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华
- 作品数:97 被引量:668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理学更多>>
- 不同地理来源饭豆种质生态适应性及表型分析
- 2021年
- 本研究分别在北京和海南对不同来源的276份饭豆种质资源进行了农艺性状的鉴定评价,以期为优异基因发掘及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饭豆种质资源有较强的光温敏感性。276份种质资源中在北京能够开花结荚的有188份,在海南有271份;幼茎以紫色为主(91.67%),籽粒以黄白色(44.57%)和红色(32.97%)为主;大部分资源在北京蔓生(77.54%),在海南则半蔓生(63.77%)。数量性状在南北两地的比较分析发现,平均生育期、平均主茎分枝数、平均百粒重均以北京大于海南,而荚长和单荚粒数则相反。各性状在两地的平均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主茎分枝数(25.84%)、百粒重(25.34%)、荚长(16.78%)、单荚粒数(14.23%)、生育期(9.35%)。同一种质在低纬度种植时,生育期比在高纬度时短,主茎分枝数也会减少,而荚长、单荚粒数、百粒重等的分布并无显著的地理相关性。根据上述结果,分别筛选出47份早熟、直立、长荚、大粒的优异资源。本研究结果将为饭豆资源的研究利用提供参考,优异种质筛选则有助于饭豆种质创新及品种选育。
- 张金涛李建领王素华陈红霖程须珍沙爱华王丽侠
- 关键词:饭豆种质资源生态适应性表型分析
- 一种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绿豆抗豆象品种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绿豆对豆象抗性的引物及其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检测绿豆对豆象抗性的引物对,为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单链DNA和序列2所示的单链DNA组成的引物对。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引物对(序列1和...
- 陈红霖程须珍王丽侠王素华
- 文献传递
- 植物抗病性相关蛋白VrNPR1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领域,提供了一种植物抗病性相关蛋白VrNPR1及其编码基因VrNPR1与应用。所述植物抗病性相关蛋白VrNPR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通过实验证明,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将VrNPR...
- 陈红霖程须珍王丽侠王素华
- 文献传递
- 亚蔬绿豆的鉴评、创新及其利用
- 程须珍田静张耀文李翠云韩粉霞王素华林黎奋刘全贵窦长田冯俊荣李彩菊左学玲张明荣王泮龙梁传松
- 该项目研究针对中国绿豆优良品种缺乏、生产用种混杂退化、育种工作起步晚基础差等问题,有目的的引进亚蔬绿豆资源,组成全国绿豆科技应用协作组,采取引进、鉴评、研究、利用、创新与繁育推广一条龙的技术路线及穿梭育种、联合鉴定试验方...
- 关键词:
- 关键词:绿豆原始材料(育种)杂交育种选择育种
- 与绿豆抗豆象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
- 本发明与绿豆抗豆象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用于绿豆抗豆象基因的筛选。用CTAB法提取V2709、VC1973(中绿1号)及其F<Sub>2</Sub>分离群体的单株DNA。采用63个RAPD分子标记、100对SSR分子标记及...
- 程须珍孙蕾王素华王丽侠刘长友梅丽徐宁
- 文献传递
- 绿豆bHLH转录因子家族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15
- 2017年
- bHLH是真核生物中重要的一类转录因子,其主要由碱性氨基酸区和螺旋-环-螺旋区组成。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鉴定到122个绿豆bHLH转录因子,并对其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基因结构、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系统进化以及部分典型基因的组织表达差异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bHLH转录因子理化性质差异较大;含有2个保守结构域,分别位于N端的碱性氨基酸区和C端的螺旋-环-螺旋区,碱性氨基酸区含有His5-Glu9-Arg13保守序列,与靶基因结合有关,HLH区含有Arg23和Arg55,与形成二聚体有关,同时含有5种保守元件;bHLH基因在11条染色体上分布不均匀,5号、7号和8号染色体上分布较多,1号、4号和10号染色体上分布较少,大部分基因含有1~9个不等的内含子,在染色体上成簇状分布;122个bHLH转录因子可分为11个亚家族。多数bHLH基因在绿豆根、茎、叶、花和种子等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且不同基因表达量差异较大。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绿豆bHLH转录因子家族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 陈红霖胡亮亮王丽侠王素华程须珍
