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宏生

作品数:61 被引量:131H指数:6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云南省联合支持国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8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9篇小麦
  • 21篇单倍体
  • 21篇倍体
  • 20篇杂交
  • 12篇不育
  • 11篇核不育
  • 11篇不育系
  • 10篇核不育系
  • 9篇玉米
  • 8篇单倍体胚
  • 8篇杂交小麦
  • 8篇小麦单倍体
  • 8篇麦穗
  • 8篇基因
  • 6篇杂交诱导
  • 6篇双单倍体
  • 5篇性状
  • 5篇雄性核不育
  • 5篇雄性核不育系
  • 5篇选育

机构

  • 61篇云南省农业科...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云南农业大学
  • 2篇国家小麦改良...
  • 2篇昭通市农业科...
  • 1篇重庆三峡学院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云南省种子管...
  • 1篇宝鸡市农业技...
  • 1篇玉溪市农业科...

作者

  • 61篇李宏生
  • 61篇李绍祥
  • 55篇杨木军
  • 52篇刘琨
  • 50篇丁明亮
  • 45篇赵红
  • 41篇顾坚
  • 14篇田玉仙
  • 12篇崔永祯
  • 6篇杨和仙
  • 2篇吕宏斌
  • 2篇钱敏
  • 2篇李政芳
  • 2篇宁波
  • 2篇谭丽明
  • 2篇张志强
  • 1篇李社萍
  • 1篇耿智德
  • 1篇白应文
  • 1篇郑军

