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一萍
-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铁道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铁道部科技基金江苏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应用PCR对尖锐湿疣和外耳道乳头状瘤中HPV DNA的分型检测被引量:2
- 1993年
- 从手术切除的24例女性和12例男性尖锐湿疣新鲜标本中,以及42例女性尖锐湿疣、16例男性外耳道乳头状瘤和4例女性假性湿疣的石蜡包埋标本中,提取组织的基因组DNA,用人工合成的人乳头瘤病毒6.11和16型E6区特异性寡聚核苷酸引物,通过PCR进行HPV DNA的分型检测。结果66例女性尖锐湿疣中,感染HPV6型者4例,感染11型者12例,6+11型混合感染者49例;阴性1例,总检出率达98.4%。4例女性假性湿疣中1例为HPV6型感染,阳性率25%。16例男性外耳道乳头状瘤中HPV6+11型感染者5例,6+16型感染者3例,6+11+16型多重感染者8例,阳性率100%。12例男性尖锐湿疣中,HPV11型感染者7例,6+11型4例,阴性1例,总阳性率91.6%。还对细胞学上空泡化和非典型空泡化尖锐湿疣标本的HPV感染做了比较,未发现差异。
- 单祥年蒋清麻晓迁郑惠方李明发茅一萍谢维王照明刘季和张建民
-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尖锐湿疣乳头状瘤
- 中国人α珠蛋白基因3′HVR多态分布的研究被引量:1
- 1995年
- 本文以3’HVR为探针,对来自全国17省市的51名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进行PvuⅡ限制性片段长度的多态分析,发现3’HVR在片段大小的变异范围及基因频率的分布上均有中国人的特点.结果表明,纯合子占15.7%,杂合子占84.3%,102个等位基因共有34个长度不同的等位片段,大小从2.0-70kb之间里连续分布,主要分布在2.0-25kb及4.0-6.0kb,频率分别为0.43和0.34.并与刘国仰、余裕炉等的资料进行综合比较,初步揭示了中国人群中3’HVR的多态特点.
- 鲁晓宣茅一萍张军李明发高翼之王世浚
- 关键词:RFLP中国人
- 快速检测尖锐湿疣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6型和11型DNA的研究被引量:5
- 1993年
- 本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30例人生殖器尖锐湿疣组织中HPV6,11 DNA的存在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发现HPV6,HPV11 DNA的阳性率分别为60%,90%HPV6,HPV11 DNA双重检出率为53.3%,总阳性率达96.7%,本文结果证实HPV6,11的感染和尖锐湿疣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的优点,为HPVDNA的检测及其分型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作者还对两例女阴假性湿疣进行PCR扩增,结果似乎不支持女阴假性湿疣的HPV感染的病因学。
- 李明发麻晓迁谢维单祥年蒋清茅一萍刘季和常宝珠孙建方杨志坚
- 关键词:生殖器尖锐湿疣女阴假性湿疣人乳头瘤病毒聚合酶链反应
- 中国人胃癌和正常组织基因组DNA中癌基因Ha-ras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研究被引量:4
- 1990年
- 本文报道以PHS-49为探针,分析了中国人群中36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和25位正常人体组织基因组DNA中Ha-ras基因的BamHI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发现了10种不同长度的片段和18种基因型。其中4种小于6kb的BamHI片段是迄今国外未见报道的,这可能是中国人群遗传多态性的一个特征。此外,在胃癌组织中发现Ha-ras的一些稀有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的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对两名胃癌患者家系中的11名成员也作了RFLPs分析,发现有些成员出现3条和4条限制性片段的杂合个体,表明这些个体的染色体上含有的Ha-ras基因不只一份拷贝。对上述现象的可能原因作了分析和讨论。
- 单祥年严明黄鹰茅一萍王世浚赵寿元
- 关键词:胃癌家系分析RFLPS
- 成人型多囊肾病的遗传研究被引量:1
- 1994年
- 3′HVR是成人型多囊肾病基因诊断中最常用的探针。我们分析了51个无亲缘关系健康学生和3个成人型多囊肾病家系的3′HVR-RvuIIRFLP,所得多态信息用计算机软件LINK-AGE和HOMOG进行连锁分析和同质性检验。其中1个家系致病基因位点与3′HVR不连锁,因而判定为nonPKD1。剩下的两个家系中1个有明显的重组,但还不能判定为nonPKD1,另1个与3′HVR连锁,属于PKD1。成人型多囊肾病的遗传异质性使它的基因诊断面临挑战,也影响了致病基因邻近的多态标志作为诊断工具的价值。
- 茅一萍鲁晓瑄张军高翼之王世浚曾建新吴惠珍陈筠林贞
- 关键词:多囊肾遗传病
- 应用6种人癌基因探针进行肝癌胃癌与脑瘤转化基因的RFLPs和扩增及重排的研究(摘要)
- 1991年
- 本文应用c-Ha-ras-1、N-ras Wigler(左段)和P52c-(右段)、c-sis、erbB、c-myc和V-fos六种癌基因作探针,用瑟慎印迹和斑点杂交两种方法研究了94例胃癌、肝癌和脑瘤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基因扩增和基因重排情况,和85例正常人组织杂交结果相比,发现了国内外未见报道过的癌基因等位片段。在肝癌中用N-ras作探针,ECORI酶解的杂交结果发现4kb、7.8kb、12kb和12.8kb等位片段。
- 王世浚单祥年张丽珊高翼之赵寿元张志平李方园张芹严明黄鹰茅一萍蒋清贺林
- 关键词:基因探针RFLPS斑点杂交转化基因组织分化
- 人类基因治疗被引量:1
- 1993年
- 随着人类基因转移试验从实验室走向临床,遗传学家的梦想得以实现。1988年12月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批准进行第一个人类基因转移的人体试验以来,人类基因治疗的临床实施方案与日俱增,不仅针对遗传性疾病,还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种疾病。本文介绍了人类基因治疗的基本原理、新概念和新进展。
- 茅一萍王世浚
- 关键词:基因治疗
- 全文增补中
- 小鼠杂交细胞生物学特征的观察
- 1984年
- 本文用小鼠NS—1骨髓瘤细胞与小鼠脾淋巴细胞经PEG介导进行融合,通过HAT选择,有成效地获得了同种杂种细胞。在融合后第30、50、70、90天观察了杂种细胞的染色体畸变和间期细胞核损伤,并对亲本和杂种细胞的染色体核型、带型(G带、C带)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NS—1细胞系的染色体平均数为64.2条,有一条标记性的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及一条微小染色体。小鼠脾淋巴细胞染色体为2n=40,全部为端着丝粒染色体。NS—1/小鼠脾淋巴细胞融合后的杂种细胞,染色体平均数随融合后杂种的传代而逐渐减少。到第70天时已稳定,平均为80.7±6.2条。同时,随融合后传代,杂种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核碎裂也增加。 最后对染色体丢失的机理及意义以及饲养细胞在融合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讨论。
- 叶银英茅一萍鲁晓萱王世浚
- 关键词:小鼠脾淋巴细胞杂种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染色体丢失饲养细胞微小染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