- 关键词:绿豆BHLH转录因子生物信息学分析
- Ceratotropis亚属基于SSR标记和ITS序列的分类与进化分析
- 2010年
- 利用SSR分子标记和ITS序列分析研究Ceratotropis亚属已鉴定的93份种质以及Vigna亚属的2份地方种和Glycine属的1份野生种,共8个种及亚种的96份材料的遗传差异。初步筛选出分布于11个连锁群(linkage group,LG)的74对小豆引物及14对黒吉豆引物和第9连锁群的5对绿豆引物,得到分辨力强的27对引物,平均PIC值为0.4914;UPGMA聚类分析,在DICE系数0.021处,将95份参试材料(除HAI_103)划分为两大类,第I类包括Ceratotropis组所有种质和3个"过渡"种质;第Ⅱ类包括Angulares组所有种质,且小豆引物通用性最高,23对小豆引物的转移能力达88%以上。对参试材料中的28份典型种质进行ITS测序分析,比较序列间Kimura进化距离发现,V.minima和V.umbellata种间距离最小(0-0.005),V.radiata种内分化程度最高;利用MEGA4.0构建最大简约树(maximum parsimony,MP)和邻接树(neighbor-joining,NJ),将参试种质划分为3大类,这与形态学和SSR标记分类一致。
- 马燕玲程须珍王丽侠王素华赵丹
- 关键词:SSR标记ITS序列进化
- 绿豆创新种质的芽用特性分析
- 2024年
- 绿豆芽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培育绿豆芽专用新品种可有效提高芽菜品质及生产效益。前期基于绿豆核心种质资源的芽用特性评价,创制出早熟矮生、高产广适的新种质35份,本研究对这35份绿豆新种质进行了芽长、芽粗、芽豆比等性状初步评估。结果表明,不同种质的芽长变异范围最大,为5.56~7.42 cm,变异系数为13.36%;芽粗变异范围为2.41~3.24 mm,变异系数为13.00%;芽豆比变异范围为8.12~10.36,变异系数为3.60%。相关分析显示芽豆比与芽粗(R=0.817)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R=-0.583)、芽长(R=-0.137)则呈一定的负相关。芽重与芽长、芽粗、百粒重的回归方程也表明,芽粗对芽重的贡献远大于芽长和百粒重,是芽用品种筛选的首选性状。基于芽用性状分析,分别筛选出适宜细长型豆芽的新种质21XJ54-1、21BJ育95、21XJ54-2及适宜粗壮型豆芽的新种质21BJ育96、21XJ56-1、21DT46、中绿27等。对不同产地中绿27的发芽试验表明,生态环境也影响芽长和芽粗。其中河北丰宁生产的中绿27芽豆比最高(10.27),其次是河南新乡(9.94);新疆昌吉中绿27的豆芽最长(6.23 cm),而河北丰宁的豆芽最粗(3.70 mm)。本研究结果为绿豆芽专用种质的筛选与培育提供了亲本材料,为绿豆芽产业的安全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 王思航公丹刘海涛潘晓威王素华李志刚王丽侠
- 关键词:绿豆新种质
- 高产多抗广适绿豆新品种选育及应用
- 程须珍王素华王丽侠张连平田静陈新
- 该成果属现代农业领域。成果针对中国绿豆生产中品种产量低、抗性差、适应范围窄、栽培模式单一等问题,开展新品种选育,研究集成高效生产技术,其创新点包括:构建中国首个绿豆核心种质,发掘出中国绿豆中缺乏的抗豆象、抗叶斑病资源,解...
- 关键词:
- 关键词:绿豆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 小豆遗传差异、群体结构和连锁不平衡水平的SSR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利用57对小豆SSR标记和31对绿豆SSR标记,用5份日本材料作对照,对249份中国小豆种质进行遗传差异、群体结构和连锁不平衡(LD)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630个等位变异,SSR位点等位变异数在2~17之间,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024~0.898,平均为0.574。15个不同地理来源群体间表现出显著的遗传多样性差异,其中中国云南最高,河北和天津最低。聚类分析将254份材料划分为3个类群,在一定程度上和地理生态环境相关。LD分析显示和其他作物相比,小豆LD衰减距离较短,最大衰减距离为5.8 cM(R2>0.1),基因组LD平均衰减距离小于1 cM(R2>0.1,P<0.001)。
- 白鹏程须珍王丽侠王素华陈红霖
- 关键词:小豆SSR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