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发性孤立性纤维瘤肺转移一例
- 2015年
- 患者,男,59岁,于2013年3月4日因“发现全身多发皮下肿块1年余”入院。患者于1年前发现左大腿内侧皮下肿块,于当地医院行肿块切除术,术后病检提示纤维瘤,后陆续发现右下腹部、左上腹部、背部、双侧颈部、头部多发肿块,无明显压痛,活动度不一,生长较快。
- 李鑫蔡奕欣付向宁
-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瘤多发性肺转移皮下肿块肿块切除术术后病检
- 7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的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的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行手术治疗患者资料。其中胸腔镜肺叶切除术47例,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32例。结果胸腔镜组及常规开胸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和清扫淋巴结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住院时间、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围手术期死亡7例,其余患者术后出现心脏、呼吸系统等并发症治疗后痊愈,均顺利出院。结论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高,围手术期处理十分重要;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 马胡赛蔡奕欣张霓付向宁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老年围手术期肺叶切除术
- 肺硬化性血管瘤4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2年1月至2010年5月手术治疗的45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病例的资料。行肺叶切除30例,肺肿块楔形切除15例,26例行同期系统淋巴结清扫。结果全组术后无并发症和死亡。32例随访3个月~16年,均无复发,生存情况良好。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具有潜在恶性及转移倾向,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术前难以确诊。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方法,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 蔡奕欣廖永德付向宁张霓
- 关键词:肺硬化性血管瘤外科治疗预后
- 复发性后纵隔肉瘤经右胸术中主动脉破裂的支架治疗
- 2014年
- 患者 男.48岁,1987年1月行左前纵隔巨大脂肪肉瘤切除术;1993年3月肿瘤复发,再次行左前纵隔肉瘤切除:2011年7月肿瘤再次于左右纵隔复发并侵犯食管、降主动脉外膜及心包,行左后纵隔巨大肉瘤切除,
- 徐沁孜付圣灵蔡奕欣张瑞杰孙威祖育昆付向宁
- 关键词:后纵隔复发性主动脉破裂肉瘤右胸瘤切除术
- CT引导美蓝染色在肺磨玻璃样微小结节术前精确定位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cT引导美蓝染色定位法在肺磨玻璃样微小结节(small ground glass opacity,sGGO)术前精确定位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肺磨玻璃样微小结节患者79例,均于术前行CT引导美蓝染色定位后,然后采取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 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肺楔形切除,根据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结果决定下一步手术方式。评估美蓝染色定位准确率、并发症发生率、定位后至VATS平均间隔时间、中转开胸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病理分型。结果美蓝染色定位准确率为100.0%,出现大咯血1例(1.2%),少量气胸13例(16.0%),胸膜反应2例(2.5%),定位后至VATS平均间隔时间为(62.5±15.3)分钟,中转开胸2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0±1.5)天。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原发性肺癌51例,良性病变27例,未发现病灶1例。结论CT引导美蓝染色定位应用于肺磨玻璃样微小结节的术前定位,能够准确显示病变区域。
- 唐朗郝志鹏付圣灵蔡奕欣张霓付向宁
- 关键词:美蓝染色电视辅助胸腔镜
-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AR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0月同济医院胸外科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组织学确诊的1496例NSCLC患者,分为2组,依据肾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从以上病例中筛选33例作为病例组,从剩余病例中筛选721例作为对照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手术年龄、术前肌酐值、术前补液、术中血浆代用品的使用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年龄/〉60岁和使用血浆代用品发生ARI的风险更高[调整OR为.93(1.30-6.62),95%CI为6.04(1.41~25.87)]。术前补液是发生ARI的保护因素(调整OR为0.37,95%C/为0.17-0.83)。结论NSCLC术后并发ARI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为手术年龄较大(i〉60岁)和术中血浆代用品的使用;术前适量补液可降低NSCLC术后ARI的发生率,为其保护因素。
- 李鑫蔡奕欣张霓付向宁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急性肾功能不全
- 食管癌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分析及处理
- 2015年
-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i inury,AKI)的危险因素、临床意义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97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AKI的发生情况,按有无AKI发生分为AKI组和非AKI组,将发生AKI患者与非AKI患者进行相关因素比较分析。结果本组研究397例食管癌手术患者中25例发生AKI,其中Ⅰ期15例,Ⅱ期4例,Ⅲ期6例,总患病率为6.3%。25例发生AKI的患者中,出院时存活21例(占84%),死亡4例(占16%)。AKI与非AKI的相关因素比较:年龄、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术前血肌酐、术前化疗、淋巴结清扫数、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应用时间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高血压、术后肺部感染及肾外器官衰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高血压、术后肺部感染及肾外器官衰竭是食管癌术后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KI是食管癌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且易被忽视,须注意引起AKI的常见原因,对于存在AKI危险因素的患者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严密监测肾功能。一旦发生AKI,预后极差,因此,要早期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提高食管癌患者术后生存率,减少病死率。
- 马胡赛蔡奕欣张霓付向宁
-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食管癌根治手术围手术期
- 供体肺保存技术
- 蔡奕欣
- 关键词:肺移植保存液肺灌注
- 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术后无症状吻合口瘘的相关探讨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总结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胸外科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手术方法的改进以及术后无症状吻合口瘘的诊断、处理及预后.方法回顾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胸外科2014-02/2015-01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2例,分析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诊断、处理及预后.结果62例患者手术顺利,吻合口瘘者7例(11.3%),其中典型吻合口瘘2例(3.2%),无症状吻合口瘘5例(8.1%).愈合时间,典型瘘为14.5 d,无症状瘘为6.4 d.出院后随访半年至1年半,均未见明显吻合口狭窄形成.结论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术后无症状吻合口瘘,愈合快,对病程及患者影响较小,是胃食管吻合技术及围手术期管理方法的改进的体现.
- 张瑞杰蔡奕欣张霓付圣灵祖育昆付向宁
- 关键词:食管切除术
- 3cm单孔胸腔镜在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4
- 2016年
- 目的探讨3 cm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9月~2015年1月,实施3 cm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15例,在腋中线第5肋间做3 cm切口置入胸腔镜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标本取出后送快速冰冻切片,明确病理性质,以及支气管残端、段切缘有无残留。结果 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139.4±32.6)min;术中出血量(160.2±48.1)ml;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2.9±0.9)d;术后住院时间(10.6±0.8)d。结论3 cm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安全、可行,其进一步的推广应用还需要更多的病例及研究支持。
- 张瑞杰蔡奕欣张霓付圣灵祖育昆付向宁
- 关键词:单孔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肺段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