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国光

作品数:20 被引量:75H指数:6
供职机构:九江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矿业工程
  • 5篇化学工程
  • 4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冶金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铝土矿
  • 4篇纳米
  • 4篇硅酸盐细菌
  • 3篇脱硅
  • 3篇微生物
  • 2篇电极
  • 2篇修饰
  • 2篇修饰电极
  • 2篇芽孢杆菌
  • 2篇生活垃圾
  • 2篇生物传感
  • 2篇生物传感器
  • 2篇生物浸出
  • 2篇碳纳米管
  • 2篇碳纳米管修饰
  • 2篇碳纳米管修饰...
  • 2篇全人
  • 2篇人格
  • 2篇微生物群落
  • 2篇微生物群落结...

机构

  • 20篇九江学院
  • 3篇南昌大学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作者

  • 20篇肖国光
  • 6篇孙德四
  • 3篇钟婵娟
  • 3篇万谦
  • 3篇陈浩
  • 2篇张贤珍
  • 2篇樊华
  • 2篇代军
  • 2篇严平
  • 2篇柏杨
  • 2篇杨平华
  • 2篇李国朝
  • 2篇雷艳虹
  • 2篇曹小华
  • 2篇曹飞
  • 2篇钟婵鹃
  • 1篇仲伟佳
  • 1篇李仙芝
  • 1篇邹长伟
  • 1篇徐常龙

