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浩淼

作品数:8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视功能
  • 2篇柱镜
  • 2篇交叉柱镜
  • 1篇眼视光专业
  • 1篇散度
  • 1篇实验教学
  • 1篇实验教学改革
  • 1篇视光
  • 1篇视疲劳
  • 1篇偏光
  • 1篇显示器
  • 1篇灵敏度
  • 1篇敏度
  • 1篇教育
  • 1篇教育开展
  • 1篇近视
  • 1篇近视患者
  • 1篇聚散
  • 1篇继续教育
  • 1篇教学

机构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职业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石浩淼
  • 5篇高祥璐
  • 2篇王琦
  • 2篇高飞
  • 2篇张艳龙
  • 1篇高雅萍
  • 1篇刘洵
  • 1篇王彦君
  • 1篇白琰
  • 1篇姚展翼

传媒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教育界(高等...
  • 1篇科教导刊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动态检影法下近视患者反应性与刺激性AC/A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通过测量调节滞后量和眼位,研究在不同调节刺激下,患者反应性AC/A和刺激性AC/A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选择在校大学生29例,在全矫基础上,利用棱镜分离法测量被检者【平均年龄(23.3+3.8)岁,除近视外,无其他眼部及全身疾病】在5m和40em处的隐斜量。在全矫度数的基础上添加+1.00、+1.50、-1.00、-2.00D球镜,重新检查被检者在40cm处的隐斜视,应用MEM动态检影法测量患者的调节滞后量。采用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不同的调节刺激下,患者的调节滞后量、梯度法反应性AC/A及梯度法刺激性AC/A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16.85、8.992、17.319,P〈0.05)。基于梯度法得到的反应性AC/A与刺激性AC/A均呈正相关(+1.00D:r=0.542,P〈0.01;-1.00D:r=0.789,P〈0.01;-2.00D:r=0.812,P〈0.01)。基于计算法得到的反应性AC/A与刺激性AC/A也呈正相关(r=0.859,P〈0.01)。结论附加负球镜时,调节滞后量更大。计算法求的反商件AC/A与刺瀚忡AC/A的相姜件帚捍.
张艳龙高祥璐王琦石浩淼高飞刘洵
关键词:近视
不同方法测量调节滞后结果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测量调节滞后所得结果的可供比对的正常范围,为临床检查中调节滞后测量方法的选择及结果比对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81名18~25周岁在校大学生近视患者,应用电脑验光仪和综合验光仪行规范验光后,分别用Nott法、MEM法和融像性交叉柱镜法(FCC法)测量其注视眼前40 cm处视标时的调节滞后量。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不同方法测量结果的统计学差异及线性回归关系。结果(:1)采用Nott法、MEM法及FCC法测量被检眼注视眼前40 cm处视标时调节滞后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038,P<0.001)。(2)Nott法及MEM法测量结果与FCC法测量结果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0.415+0.381X,r2=0.305;Y=0.698+0.600X,r2=0.571。结论:临床上选择不同方法测量调节滞后时,应将测量结果与相对应的正常范围比对。
石浩淼高祥璐姚展翼
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
2015年
本文分析了目前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下人才培养形势,阐述了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及深化实验教学改革的对策.
石浩淼
关键词:实验教学改革
聚散灵敏度与融像性聚散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聚散灵敏度与融像性聚散的相关性,为临床聚散系统异常的诊断提供更直接、更有意义的指标。方法临床病例自身对照研究。对2012年10~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志愿随机抽取50名20—28周岁在校近视大学生,应用电脑验光仪和综合验光仪行规范验光后,在屈光不正全矫的基础上分别进行聚散灵敏度检测和融像性聚散检测,并利用Flashed Von Graefe法测量视近隐斜,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确定聚散灵敏度与融像性聚散的相关性。结果(1)视近隐斜偏高组(〉6EXO)和视近隐斜正常组(0-6EXO)的聚散灵敏度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融合性聚散(BI)恢复点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BI模糊点和破裂点与聚散灵敏度无相关性,而其恢复点与聚散灵敏度有相关性。结论可以通过被检者的恢复点数值推测患者的聚散灵敏度是否异常,可使聚散检测中恢复点数据得到充分的使用,从而减少了专项的聚散灵敏度检查,使双眼视异常的诊断更为简便。
高飞高祥璐石浩淼
不同方法测量调节滞后结果的比较研究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方法测量被检眼注视不同距离视标时的调节滞后结果,分析Nott法、MEM法和融像性交叉柱镜法(FCC法)三种测量调节滞后方法所得结果的统计学差异;通过研究Nott法、MEM法与FCC法所得结果的线...
石浩淼
关键词:视功能
偏光3D显示器对视功能影响的研究
2016年
目的:研究不同眼位患者在观看偏光3D影像0.5 h和1 h后视功能参数的改变,探讨参数改变与视疲劳的关系。方法:选取志愿者51名,根据近距隐斜量分为3组:正位组、外隐斜组、内隐斜组。分别测量观看3D影像前、0.5 h和1 h的视功能参数,使用视疲劳调查问卷进行视疲劳程度统计。结果:按眼位分,正位组和内隐斜组观看3D影像0.5 h和1 h相比于观看前调节反应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01,P<0.001、P=0.001)。内隐斜组观看0.5 h和1 h立体视锐度值小于观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P=0.03)。按时间分,观看0.5 h和1 h,正位组和内隐斜组注视视差均小于外隐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P<0.001,P=0.02、P=0.007)。观看1 h后,正位组和内隐斜组的注视视差斜率绝对值均小于外隐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P=0.013)。观看0.5 h,外隐斜组视疲劳得分大于正位组和内隐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4、P=0.015)。结论:不同眼位患者观看3D影像后,立体视锐度有所提升;调节反应增大、注视视差变大及其斜率的改变影响了双眼协调运动,最终导致视疲劳。
王彦君高祥璐石浩淼张艳龙王琦白琰
关键词:视功能视疲劳
中国眼视光专业继续教育开展方式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根据当前中国视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现状及行业就业状态,针对不同层次就业人员素质状况及从业需求,从职业资格认定、专业培训、成人学历教育、网络远程教育等方面阐述继续教育的开展方式、优秀案例及其对视光行业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指出大力发展我国视光专业继续教育对提高视光在职人员专业技能、业务水平以及促进视光领域不断蓬勃发展有重要意义。
石浩淼高雅萍高祥璐张璐
关键词:继续教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