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良友
-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益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内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胃肠黏膜下肿瘤临床疗效观察
- 2022年
- 目的:探讨胃肠黏膜下肿瘤应用内镜和腹腔镜进行结合治疗及其治疗优势与效果。方法:选2019年2至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胃肠道肿瘤58例,基于患者的自愿原则将接受不同治疗方式的患者划分为两组。其中接受传统开腹手术的患者定义为常规组,接受内镜和腹腔镜治疗的患者定义为实验组。对比手术指标、手术后并发症情况、患者免疫功能评定结果以及氧化应激表现。结果:实验组手术效率与术后恢复时间小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免疫功能的评定结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的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内镜和腹腔镜的结合应用方式对于胃肠道下肿瘤的治疗技术优势显著,能够加快胃肠道功能的恢复速度,可以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预后水平,值得推广。
- 蒋良友
- 关键词:内镜腹腔镜临床疗效
- Rac1和Pak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Ras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1(Ras related C3 botulinum toxinsubstrate 1,Racl)和p21蛋白活化激酶1(p21-activated kinase 1,Pak1)蛋白的表达特点及其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60例胃癌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Rac1和Pak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胃癌组织中Rac1和Pak1的表达阳性率均高于周围正常组织(P<0.05);Rac1和Pak1的表达呈正相关(r=0.383,P<0.01),它们的表达均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Lauren分型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Rac1和Pak1的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并有可能作为反映其生物学行为的一种新型标志物。
- 吴况明蒋良友
- 关键词:胃癌免疫组织化学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相关基因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0年
- 蒋良友石巍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癌相关基因胃癌胃粘膜上皮细胞胃恶性肿瘤细胞信号转导
- 磷酸铝凝胶和维生素B_(12)灌肠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观察磷酸铝凝胶和维生素B12灌肠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疗效。方法将56例溃疡性直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临床前瞻性研究,治疗组28例用磷酸铝凝胶、维生素B12及布地奈德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单纯布地奈德灌肠治疗。结果治疗4周,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近期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铝凝胶和维生素B12联合布地奈德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较单纯的布地奈德有更好的疗效,为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 吴况明蒋良友
- 关键词:溃疡性直肠炎磷酸铝凝胶维生素B12灌肠
- 奥美拉唑与雷尼替丁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溃疡效果对比观察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对比雷尼替丁和奥美拉唑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溃疡治愈率的关系,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溃疡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口服盐酸雷尼替丁150 mg每天两次、奥美拉唑20 mg每天1次。通过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确定Hp阳性患者。结果轻中度腹痛雷尼替丁组55.6%(55/99),奥美拉唑组57.6%(57/99)。第6周治愈率雷尼替丁组51.5%(51/99),奥美拉唑组73.7%(73/9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周的抑酸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溃疡患者治愈率雷尼替丁组53.5%(53/99),奥美拉唑组为70.7%(70/99);幽门螺杆菌阴性溃疡患者治愈率雷尼替丁组49.5%(49/99),奥美拉唑组75.8%(75/99)。结论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溃疡口服奥美拉唑效果优于雷尼替丁;Hp感染不会延迟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溃疡的治愈。
- 王卫红杨井金莫万勇蒋良友
- 关键词:非甾体类抗炎药胃溃疡幽门螺杆菌奥美拉唑雷尼替丁
- 人胃癌组织Skp2、p27和C-myc的表达相关性及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及Skp2、p27和C-myc基因表达情况,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对Skp2、p27和C-myc基因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幽门螺杆菌(H.py...
- 蒋良友
- 关键词:胃癌幽门螺杆菌SKP2P27C-MYC细胞周期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