传媒

  • 3篇广东化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江西化工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光谱实验室
  • 1篇精细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矿物岩石
  • 1篇江西科学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实验技术与管...
  • 1篇化工中间体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九江学院学报...
  • 1篇教书育人(高...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实验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被引量:6
2018年
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是培养应用创新型复合人才的有效途径。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现行碱式碳酸铜制备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阐述了该实验教学运用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提出了包括"设疑激趣、诱导思维、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巩固提升"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以实现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达到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健全人格培育的双重教学目标。
曹小华占昌朝徐常龙严平雷艳虹肖国光
关键词: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健全人格
基于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酶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9年
本文综述了基于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酶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介绍了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发展及基于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酶生物传感器的检测原理及分类;重点介绍了此类传感器在环境农药分析与生命科学分析中的应用。
万谦肖国光杨平华樊华
关键词:碳纳米管修饰电极酶生物传感器农药葡萄糖
纳米氢氧化铝镁的合成及其表征
2006年
以结晶氯化铝(AlCl3.6H2O)、结晶氯化镁(MgCl2.6H2O)为主要原料制备前驱体溶胶,然后采用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SCDF)制备纳米氢氧化铝镁超细粉体。借助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和物理吸附仪等仪器对纳米氢氧化铝镁超细粉体进行了表征。
钟婵娟陈浩肖国光
关键词:纳米材料
纳米莫来石的制备及表征
2008年
以正硅酸乙酯(TEOS)、结晶氯化铝(AlCl3,.6H2O)为主要原料制备纳米莫来石前驱体溶胶,然后采用真空冷冻干燥处理(SCDF)技术制备了Al2O3—SiO2体系纳米超细粉体,经1100℃热处理后全部转化为针状纳米莫来石。借助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物理吸附仪等仪器对纳米莫来石进行了表征。
万谦陈浩肖国光
关键词:纳米莫来石真空冷冻干燥
三相鼓泡塔生物反应器培养云芝菌合成漆酶被引量:4
2008年
为了提高云芝菌发酵生产漆酶的效率,提出了一种利用自絮凝菌丝球在三相鼓泡塔生物反应器中重复分批发酵产漆酶的新方法。在优化后的产酶条件下,考察维生素C的添加浓度对漆酶活力的影响,并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C进行漆酶多批次培养。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C的添加浓度为1.50mmol/L时,可使漆酶活力提高2.6倍。连续进行了10批培养,每批最大漆酶的活力均在1000U/ml以上,最高酶活出现在第5批为1919.6U/ml,总培养时间达25d。此方法所得漆酶对染料靛蓝具有明显的脱色降解作用,在介体1-羟基苯并三唑(HBT)用量0.10%,漆酶用量100U/L条件下作用40min时,靛蓝脱色率达到96.7%。该方法采用的三相鼓泡塔生物反应器性能稳定、菌丝球可重复使用,该方法有利于漆酶的高效、规模化生产。
高恩丽仲伟佳肖国光
关键词:漆酶靛蓝染整废水脱色
硅酸盐细菌代谢产物影响斜长石风化作用的模拟试验被引量:6
2013年
实验选用一株硅酸盐细菌,研究了实验条件下该菌株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对斜长石的分解与脱硅、铝的作用。通过检测不同风化培养基中代谢产物的种类与浓度、代谢产物与矿物相互作用过程中释放矿物中硅、铝的含量以及矿物晶体结构的变化,研究该菌株代谢产物对斜长石的风化过程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不同的培养基中均会分泌氨基酸、有机酸与多糖等代谢产物,其中,在矿物风化培养基中菌株的代谢能力明显要高于无矿物培养基;各种代谢产物均对斜长石有一定的风化作用,多糖对矿物的分解作用最为明显,各代谢产物的混合物对斜长石的分解能力要高于各自代谢产物对矿物的分解能力。分析认为三种代谢产物的混合物在风化矿物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肖国光孙德四曹飞
关键词:硅酸盐细菌代谢产物风化作用
“钾”细菌浸出富钾火成岩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被引量:4
2014年
采用摇瓶浸出与连续浸出2种方式,研究3株"钾"细菌(胶质芽孢杆菌,即Bacillus mucilaginosus,简称BMN;环状芽孢杆菌,即Bacillus circulans,简称BCM;根瘤菌,即Rhizobium spp.,简称RHJ07)对富钾火成岩的单一与混合菌浸出效果,并对浸矿过程中混合菌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混合"钾"细菌对富钾火成岩中K,Si和Al的浸出率明显要高于各单一"钾"细菌的浸出率;与摇瓶浸出方式相比,连续浸出方式可以显著促进"钾"细菌对富钾火成岩的风化分解,混合"钾"细菌CMR对富钾火成岩中的K2O,SiO2和Al2O3的浸出率分别到达52.36%,33.62%和40.55%,而在摇瓶浸出方式中,对应的浸出率分别为30.67%,21.49%和9.91%;在富钾火成岩混合菌浸出前期,没有明显的优势菌种;浸矿中期,BCM与BMN同为优势菌种,而到浸矿后期,Bacillus mucilaginosus BMN在群落中的比例显著上升,并最后取代Bacillus circulans BCM和Rhizobium spp.RHJ07成为优势菌种。
孙德四张贤珍肖国光
关键词:生物浸出微生物群落结构
铝土矿预脱硅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08年
目前铝土矿预脱硅的主要方法有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和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主要是使铝土矿中的铝硅酸盐矿物在高温条件下发生脱羟基反应。化学选矿脱硅脱除的是非晶态的S iO2,而矿石中原来存在的a-S iO2是不会脱除的。生物方法是指利用硅酸盐细菌能够溶解铝硅酸盐矿物的特性,将铝土矿中的硅脱除,文中也阐述了作者近几年在这方面取得的成果,表明生物脱硅有其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是其它方法不能比拟的。物理方法有正浮选和反浮选2种,利用高选择性阳离子捕收剂浮选脱硅是当今选矿工作者研究的主要方向。阳离子捕收剂是根据矿物粉碎难易程度的不同,以及铝硅酸盐矿物颗粒与铝土矿颗粒可浮性的差异,有选择性地将铝硅酸盐矿物从铝土矿中分离除去。同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
孙德四钟婵鹃肖国光
关键词:铝土矿预脱硅生物方法物理方法正浮选反浮选
基于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酶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0年
文章综述了基于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酶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介绍了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发展及基于其的酶生物传感器;重点介绍了此类传感器在环境农药分析与生命科学分析中的应用。
万谦肖国光杨平华樊华
关键词:碳纳米管修饰电极酶生物传感器
“硅酸盐”细菌浸出铝土矿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被引量:4
2015年
采用摇瓶浸出、分批搅拌浸出与连续浸出3种方式,研究3株"硅酸盐"细菌(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BMN;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BCM;根瘤菌Rhizobium spp.HJ07)对铝土矿中硅的单一浸出和混合浸出效果,并对浸矿过程中混合菌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混合菌对铝土矿中硅的浸出率高于单一菌对铝土矿中硅的浸出率;连续浸出方式的脱硅率最高,其次为搅拌浸出,摇瓶浸出的脱硅率最低,浸出15 d后,3种混合菌对铝土矿中Si O2的浸出率分别为71.3%,49.5%和39.2%,铝土矿的m(Al)/m(Si)从5.17分别提高到13.51,10.2和8.76;在铝土矿混合菌浸出前期,没有明显的优势菌种,而到中后期,Bacillus mucilaginosus的比例则会上升,并最后取代Bacillus circulans和Rhizobium spp.成为优势菌种。
满李阳肖国光张贤珍孙德四
关键词:铝土矿生物浸出微生物群落结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