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焦建平

作品数:37 被引量:106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肿瘤
  • 8篇涎腺
  • 5篇涎腺肿瘤
  • 5篇腺肿瘤
  • 5篇基因
  • 4篇牙釉质
  • 4篇釉质
  • 4篇磨耗
  • 4篇口腔
  • 4篇CAD/CA...
  • 3篇氧化锆
  • 3篇乳牙
  • 3篇贴面
  • 3篇前牙
  • 3篇肿瘤坏死因子
  • 3篇组织化学
  • 3篇涎腺腺样囊性...
  • 3篇腺样
  • 3篇腺样囊性癌
  • 3篇免疫

机构

  • 35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石家庄市人民...
  • 2篇河北医学院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石家庄市第一...
  • 1篇秦皇岛市海港...
  • 1篇邯郸市眼科医...
  • 1篇北京市第二医...

作者

  • 37篇焦建平
  • 14篇董福生
  • 11篇王洁
  • 9篇陈志宇
  • 6篇孟令强
  • 6篇李雅娟
  • 6篇仇亚非
  • 6篇李荷香
  • 4篇陈树国
  • 4篇袁硕
  • 4篇王旭
  • 3篇平雅坤
  • 3篇顾洪涛
  • 2篇殷海珊
  • 2篇李向印
  • 2篇郭长军
  • 2篇赵东霞
  • 2篇赵玉珍
  • 2篇张英怀
  • 2篇郭兰英

