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锴
-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血管紧张素Ⅱ基因重组杆状病毒的构建
- 2013年
- 目的构建携带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Ⅱ,AngⅡ)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并利用Bac-to-Bac重组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进行表达。方法将重组杆粒bacmid-P1-2A-4AngⅡs-3ABC(rB/HAngⅡ)转染昆虫细胞sf9,包装出重组杆状病毒rBac-P1-2A-4AngⅡs-3ABC(rBAV),通过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病变(CPE)及病毒形态,采用蚀斑试验检测病毒滴度,PCR及间接免疫荧光技术验证该病毒及感染细胞中AngⅡ和HAV蛋白的表达。结果重组杆粒rB/HAngⅡ转染sf9细胞96 h后,出现典型的CPE;透射电镜下观察可见典型的杆状病毒颗粒;PCR可特异性的扩增出约3 000和1 000 bp的P1-2A-4AngⅡs和3ABC基因片段;P3代重组杆状病毒滴度约为4×108pfu/ml;感染后的sf9细胞中可见特异性的绿色荧光(AngⅡ蛋白)和红色荧光(HAV结构蛋白)。结论已成功构建了携带AngⅡ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并在sf9细胞中获得表达,为研制抗高血压疫苗提供了新的思路。
- 欧霞Yuri Kusov郭莉莉米锴吴晋元尹娜张光明李鸿钧孙茂盛
- 关键词: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 轮状病毒疫苗研究现状被引量:2
- 2015年
- 轮状病毒自上世纪70年代初发现至今,仍是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最主要的病原体。每年约60万婴幼儿因轮状病毒感染导致严重脱水死亡。轮状病毒疫苗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制,至今已有三种疫苗用于预防轮状病毒感染。这三种疫苗均为减毒活疫苗:其中包括单一血清型Rotarix、罗特威和重组5价疫苗RotaTeq。它们已在全球多国使用,有些国家已将其纳入免疫规划。疫苗的使用使人群轮状病毒感染下降,特别是死亡率明显减少。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除了减毒活疫苗,也有一些实验室研究其他形式的疫苗,例如重组疫苗、灭活疫苗等。本文主要介绍轮状病毒疫苗的研究现状,为我国轮状病毒疫苗的研究、使用和推广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 孙晓琴易山解裕萍米锴孙茂盛
- 关键词:轮状病毒疫苗婴幼儿腹泻
- 一株人源性轮状病毒的分离及适应性培养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研究轮状病毒野毒株的分离方法、组织培养适应条件及相应生物学性质。方法:对收集的样品采用胶体金、PCR、PAGE进行轮状病毒定性检测。阳性样品按常规方法处理并进行组织培养分离,对不同传代样品做基因组图谱、基因序列、病毒增殖动力学分析评价,采用轮状病毒P[8]G1型阳性血清进行病毒中和鉴别试验。结果:通过检测为A组轮状病毒,基因组为4∶2∶3∶2排列,基因分型G1P[8]型,在MA104细胞中传代后转至Vero细胞上适应培养可观察到CPE;电镜观察可见典型轮状病毒形态。毒株在Vero细胞上增殖到第10代,复制稳定,且感染性滴度达到7.25 log CCID50/ml,增殖高峰为96h。中和鉴别试验证实病毒培养液只包含轮状病毒,无其他病毒污染。结论:从腹泻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人源轮状病毒毒株,命名为ZTR-68株,该分离株具有良好的组织培养适应性,遗传稳定性,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性质和疫苗制备提供了基础。
- 李松张光明吴晋元尹娜易山米锴曹颖李杨孙茂盛李鸿钧
- 关键词:轮状病毒VERO细胞
- G1P[8]型轮状病毒ZTR-68株冷适应株的筛选及其生物学特征鉴定被引量:1
- 2015年
- 通过对G1P[8]型人野生轮状病毒ZTR-68株的梯度降温传代,筛选适应低温的轮状病毒减毒毒株,为轮状病毒减毒疫苗的制备提供研究基础。自腹泻婴儿粪便样品中分离轮状病毒,在MA104猴肾细胞中自37℃始传代培育,每传代8代后降温3℃,连续传代至28℃,累计传代32代,低温适应过程中检测病毒生物学性状的变化。梯度降温传代后得到的冷适应株RNA基因组电泳迁移条带仍与原始毒株保持一致,血凝滴度降低,病毒蚀斑形态趋于变小且不规则,37℃回复培养时病毒呈现增殖速度减慢且感染性滴度降低的变化。结果显示:野生轮状病毒经冷适应传代后可以得到具有减毒效应的稳定毒株,该毒株出现了部分生物学特征的改变,冷适应株的选育为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的研制提供了一种备选策略。
- 谢力米锴叶静牛香莲孙晓琴易山李鸿钧孙茂盛
- 关键词:轮状病毒
- miRNA参与肿瘤基因表达调控研究进展被引量:18
- 2016年
- 调查表明,我国城乡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属于世界较高水平,而且呈持续的增长趋势。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涉及到多种因素,其中mi RNA可能扮演了重要的作用。mi RNA是一种长度约为22 nt的非编码短序列RNA,通过介导特异性的基因沉默导致靶m RNA降解,促使相应蛋白质的转译受阻而失去原有编码蛋白质的功能。mi RNA在细胞分裂周期中影响着基因的表达调控,在此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失控就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而肿瘤的发生是以细胞恶变为基础,细胞恶变则是与细胞周期调控因素失衡相关,由此提示了一些mi RNA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mi RNA逐渐成为肿瘤诊治的新研究方向。本文主要讨论mi RNA在肿瘤基因表达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
- 孙晓琴易山牛香莲米锴孙茂盛
- 关键词:MIRNA肿瘤基因表达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