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探针
  • 3篇细胞
  • 2篇地高辛
  • 2篇孕妇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状
  • 2篇乳头状瘤
  • 2篇乳头状瘤病
  • 2篇乳头状瘤病毒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探针检测
  • 2篇腺癌
  • 2篇瘤病毒
  • 2篇巨细胞
  • 2篇巨细胞病毒
  • 2篇宫颈
  • 2篇宫颈癌
  • 2篇放射性
  • 2篇非放射性

机构

  • 9篇上海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王云飞
  • 7篇刘佩莉
  • 4篇陆嘉良
  • 3篇俞顺章
  • 2篇崔静
  • 2篇钱来娣
  • 2篇沈福民
  • 2篇沈镇宙
  • 2篇边建超
  • 2篇江峰
  • 1篇张跃建
  • 1篇肖会芳
  • 1篇吴志平

传媒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2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5
  • 3篇199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孕妇人巨细胞病毒激活感染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采用ELISA法检测351例晚期孕妇血清中IgM抗体,发现上海地区孕妇HCMV激活感染率为3.7%(13/351),孕妇的年龄、孕次、产次、病理性流产史及人工流产等因素对HCMV激活感染均有一定作用,其中孕次与人工流产可能是HCMV激活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
刘佩莉王云飞陆嘉良张跃建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
应用非放射性探针检测HCMV感染的研究
1998年
王云飞刘佩莉陆嘉良吴晓华刘学波
关键词:HCMV感染探针检测非放射性斑点杂交唾液标本尿液标本
全文增补中
应用 FISH 法检测宫颈脱落细胞 HPV16/18 感染的研究
1997年
采用宫颈脱落细胞直接抽滤点样于硝酸纤维素膜上,进行斑点原位杂交的方法(FISH法)检测脱落细胞中HPV16/18型的感染。以核酸分子斑点杂交为标准,FISH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4.5%、79.2%。应用FISH法检测396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结果HPV16/18总阳性率为7.2%,各年龄组间阳性率无显著差异。此结果提示在宫颈癌普查中,FISH法可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方法,对巴氏涂片Ⅱ级以上的人群再检测HPV16/18感染,为宫颈癌的防治重点提供了依据。
王云飞刘佩莉俞顺章俞顺章廖彩森钱来娣曾晓南漆小玲
关键词:人乳头状瘤病毒宫颈癌宫颈脱落细胞
应用非放射性探针检测HCMV感染的研究
1999年
应用地高辛配基标记HCMVDNAJ片断为探针,采用斑点杂交试验检测唾液及尿液中HCMVDNA。此方法的最低检测阈值为0.5pg,与HSV-1、HSV-2、RuV、DNA无交叉反应。检测17例患儿的唾液和尿液HCMVDNA,其阳性率分别为50%和17.6%,唾液中HCM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尿液;检测136对正常母婴配对唾液标本,HCMVDNA阳性率分别为46.3%和9.6%,其相应血清用ELISA检测HCMV-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2%和0%。此结果提示,同时检测唾液中病毒DNA及血清中IgM抗体,对临床及流行病学筛检试验判断是否有激活感染及感染的早、晚期有重要意义。
王云飞陆嘉良刘佩莉吴晓华刘学波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感染地高辛配基
中国汉族乳腺癌中BRCA1基因的杂合性丢失和微卫星不稳定性被引量:4
1998年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妇女乳腺癌与乳腺癌基因1的关系。方法对BRCA1区域内的4个微卫星多态位点,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聚丙烯酰胺尿素凝胶电泳(PAUGE)-DNA银染方法,对上海市5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了BRCA1有关微卫星的LOH和MSI研究。结果患者中LOH的发生率为58%,MSI的发生率为46%;对患者进行临床分组,发现病期越晚LOH率越高,MSI与临床分期的关系不很确定。结论提示中国汉族人的乳腺癌的发生同与BRCA1基因相连锁的微卫星DNA有关,因而也可能与BRCA1基因的突变有关。
崔静沈福民江峰王云飞边建超沈镇宙
关键词:乳腺癌杂合性丢失微卫星不稳定性
上海市孕妇弓形体病感染情况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1995年
采用ELISA方法检测222份晚期孕妇血清及219份脐血中的弓形体IgG抗体.发现孕妇IgG抗体的阳性率为14.4%(32/222),脐血为8.6%(19/219)。并对孕妇感染弓形体与其年龄、孕次、死产、早产、流产、并发症、合并症等危险因素进行讨论.
刘佩莉王云飞陆嘉良吴志平肖会芳
关键词:弓形体病感染率IGG抗体孕妇
宫颈癌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12
1994年
宫颈癌病因复杂,多数研究者认为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应用分子及血清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引起宫颈癌的危险因素。应用HPV6/11、HPV16/18探针,通过斑点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宫颈癌和对照宫颈组织DNA中的感染,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HPV6/11阳性率分别为24.6%、27.5%,差别无显著性,HPy16/18阳性率分别为45.6%、9.8%,差别有显著性;应用PCR技术检测两组宫颈组织DNA中HSV-2感染,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28.1%、7.8%,Logistic回归平衡年龄因素后差别无显著性;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HCMV抗体阳性率,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IgM阳性率分别为12.3%、5.9%,差别无显著性。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平衡各因素间的作用,最后分析结果表明,文化程度、产次、HPV10/18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其OR值分别为0.57、1.85、31.96。
王云飞刘佩莉俞顺章钱来娣
关键词:宫颈癌流行病学
地高辛配基标记HPV6、11、16、18型探针的制备和鉴定被引量:1
1994年
地高辛配基标记HPV6、11、16、18型探针的制备和鉴定王云飞,刘佩莉,俞顺章,林玉纯(上海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病毒室)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用特定的探针直接检测组织核酸中病毒的存在已成为可能。目前探针的...
王云飞刘佩莉俞顺章林玉纯
关键词:地高辛探针乳头状瘤病毒
乳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进一步探讨和证实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上海市134名乳腺癌患者进行了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月经初潮年龄、是否怀孕、初产年龄、是否哺乳、良性乳腺病、乳腺癌家族史、教育年限、行经期等危险因素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月经初潮年龄、初产年龄、良性乳腺病、乳腺癌家族史等因素最终进入模型。进一步对乳腺癌病人进行绝经前后的分组分析,绝经前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包括月经初潮年龄、初产年龄、良性乳腺病,而绝经后危险因素则包括初产年龄、行经期和体重。因素之间经检验无两两交互作用。结论提示绝经前与绝经后乳腺癌在发病上存在一定差异,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加以证实。
崔静沈福民江峰王云飞边建超沈镇宙
关键词:乳腺癌病例对照研究病因病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