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新凤

作品数:73 被引量:227H指数:8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5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1篇病原
  • 10篇镰孢
  • 10篇病菌
  • 9篇镰孢菌
  • 9篇基因
  • 8篇玉米
  • 8篇病原菌
  • 7篇盘菌
  • 7篇镰刀
  • 7篇镰刀菌
  • 7篇菌株
  • 7篇核盘菌
  • 6篇植物
  • 5篇生物学特性
  • 5篇胁迫
  • 5篇番茄
  • 4篇电泳
  • 4篇遗传多样性分...
  • 4篇生物学
  • 4篇水分

机构

  • 65篇山西农业大学
  • 17篇山西省农业科...
  • 3篇青岛农业大学
  • 2篇许昌职业技术...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山西大学
  • 1篇天津农学院
  • 1篇山西林业职业...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太原学院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72篇李新凤
  • 41篇王建明
  • 18篇高俊明
  • 16篇郝晓娟
  • 11篇张祖维
  • 10篇张作刚
  • 10篇张述义
  • 9篇邵嘉鸣
  • 8篇韩巨才
  • 8篇刘慧平
  • 7篇姜晓东
  • 7篇王美琴
  • 6篇姜晓东
  • 4篇畅引东
  • 3篇田宏先
  • 3篇姚艳平
  • 3篇王雪梅
  • 3篇贺运春
  • 3篇郝赤
  • 3篇马丽娜

