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辉 作品数:15 被引量:101 H指数:5 供职机构: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功能区或毗邻功能区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功能区或毗邻功能区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是其有效鞍区的方法。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收治功能区或毗邻功能区致痫灶难治性癫痫18例患者资料。通过皮层脑电监测,确定手术范围及功能区,二次开颅手术,切除完毕后再行脑电监测,查看切除效果,如还有频繁异常放电,再行皮层热灼或皮层剖开术。术后继续给予抗癫痫治疗。结果 18例患者术后发作:满意6例(无发作),显著改善6例(发作减少>75%),良好4例(发作减少>50%),效果差及无效2例(发作减少50%以下)。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方法,对致痫区的精确定位是关键。通过颅内电极监测结合皮层电刺激,确定手术范围是确保术后患者功能保留的有效手段,手术治疗功能区或毗邻功能区难治性癫痫,是一种在保护患者功能前提下,最大范围切除累及中央区病灶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张成贵 于福达 李东升 赵开 李奎智 雷国亮 李玉辉关键词:难治性癫痫 皮层脑电 电刺激 手术治疗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伴发强迫症状患者的长期疗效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对伴发强迫症状的抽动秽语综合征(TS)患者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采用双侧苍白球腹后内侧部(GPi)DBS术治疗的8例合并强迫症(0CD)的T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术后6、12个月及最后一次随访,应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评分量表(YGTSS)评估抽动症状的改善情况,应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及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评估强迫症状和社会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8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1~64个月,平均42.9个月。8例患者在抽动症状明显改善的同时,伴发的OCD症状也明显减轻,社会功能明显提高。术后6、12个月及最后一次随访时抽动症状分别较术前改善59.2%、60.9%和58.4%,强迫症状分别改善34.7%、36.4%和39.2%,GAF评分分别改善51.5%、62.1%和64.4%,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YGTSS评分与Y—BOCS评分呈正相关(r=0.618,P〈0.01),与GAF评分呈负相关(r=-0.917,P〈0.01),无长期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GPiDBS是治疗TS安全有效的方法,在明显缓解抽动症状的同时,能有效地缓解伴发的0CD症状,明显改善社会功能,长期疗效稳定。 张晓华 李建宇 张宇清 王云鹏 李继平 赵开 李玉辉 李勇杰关键词:抽动秽语综合征 强迫症 苍白球内侧部 脑深部电刺激术 软、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7 2013年 目的探讨软、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和适应证。方法选择我院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216例,其中112例经软通道治疗(软通道组),104例经硬通道治疗(硬通道组),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总病死率15.3%,软通道组病死率13.4%,硬通道组病死率1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操作时间软通道组平均7.6 min,硬通道组平均3.8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实质内血肿引流时间软通道组平均4.6 d,硬通道组平均4.9 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室内血肿引流时间软通道组平均4.8 d,硬通道组平均5.9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炎、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碎骨片残留率、颅内感染发生率及穿刺针道出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均有良好效果,但其适应证不同,临床工作中应区别对待。 李玉辉 王美清 李东升 赵开关键词:穿刺抽液术 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被引量:27 2013年 目的观察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无脑疝、出血量40~50 ml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无脑疝、出血量40~50 ml的高血压脑出血185例的临床资料。93例采用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骨瓣组),92例采用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穿刺组),分析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骨瓣组为53.8%,穿刺组为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个月,骨瓣组死亡32例,病死率34.4%;穿刺组死亡17例,病死率18.5%,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出血量40~50 ml且无脑疝的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优于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王美清 李玉辉 李东升 赵开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 胼胝体前部切开术治疗顽固性癫痫不同发作类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胼胝体前部切开术对于顽固性全面性癫痫不同发作类型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随访1年以上胼胝体前部切开术后11例顽固性全面性癫痫患者的资料,11例患者发作类型均为2种或2种以上,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9例,强直发作10例,失张力发作6例,不典型失神发作6例,肌阵挛发作3例。评价不同癫痫发作类型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发作频率减少50%及以上的病例,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7例、强直发作8例,失张力发作5例,不典型失神发作4例,肌阵挛发作2例。