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海鸥

作品数:28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怀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文学
  • 4篇语言文字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2篇叙事
  • 6篇小说
  • 6篇《大街》
  • 5篇叙事伦理
  • 5篇主义
  • 4篇隐含作者
  • 4篇实用主义
  • 4篇文化叙事
  • 3篇德勒兹
  • 3篇叙事策略
  • 3篇理想主义
  • 3篇巴比特
  • 2篇大学英语
  • 2篇大学英语教学
  • 2篇修辞
  • 2篇叙事角度
  • 2篇叙事判断
  • 2篇叙事特征
  • 2篇叙事研究
  • 2篇英语

机构

  • 22篇怀化学院
  • 4篇北京语言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24篇杨海鸥
  • 1篇李小炜
  • 1篇肖锦凤
  • 1篇谭惠娟
  • 1篇石奕
  • 1篇王春红
  • 1篇丰涛
  • 1篇杨莉

传媒

  • 7篇怀化学院学报
  • 2篇盐城师范学院...
  • 2篇中华少年
  • 2篇外国语文
  • 1篇国外文学
  • 1篇外国文学
  • 1篇当代外国文学
  • 1篇商业文化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 1篇红河学院学报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湖南工业大学...
  • 1篇叙事(中国版...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5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文关怀的调查与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从人本主义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对怀化市三所大学的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学英语教学从情感、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都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缺失导致英语教学的费时低效现象,我们是不应忽视的。
杨海鸥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人文关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论文化叙事——兼评刘易斯《大街》等四部小说的文化叙事特征被引量:4
2010年
从文化叙事的角度对辛克莱·刘易斯的小说进行分析,可以揭示被批评界所忽略的刘易斯小说之重要文化主题和艺术风格。笔者提出"现代现实主义"的新概念,认为《大街》等小说生动地呈现了美国民族"集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于一体"的文化特征,创造了具有高度艺术性的"现代现实主义"的叙事策略。
杨海鸥
关键词:文化叙事
《阿罗史密斯》之隐含作者的叙事伦理被引量:2
2010年
对辛克莱·刘易斯《阿罗史密斯》中科学家纯洁的爱情、真诚的友谊及社会机构与科学家之间理想的合作观进行了分析。长期以来,西方学界主要聚焦于刘易斯小说对美国医学社会的讽刺批判这一伦理层面,对该小说中美国文化精神肯定一面的探讨,无疑有助于更全面深刻地了解刘易斯这位文化反叛者的叙事伦理态度,也有助于从刘易斯小说中更全面地了解美国的民族文化精神特质。
杨海鸥
关键词:隐含作者叙事伦理
德勒兹的“块茎说”对艾布拉姆斯的“镜与灯”的挑战被引量:4
2010年
《千座高原》是法国哲学家德勒兹和瓜塔里获得世界性声誉的成名作之一,其熠熠生辉的哲学思想蕴涵着丰富的、独特鲜明的艺术观点。其中,块茎理论向长期映照整个西方传统文论的镜与灯观念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通过比较,块茎理论显示出传统文论所不具有的无意性、断裂性、自然性、自由性、开放性、宏阔性、繁殖性、多元性等特质,为我们研究当今多元文化情势和文学创作及批评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杨海鸥
关键词:德勒兹艾布拉姆斯
辛克莱·刘易斯小说的文化叙事研究
1930年,辛克莱·刘易斯成为了美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获奖标志着美国不但作为经济强国,也作为一个文学强国大踏步地走向世界,实现了爱默生将近一个世纪以前所提出的文化独立的希望。在《大街》等小说中,刘易斯对192...
杨海鸥
关键词:文化叙事理想主义实用主义叙事伦理
文献传递
辛克莱·刘易斯小说的文化叙事研究——以《大街》等四部小说为例
1930年,辛克莱·刘易斯成为了美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获奖标志着美国不但作为经济强国,也作为一个文学强国大踏步地走向世界,实现了爱默生将近一个世纪以前所提出的文化独立的希望。在《大街》等小说中,刘易斯对192...
杨海鸥
关键词:美国小说文化叙事文学价值
论《埃尔默·甘特利》的自主化叙事策略
2010年
在小说《埃尔默.甘特利》中,埃尔默.甘特利牧师用自认为是公理的东西破解基督宗教和社会公德的编码系统,把社会公德转换成他的自我公德,将其自身的逻辑既凌驾于个体教民和个体神学家之上,又凌驾于整体的宗教教义和布道的逻辑之上。辛克莱.刘易斯就用这种人物的"自主化"取代了通过戏剧化情节中的"冲突"来推进小说发展的常规叙述技巧,对美国的宗教社会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批判。意识到比较普遍存在的对《埃尔默.甘特利》艺术技巧的忽略,文章在深入语境的分析过程中,给出了独特的理解。
杨海鸥
论《埃尔默·甘特利》中隐含作者的叙事伦理被引量:1
2010年
在《埃尔默.甘特利》之宗教社会的叙事中,隐含作者显示了民众对真理和爱的渴求,也显示了对一些纯洁和诚实牧师的肯定和同情。长期以来,西方学界主要聚焦于该小说中对美国宗教文化的犀利批判这一伦理层面,对于该小说中辛克莱.刘易斯对美国文化精神肯定一面的探索,无疑有助于更全面深刻地了解刘易斯这位文化反叛者的叙事伦理态度,也有助于从刘易斯小说中更全面地了解美国的民族文化精神特质。
杨海鸥
关键词:隐含作者叙事伦理
偏狭与实利的乡镇社会——刘易斯小说《大街》对美国乡镇文化的深刻揭示被引量:2
2010年
从消费文化的角度对"大街"群体偏狭与实利的文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久已被学界忽视的导致以上特征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大街人炫耀性的消费中所隐藏的一种狭隘的等级、阶级和种族偏见是滋润他们保守狭隘的乡土观念和实利主义产生的温床。
杨海鸥
关键词:消费文化
《巴比特》的社会群体消费文化观
2012年
从消费文化的角度,对中西方学界所忽视的辛克莱·刘易斯小说《巴比特》中社会群体的文化特征及其文化观进行了分析,主要表现为一种"保守实用主义"特征:一是打上了很深的消费主义的烙印:赚取更多的金钱以满足炫耀和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二是打上了20年代新旧文化激烈冲突的烙印:表现出了一种典型的消费文化中的等级、阶级偏见。此外,刘易斯以一个文学家的敏锐判断力,捕捉到了社会学界在其半个世纪之后才意识到的"文化资本"、"广告的符号意义"等问题,表现出了他在社会文化方面超前的预见性和认知性。
杨海鸥杨莉
关键词:《巴比特》社会群体消费文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