传媒

  • 8篇西南农业学报
  • 7篇麦类作物学报
  • 5篇Agricu...
  • 2篇云南农业科技
  • 2篇中国种业
  • 2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4篇2025
  • 2篇2024
  • 7篇2023
  • 8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10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2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稻简易去雄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水稻简易去雄装置,包括由扇形环塑料片卷成的锥形筒;锥形筒大口朝上,为作业口,锥形筒小口朝下,为固定孔;所述的扇形环塑料片侧边的接缝口不固定粘结,为自由开口;扇形环塑料片外侧粘结有...
丁明亮钱敏吕宏斌李政芳赵红李宏生李绍祥朱永华金代珍刘宏珺王忠华李社萍黄洁浦秋红
文献传递
两系杂交小麦优良组合选育的思考
通过最近20 年的努力,我国杂交小麦研发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杂交小麦优良组合选育效率较低,仍是目前制约杂交小麦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主要瓶颈问题之一.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不育系、恢复系改良实践中缺乏类似玉米"杂种优势群"的...
杨木军李宏生田玉仙丁明亮李绍祥顾坚刘琨崔永祯赵红
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杂交种纯度的表型和标记检测比较
2023年
杂交种纯度鉴定是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杂交种生产和应用的关键环节,目前主要通过田间种植杂交种进行表型鉴定,该方法耗时较长。以田间种植表型鉴定和SSR荧光标记分析2种方法同时对2个优良组合K64S/20Y4-5和K64S/MR1238的杂交种进行纯度鉴定,比较2种方法对纯度的鉴定效果。结果表明,2个杂交种的田间种植表型鉴定纯度分别为98.84%和97.93%;从8对SSR荧光标记中筛选出3对标记(barc164、gwm161和gwm610)在双亲间存在多态性,用barc164检测2个杂交种的纯度分别为97.73%和97.21%,略低于田间种植表型鉴定结果,两者差异不明显。此外,SSR荧光标记不仅能区分杂交种中混杂的温光敏不育系自交单株和父本单株,还能准确鉴定父本不纯和制种中父本间“串粉”等导致的伪杂种。因此,SSR荧光标记检测可代替田间种植表型鉴定,可快速准确地鉴定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杂交种的纯度。
李宏生李绍祥杨忠慧杨家李刘琨熊世安李富乾郭辉杨木军
关键词:小麦杂交种SSR
与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连锁的SSR分子标记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与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连锁的SSR分子标记及应用。引物为位于小麦2B染色体上SSR标记2B‑TPSGMS和6B染色体上SSR标记6B‑TPSGMS,利用本发明中的2个SSR引物,进行小麦雄性核不育系分子标记...
李宏生杨木军杨忠慧李绍祥赵红刘琨顾坚丁明亮
一种小麦玉米杂交诱导单倍体胚的麦穗离体培养液配方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玉米杂交诱导单倍体胚的麦穗离体培养液配方及制备方法,该配方由以下化合物和对应的用量配制而成:2,4-二氯苯氧乙酸100mg/L、蔗糖35-45g/L、磷酸二氢钾2-4g/L、亚硫酸6-8ml/L、四硼...
杨木军顾坚李绍祥刘琨李宏生田玉仙赵红杨和仙丁明亮
文献传递
玉米基因型对小麦×玉米杂交单倍体胚得胚率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为筛选小麦单倍体胚得胚率高的玉米品种,用糯、甜糯、甜、超甜4种类型共8个玉米品种分别与6个小麦DH系杂交诱导产生小麦单倍体胚,研究不同玉米类型、不同玉米基因型对小麦单倍体胚得胚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小麦材料用不同玉米品种授粉,其得胚率可相差1.48~3.10倍,得胚率变幅为15.43%~47.80%,筛选高得胚率玉米品种对提高小麦单倍体产生效率至关重要。4种玉米类型间平均单倍体胚得胚率以甜糯型最高(33.86%)、超甜型最低(29.59%),8个玉米品种以白甜糯的平均单倍体胚得胚率最高(38.17%),云超甜2号最低(28.63%),但相同玉米类型而基因型不同的玉米品种间单倍体胚得胚率差异大于玉米类型间单倍体胚得胚率的差异,因此筛选高得胚率玉米品种,关键是筛选玉米基因型而非玉米类型。小麦基因型与玉米基因型的互作对得胚率有极显著影响,对于小麦×玉米杂交的得胚率,玉米基因型与小麦基因型之间的组合存在“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差异,因此可综合利用多个玉米品种来提高各种小麦材料的整体单倍体胚得胚率和单倍体生产效率。
丁明亮李宏生杨木军杨忠慧李绍祥顾坚赵红黄格崔永祯刘琨
关键词:小麦×玉米玉米基因型单倍体胚得胚率
小麦双单倍体育种技术在云南的研究与应用
小麦玉米杂交是产生小麦双单倍体的有效途径之一.2000 年以来,利用云南夏、秋、冬季自然条件下小麦和玉米可同季种植、花期相遇的有利条件,以改进、简化小麦玉米杂交小麦单倍体诱导技术适于育种应用为目标,在去雄、授粉、2,4-...
顾坚崔永祯赵红李宏生丁明亮田玉仙李绍祥刘琨杨木军
一种小麦玉米杂交诱导单倍体胚的麦穗离体培养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玉米杂交诱导单倍体胚的麦穗离体培养方法,从田间或盆钵中剪取的用玉米花粉授粉24小时后的麦穗,用100mg/L2,4-D溶液喷穗后,插入盛有穗培养液的容器中置于人工气候箱进行昼夜连续培养,培养3天后进行...
顾坚李绍祥刘琨杨木军李宏生田玉仙丁明亮赵红
文献传递
转基因技术与基因编辑技术在抗除草剂农作物上的应用被引量:5
2022年
田间杂草不仅干扰农作物的生长,还可造成农作物产量损失,因此控制田间杂草对农作物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对于田间杂草的控制仍然是使用除草剂等化学防治手段为主,但是一些灭生性除草剂不能直接用于农作物伴生杂草的控制,而通过转基因和基因编辑等生物技术培育抗除草剂农作物可很好地克服这一难题。目前,转基因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在全世界已广泛应用于抗除草剂农作物的培育,主要综述了这两种生物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抗除草剂农作物上的应用情况。
崔永祯杨晓云李绍祥浦秋红杨忠慧李宏生丁明亮
关键词: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改良
小麦玉米杂交诱导单倍体胚的麦穗离体培养液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玉米杂交诱导单倍体胚的麦穗离体培养液及制备方法,该培养液由以下化合物和对应的用量配制而成:磷酸二氢钾1~1.5g/L,尿素1.3~1.7g/L,硼酸80~120mg/L,柠檬酸16~24mg/L,2,...
李宏生杨忠慧李绍祥杨木军刘琨赵红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