结论胼胝体前部切开术对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强直发作、失张力发作、不典型失神发作、肌阵挛发作均有效,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法。 李东升 张成贵 李玉辉 雷国亮 李奎智关键词:癫痫 胼胝体 颅骨切开术 多靶点射频毁损术治疗药物难治性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多靶点射频毁损术治疗药物难治性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本院采用多靶点射频毁损术治疗的12例药物难治性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根据头部MRI扫描定位选择多个毁损靶点;术前、术后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ale global tic severity scale,YGTSS)评估患者症状改善程度,包括运动抽动评分、发声抽动评分、严重程度总评分及YGTSS减分率。结果 12例患者随访6个月,手术切口均愈合良好。患者术后随访期内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均明显改善;术后2周、术后6个月,患者YGTS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患者术后减分率均高于60%,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多靶点射频毁损术是治疗药物难治性抽动秽语综合征安全、有效的方法。 李玉辉 赵开 赵国栋关键词:抽动秽语综合征 应用软硬通道穿刺针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1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015年 高血压脑出血(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指继发于高血压( HT)的原发于脑实质的出血性疾病,其发病率高,为(50~80)/10万人[1],发病快,短时间内危及生命。及时有效清除血肿,解除脑组织受压,减轻脑组织损伤是治疗的关键。对于出血30 mL以上或深部脑出血未形成脑疝或中线移位未达到1 cm者,应用传统方法对其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一般创伤大,手术时间长,给患者带来一定不良影响,并且需二次手术行颅骨修补,对患者身心及经济负担均带来影响。而微创手术治疗HICH疗效确切,并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使脑出血病死率不断下降,在临床医学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我们应用软硬通道穿刺针微创手术治疗HICH 115例,探讨软硬通道在治疗不同部位脑出血中的应用。 张成贵 雷国亮 李东升 赵开 李奎智 李玉辉关键词:颅骨切开术 血肿 改进的解剖性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癫痫远期疗效观察 2012年 目的探讨应用进一步改进的解剖性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癫痫的远期疗效和对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通过对我院接受进一步改进的解剖性大脑半球切除术的43例癫痫进行远期随访,评价治疗效果,分析疗效良好的原因和避免远期并发症的解剖基础。结果 43例均为婴儿偏瘫伴顽固性癫痫,术后随访7~15年,平均11.3年,癫痫控制满意,完全控制39例(91%),基本控制4例(9%);术后均无脑表面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肢体肌力未减退,痉挛减轻,术后5例患侧大脑半球对应肢体运动功能有短暂轻微的下降,1例出现失语,经治疗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进一步改进的解剖性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癫痫疗效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李玉辉 李东升 王美清 赵开关键词:大脑半球切除术 癫痫 难治性抽动障碍的立体定向手术治疗 2012年 目的总结立体定向下双侧内囊前肢射频毁损术治疗难治性抽动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MRI定位,立体定向下行双侧内囊前肢射频毁损术,治疗难治性抽动障碍。术前和术后6个月应用临床总评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CGI)对抽动障碍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各种抽动障碍的临床表现均有明显的改善,CGI评分明显好转,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立体定向下双侧内囊前肢射频毁损术治疗难治性抽动障碍是可行、有效的方法 ,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轻微。 李玉辉 李东升 赵开 王美清关键词:抽搐性运动障碍 外科手术 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精神发育迟滞伴行为障碍的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杏仁核联合内囊前肢毁损治疗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ation,MR)伴有的行为障碍(冲动、攻击、自伤、毁物)的临床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7年9月~2009年6月收治的33例MR伴冲动、攻击、自伤、毁物行为障碍患者,均符合ICD-10和DSM-Ⅳ的诊断标准。治疗靶点选择内囊前肢和杏仁核,采用可视靶点CT定位。全麻下头皮切口,钻孔切开硬脑膜,直径2.0mm毁损电极穿刺,毁损前行宏刺激确定非功能区后,进行毁损灶的制作,参数80℃、60S。术前、术后6、12、24个月由精神科医师应用临床总评量表(CGI)和儿童攻击行为量表(CAS—P)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采用韦氏智力量表(wIS)评定智商。结果(1)术后24个月CGI量表评定结果显示,33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1.5%,其中优5例(15.1%),显著进步16例(57.6%),进步9例(21.2%),无变化3例(6.1%);(2)术前CAS—P评分平均为(67.00±10.95)分,术后6个月为(15.20±1.62)分,24个月后为(16.30±1.6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术前WIS评分为(35.88±14.60)分,术后24个月为(36.24±12.35)分,虽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安全性评估:脑内血肿1例,经治疗完全康复;偏瘫1例经康复治疗明显好转;术后高热3例;性欲亢进2例;食欲亢进2例,经治疗均于2周内恢复。结论立体定向杏仁核联合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MR伴有的行为障碍(冲动、攻击、自伤和毁物)安全、有效,长期疗效稳定。 张晓华 李建宇 张宇清 王刚 李玉辉 雷国亮 张成贵 赵开 李东升 李勇杰关键词:精神发育迟滞 立体定位技术 内囊前肢 射频毁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