)喂饲兔引发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脑动脉损伤的关系,同时观察补充VitB6、VitB12、叶酸对血Hcy水平和动脉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纯种雄性新西兰兔26只,分为三组:对照组、高蛋氨酸组、干预组,分别喂以普通兔饲料每只200 g/d、普通饲料添加0.5%Met、普通饲料每天每只兔添加0.5%Met、叶酸2.5mg、VitB6 10mg、VitB12 200mg,喂养6个月,测定血浆总Hcy(tHcy),光镜检测脑动脉组织学改变。结果 实验前血浆tHcy浓度三组间无明显差异,实验后断食2 h和7 h血tHcy浓度高Met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干预组血tHcy浓度明显低于高Met组(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光镜组织学检测发现高Met组和干预组脑动脉可见内皮细胞坏死、脱落、溃疡形成,附壁血栓,中膜平滑肌散乱疏松。结论 高Met引发高Hcy血症对脑动脉有损伤,且VitB6、VitB12、叶酸的补充可以降低高Met引发的高Hcy浓度的水平。
裴少芳金兴中刘毅张志琳马雪兴王毓明
关键词:脑动脉叶酸VITB12VITB6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