传媒

  • 17篇山西农业大学...
  • 10篇山西农业科学
  • 3篇植物病理学报
  • 2篇植物保护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菌物学报
  • 1篇激光生物学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土壤
  • 1篇果树学报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河北农业科学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菌物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7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8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5
  • 4篇2003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格孢腔菌目三个中国新记录种被引量:1
2008年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地处山西吕梁山中部的关帝山,位于山西交城、方山两县交界,南北长15km,东西宽145km,总面积10466ha,核心保护区为3066ha,海拔1500—2830m。区内峰峦叠嶂,林木葱郁,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系。该保护区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植物区系为泛北极植物区,种类丰富,森林主要建群种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白桦Bemla platyphylla Suk.,山杨Populus davidiana Dode,落叶松Larix spp.,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 Koidz.等高等植物共计60余科,500余种。土壤类型为棕色森林土、淋溶褐土、
路炳声康瑞娇金静岳松涛李新凤
关键词:中国新记录种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高等植物土壤类型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菌菌株的分离及培养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玫烟色棒束孢菌菌株的分离及培养方法,该方法为:从蔬菜叶上采集被虫生真菌侵染的烟粉虱虫尸,从虫尸上分离虫生真菌,放入PDA培养基上培养后制成孢子悬浮液喷于烟粉虱2龄若虫上,培养后从虫尸上再次分离该虫生真菌,保...
马瑞燕田晶李新凤梁丽郝赤刘同先
文献传递
山西省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明确山西玉米种植区大斑病菌生理分化情况,为玉米大斑病的抗病育种、品种的合理布局和综合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t单抗性基因鉴别寄主法,对从山西省14个市县玉米罹病叶片上分离的32个玉米大斑病菌株的生理小种种类、分布和毒力频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供试的32个菌株中共鉴定出12个生理小种,分别为0、1、2、3、N、12、2N、3N、12N、13N、23N和123N号。其中,2、12N、13N、23N和123N号生理小种的出现频率之和为65.64%,123N的出现频率最高,占总量的25.00%。山西各玉米种植区的生理小种种类存在明显差异,北部有8种(1、2、N、2N、3N、12N、13N和123N),南部有7种(3、N、12、12N、13N、23N和123N),中部仅5种(0、12、3N、12N和23N)。32个菌株对Ht单基因的毒力频率在56.25%~78.13%之间,对HtN的毒力频率最高,为78.13%;而对含Ht双基因、三基因和四基因组合的毒力频率分别为81.25%、56.25%和25.00%。[结论]山西玉米种植区小种种类和出现频率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北部>南部>中部。在鉴定出的12个生理小种中,12、12N、3N、23N和123N号是山西主要致病小种群体,其中123N为山西的优势小种。单一的Ht抗性基因品种的抗病作用已明显降低,仅依靠这4种Ht单抗性基因的抗病品种已不能有效的防治该病害的发生和危害。
吉佩畅引东王琦李新凤张作刚徐玉梅姚宏亮郑戈文曹改萍王建明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生理小种毒力频率
矮化砧对酥梨石细胞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为研究不同梨属矮化砧对酥梨果实内石细胞的影响,以酥梨/K30/杜梨、酥梨/OH×F51/杜梨,酥梨/杜梨的果实为测试材料,在果实生长发育时期,对酥梨果实内与石细胞形成的相关酶类苯丙氨酸氨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以及成熟期对酥梨果实内石细胞含量和粒径比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3种梨属矮化砧上的酥梨果实石细胞总含量和石细胞粒径比的排序均为K30。
邵嘉鸣李新凤张祖维王景雪张述义
关键词:酥梨石细胞含量PPO
一株百合枯萎病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为确定山西太谷地区百合枯萎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组织分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菌落生长法和血球计数板孢子计量法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明确了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是引起当地百合枯萎病的病原菌。该菌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5~30℃。菌丝生长最适pH为7,产孢最适pH为6~7。以蔗糖和乳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时最有利于菌丝生长,以蔗糖为碳源,甘氨酸为氮源时最利于产孢。[结论]百合枯萎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的明确,为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翟雅鑫姚晨阳薛丽芳曹挥李新凤杜方郝晓娟
关键词:病原菌鉴定生物学特性
玉米丝黑穗病菌基因组SSR的信息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利用已经公布的玉米丝黑穗病菌基因组测序的结果,对该基因组中基序为2~6碱基的微卫星(SSR)序列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已经公布的23条基因组中选择前3条染色体进行分析,共有888个SSR,其总长度为3.512kb,占这3条基因组染色体碱基数的0.068%,平均6.50kb中就分布有一个长度大于15bp的SSR序列。其中,数量最多的为三碱基重复序列,共有SSR数量329个,其次为六碱基重复序列,数量达185个。五碱基重复序列的SSR数量为155个,数量最少的是四碱基重复序列,只有101个。
王士臻张作刚李新凤高俊明王建明
关键词:玉米丝黑穗病菌基因组微卫星序列
十种杀菌剂对欧李褐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被引量:2
2014年
以10种杀菌剂为试材,以欧李褐腐病菌为研究对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欧李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室内毒力,以筛选出防治欧李褐腐病的有效药剂。结果表明:430g/L戊唑醇悬浮剂、24%腈苯唑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g/L异菌脲悬浮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对欧李褐腐病菌菌丝生长的半致死浓度(EC50)均低于0.700mg/L,其中430g/L戊唑醇悬浮剂对菌丝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0.027mg/L;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对菌丝的抑制效果最差,EC50为57.645mg/L。供试的10种药剂对孢子萌发的EC50均低于2.500mg/L,抑制作用最强的是500g/L异菌脲悬浮剂,EC50为0.024mg/L;效果最差的是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EC50为2.496mg/L。24%腈苯唑悬浮剂、430g/L戊唑醇悬浮剂、500g/L异菌脲悬浮剂可以用于欧李褐腐病的防治。
周芳郝晓娟程超王美琴李新凤王建明
关键词:杀菌剂
霜霉病菌胁迫下藜麦内参基因的筛选及其稳定性验证
2024年
【目的】筛选藜麦在霜霉病菌胁迫下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深入开展藜麦抗霜霉病菌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以及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和RefFinder软件分析和评价8个候选内参基因在藜麦霜霉病菌胁迫下的表达稳定性,并通过对CqSGAT基因表达进行分析,进一步验证候选内参基因的稳定性。【结果】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和RefFinder软件分析结果均显示,藜麦在霜霉病菌胁迫下稳定性较好的内参基因为CqEF-1a、CqMON1和CqRPS18;geNorm软件分析结果显示,藜麦在霜霉病菌胁迫下最适候选内参基因为CqEF-1a和CqRPS18;以CqSGAT为目标基因对候选内参基因进行验证,发现CqMON1不适合作为藜麦在霜霉病菌胁迫下的内参基因。【结论】藜麦在霜霉病菌胁迫下的最适内参基因为CqEF-1a和CqRPS18。
解宇洁薛婧姜晓东殷辉赵晓军冯铸李新凤
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生物胁迫
一种便于携带的农业植保监测装置
本发明涉及农业植保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便于携带的农业植保监测装置,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支撑板,内支撑板的外部活动连接有储液瓶,内支撑板的外部活动连接有夹持机构,内支撑板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控制机构。将抽样植...
畅引东张作刚姚艳平董海龙李新凤孟广军何瑞张萌王建明
文献传递
盾壳霉对核盘菌的重寄生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02年
室内对峙培养和寄生致腐作用测定结果表明 :盾壳霉 (ConiothyriumminitansCampbell)对核盘菌菌丝生长没有明显拮抗作用 ,但对菌核形成有一定抑制作用。被盾壳霉寄生的菌核表面皱缩、软化腐烂 ,后期菌核表面密生大量盾壳霉分生孢子器 ,并从顶端孔口分泌出黑色球状分生孢子黏液。显微镜检盾壳霉寄生的腐烂菌核石蜡切片 ,结果表明 :盾壳霉菌可在菌核的表面和内部疏丝组织寄生 ,并形成分生孢子器。盾壳霉分生孢子器表生、半埋生或埋生于腐烂菌核上。被盾壳霉寄生的菌核 ,后期拟薄壁组织消解断裂成不连续的残片 ,内部疏丝组织消解 ,在发病后期致密的疏丝组织被盾壳霉菌消解成的网状结构所代替。
高俊明刘慧平李新凤高培军王建明韩巨才
关键词:核盘菌向日葵菌核病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