传媒

  • 14篇现代口腔医学...
  • 4篇实用口腔医学...
  • 3篇北京口腔医学
  • 3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口腔医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河北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第一届全国口...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5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 3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5
  • 1篇1993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粘液表皮样癌组织发生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1998年
为探讨涎腺液表皮样癌的组织发生,本文采用三种特异性抗体:上皮肤抗原(EMA);肌动蛋白(actin);波形蛋白(vimentin)对25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发现,粘液表皮样癌中三种肿瘤细胞对EMA反应阳性,部分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对actin和Vimentin反应阳性,粘液细胞反应阴性。研究结果表明,粘波表皮样癌是上皮源性的肿瘤,其中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具有肌上皮细胞的分化特征。提示,肿瘤性腺上皮与肿瘤性肌上皮细胞同时参与了该肿瘤的组织发生。
王洁尤红煜董福生焦建平
关键词:粘液表皮样癌免疫组织化学涎腺肿瘤
牙髓纤维增龄改变的组织学研究
1999年
王旭焦建平李荷香
关键词:牙髓组织胶原纤维代谢增龄
肌监测仪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253例疗效分析
1993年
253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采用肌监测仪行咀嚼肌松驰治疗,症状消失后再进行治疗,获得迅速持久巩固的疗效。治疗过程中无损伤无痛苦。着重介绍以关节弹响为主兼有其它二症状的3例,并附有治疗前后的客观指标照片。
冯英焦建平段玉芹邢军马玉梅王如锦李英宫官仲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关节功能紊乱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腺样囊性癌细胞凋亡中p53和bcl-2基因的表达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TumorNecrosisFactor -alpha ,TNF -α)诱导体外人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adenoidcysticcarcinoma ,SACC)细胞凋亡过程中P5 3与bcl- 2蛋白的表达 ,以揭示TNF -α诱导的凋亡与癌基因表达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SACC细胞于RPMI 16 40培养液 (含 10 %胎牛血清 )中 ,37 C恒温孵育。实验组用TNF -α处理 ;对照组只加入胎牛血清作为对照。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分别于 2 4、48、72小时取出细胞爬片 ,免疫组化 (SP法 )检测P5 3与bcl- 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经TNF -α处理的SACC细胞 2 4小时后 ,细胞出现胞体变小 ,胞核固缩的凋亡早期的形态学改变。P5 3和bcl - 2蛋白表达检测 ,经RelativeIdentifiedDistributionunit(RIDIT)分析表明 ,在 2 4、48、72小时 ,实验组P5 3蛋白的高染率分别为 5 %、2 5 %、5 5 % ,bcl- 2蛋白为 15 %、2 0 %、35 % ;在 48、72小时 ,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且P5 3蛋白的高染率与相应时间段的细胞凋亡率有相关性 (P <0 .0 1) ,而bcl- 2蛋白的高染率与相应时间段的细胞凋亡率无相关关系 (P >0 .0 5 )。结论 在TNF -α诱导SACC细胞凋亡的早期阶段 ,P5 3及bcl- 2蛋白表达均增强。
孟雪梅王洁董福生焦建平顾洪涛
关键词:涎腺腺样囊性癌肿瘤坏死因子ΑP53BCL-2
一体化纤维桩核结合原全冠修复折断前牙的3年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CAD/CAM)的一体化纤维桩核结合原有全冠修复折断前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前牙全冠修复后基牙折断病例14例,其中上前牙13例,下前牙1例,采用CAD/CAM一体化纤维桩核结合原全冠进行重建修复。临床效果评价采用改良美国公共健康协会标准(USPHS),在修复后即刻及修复后6、12、24、36个月检查,观察指标包括基牙和桩核冠的完整性,冠边缘密合度、继发龋与冠边缘着色情况,对入组病例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36个月的观察期内均未发生基牙或桩核冠折裂,无冠边缘继发龋发生,桩核冠存留率100%。修复后第12个月随访出现冠边缘着色1例,修复后第24个月随访出现冠边缘密合度下降并着色1例,修复后并发症发生率18.2%。结论CAD/CAM一体化纤维桩核结合原有全冠修复前牙基牙折断的临床效果良好,是修复此类牙体缺损较好的选择。
陈志宇李雅李绍萍焦建平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
上前牙牙体测量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研究恒前牙形态特征并分析各项特征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游标卡尺测量84颗上前牙牙体的全长、冠长、根长、冠宽、冠厚、颈宽和颈厚;采用SPSS软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上颌中切牙约50%冠长大于根长,牙齿的冠长和根长与全长之间分别存在着相关性。结论不同前牙具有独特的解剖形态,可为临床诊治提供牙体解剖形态依据。
王旭焦建平张旭东王洁
关键词:前牙
新型可切削瓷材料的种类和厚度对■贴面抗折性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4种新型可切削瓷材料和2种修复体厚度对[牙合]贴面试件抗折强度及断裂模式的影响。方法:将40颗离体上颌单根前磨牙随机分为8组(n=5),预备成重度磨耗牙的[牙合]面形态,用IPS e.max.CAD(A组)、Vita Suprinity(B组)、Vita Enamic(C组)、3M Lava Ultimate(D组)材料,分别制作0.3 mm厚(A1、B1、C1、D1组)、0.6 mm厚(A2、B2、C2、D2组)的[牙合]贴面。树脂粘固后实施静态加载,记录折裂载荷值及折裂模式。结果:同种材料不同厚度的试件组,A2比A1组的抗折载荷值大。0.3 mm厚不同材料的试件组,A1与D1、C1与D1组间D1组抗折载荷值大。0.6 mm厚不同材料的试件组,B2与C2组间B2值较大,C2与D2组间D2值较大。A、B组试件的折裂模式更严重。结论:0.3 mm厚度IPS e.max CAD、Vita Enamic、3M Lava Ultimate材料的[牙合]贴面,即可满足体外抗折强度的需要。Vita Enamic、3M Lava Ultimate材料更适合微创超薄[牙合]贴面修复,且Lava Ultimate的抗折性尤佳。
董奕彤陈志宇焦建平孟令强
关键词:厚度重度磨耗
CAD/CAM一体化纤维桩核与全瓷冠即刻修复重度缺损前牙的2年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评价使用一体化纤维桩核与玻璃陶瓷全瓷冠即刻修复根管治疗后的重度缺损前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严重缺损经根管治疗后需桩核冠修复的上颌前牙,共81例患者的89颗牙。采用初次就诊即刻制作CAD/CAM个性化一体化玻璃纤维桩核与IPS e.max CAD全瓷冠的方式对患牙进行修复。修复完成后观察24个月,对修复成功率、留存率进行描述,记录失败模式并分析原因。结果观察期结束时,所有修复体都维持稳定状态并功能良好,存留率为100%。其中1例尖牙全瓷冠发生牙尖轻微折裂,4例全瓷冠边缘出现密合度欠佳,并有轻微着色,但无继发龋发生,因此成功率为94.4%。结论限于此短期观察,CAD/CAM个性化一体化纤维桩核结合IPS e.max CAD全瓷冠即刻修复严重缺损的上颌前牙效果良好。
陈志宇李雅董福生焦建平仇亚非
成人重度深覆颞下颌关节结构特征的CBCT研究
2016年
目的应用CBCT比较重度深覆患者与个别正常人群髁突的形态和关节间隙之间的差异,探究重度深覆患者颞下颌关节形态特征,拟为临床诊断和评价矫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重度深覆患者及关节健康的个别正常各20例,应用CBCT系统对研究区域进行扫描成像,应用Invivo 5软件读取图像数据,对CB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并进行各项数据的的测量。采用SPSS13.0统计学分析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个别正常组左右两侧关节测量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重度深覆组小于正常组(P<0.05)的测量项目有内外径-矢状面角、髁顶高度、前间隙、后间隙、关节窝深度。结论应用CBCT观测下颌关节形态准确且可行,深覆患者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向上、内、后移位且关节窝深度变深。
刘航王旭马文盛王翠霞焦建平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CBCT髁突关节间隙
三氯化铝染毒小鼠血清和脾脏微量元素锌、铜含量测定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01年
1目的 测定三氯化铝 ( A1Cl3)染毒小鼠血清和脾脏微量元素 Zn、Cu含量 ,从微量元素角度探讨铝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2方法 实验用健康成龄小鼠 30只 ,随机分为 3组 ,正常对照组 (简称对照组 )、三氯化铝低剂量染毒组 (简称低铝组 )、三氯化铝高剂量染毒组 (简称高铝组 )。实验结束后测定血清和脾脏中微量元素锌、铜含量。 3结果 三氯化铝使小鼠血清和脾脏锌含量下降。与对照组比较 ,低铝组为 ( P<0 .0 5 )、高铝组为 ( P<0 .0 1) ;血清铜含量虽有下降趋势 ,但无统计学差异 ,而脾脏铜则上升 ;高铝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 P<0 .0 5 )。 4结论 铝可致小鼠免疫功能下降。
曹珺焦建平
关键词:三氯化铝脾脏微量元素免疫功能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