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凡勇

作品数:12 被引量:104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学科
  • 3篇松材
  • 3篇松材线虫
  • 3篇线虫
  • 2篇松材线虫病
  • 2篇林业
  • 1篇地统计
  • 1篇地统计学
  • 1篇学科建设
  • 1篇学科研究生
  • 1篇学术
  • 1篇学术学位
  • 1篇学位
  • 1篇研究生教育
  • 1篇研究生培养
  • 1篇幼虫
  • 1篇羽化
  • 1篇招生
  • 1篇招生制度
  • 1篇真菌

机构

  • 10篇中国林业科学...
  • 4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中国林科院
  • 1篇北京市门头沟...

作者

  • 11篇曾凡勇
  • 2篇张德成
  • 2篇张星耀
  • 2篇吕全
  • 2篇林群
  • 2篇梁巍
  • 2篇张金玉
  • 1篇梁军
  • 1篇张春雨
  • 1篇李红
  • 1篇孙志强
  • 1篇赵秀海
  • 1篇吕晓依
  • 1篇宗世祥
  • 1篇常新华
  • 1篇骆有庆
  • 1篇郝俊
  • 1篇刘慧敏

传媒

  • 2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林业教育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创新教育研究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白山针阔混交林主要树种空间分布及其环境解释被引量:17
2009年
利用Moran’sI指数和双相关函数g(r)分析7个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检验了环境因子与树种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色木槭幼树和小树不具有空间自相关结构,其他树种或生长阶段均呈显著正空间自相关。同一树种的不同生长阶段(幼树、小树、大树)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7个树种在绝大多数空间距离上呈随机分布,少数空间距离上呈聚集分布,并且这种聚集性主要表现在较小的空间尺度上。环境变量对紫椴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对紫椴幼树、小树及大树空间变异的解释能力分别为23.6%、19.7%和27.5%。环境因子分别解释了蒙古栎幼树2.4%和小树27.1%的空间变异,香杨小树6.8%的空间变异,对蒙古栎和香杨大树空间分布的解释能力较低。环境因子对臭松、红松、色木槭及白桦的空间分布无显著影响。树木种群的空间自相关性是7个优势树种形成特定空间格局的主要原因。
常新华赵秀海曾凡勇张春雨
关键词:空间自相关
关于完善博士生申请考核招生制度的探讨被引量:1
2021年
“申请–考核”制是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的新方式,在选拔科研潜力大、综合素质强的优秀生源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在招生单位、博士生导师和考生中有较高的认可度,成为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改革的趋势。但“申请–考核”制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申请门槛过高、材料审核标准不透明、导师的招生权利缺少规约、监督申诉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有待完善。本文针对所出现的问题在申请条件、考核环节、监督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有利于招生单位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申请–考核”制招生体系,进一步提高招生的公平性、公正性和透明性。
李红吕晓依张晓艳牟琦曾凡勇林群
关键词:博士生
学科建设过程对成果产出的影响——基于我国林业工程学科的数据
2021年
学科建设已成为我国高校和科研单位一项重要的长期工作。为科学评价学科建设绩效,文中以我国林业工程学科2017年12月的截面数据为基础,采用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学科建设指标对成果产出指标的影响,并探讨学科建设过程对成果产出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学术活动、课程建设、教师队伍、研究生队伍等对成果产出总量具正向影响,课程建设和研究生队伍对产出效率有正向影响;各项建设工作之间存在协同关系,科研平台和人才培养平台对成果产出的影响具有间接性。
梁巍杨洪国曾凡勇张金玉张德成
关键词:学科建设
松树内栖真菌对松材线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毁灭性的森林病害,国际上许多国家把它列为重要的植物检疫对象。松树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寄主,松树内栖真菌在该病害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一直是松材线虫病研究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本研究以松树内栖真菌及松材...
曾凡勇
关键词:松材线虫病种群动态生物防治
文献传递
林业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教学方法的调查与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适宜的课程教学方法有助于研究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为认识林业工程学科研究生对课程教学方法的需求,明确教学方法改革方向。以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在读研究生和毕业研究生开展对讲授法、提问法、案例法、报告法、实践教学等五种教学方法的偏好,以及讲授法占总课时的比例,并提出了林业工程学科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些启示。研究认为,提问法和实践教学是最受欢迎的教学方法,单纯的讲授法教学并不能满足学生偏好,讲授法应占学时的比例大约为40%,而60%的学时应采用其他多种方法教学。
张金玉杨洪国张德成梁巍曾凡勇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教学方法
沙蒿尖翅吉丁幼虫危害特性和空间格局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油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为菊科蒿属半灌木,具有耐旱、耐瘠薄、抗风蚀、喜沙埋、结实丰富、采种容易、生长迅速、固沙作用强等特点,是我国重要的荒漠灌木林植物,在荒漠化防治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灾害性天气频发,我国内蒙古、宁夏、
曾凡勇王涛宗世祥
关键词:幼虫地统计学
中国森林保护学科发展历程研究
我国森林保护学科自20世纪初萌芽,经过11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科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21世纪的今天,回顾过去110多年我国森林保护学科的发展历程,不仅有助于理清学科的发展脉络,总结经验,发...
曾凡勇
松材线虫入侵的黑松内栖真菌区系初步研究被引量:12
2006年
44 isolates of fungi were isolated from the xylem of the Pinus thunbergii samples(healthy stem,weak stem and withered stem)infected by the pine wilt disease caused by pine wood nematode,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from infected trees at Zhoushan and Pinghu of Zhejiang Province in China,and these isolates were identified as:Trichoderma spp.,Penicillium spp.,Pestalotia spp.These identified isolates took 70.62% of total isolates of the fungi.Among the 12 isolates unidentified,one sporiferous fungus was found,the other 11 isolates were nonsporiferous.Trichoderma spp.was the dominant fungus in P.thunbergii,the total rate was 53.34%,followed by Penicillium spp.,18.89%.
曾凡勇骆有庆吕全梁军郝俊张星耀
关键词:松材线虫病松材线虫黑松
森林生态系统中植食性昆虫与寄主的互作机制、假说与证据被引量:14
2014年
围绕"多样性稳定性"假说、"联合抗性假说"、"生长势假说"、"胁迫假说"、以及下调、上调和推拉等机制与假说提出的背景与实验验证的证据,力图辨析其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作者认为,多样性-稳定性机制关注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是基于群落甚至景观层次。多样性条件下的联合抗性机制和联合易感性应属于稳定性中的抵抗力范畴。联合抗性机制的主要基础是基于资源集中假说和天敌假说,这些观点在种群层次上更易理解;上调力和下调力机制是以食物网底部的资源与顶端的天敌来探讨这种互作关系。因此,资源集中与上调力有着对应关系,而天敌假说只是下调力机制中的一个层面而已。植物生长势假说和植物胁迫假说力图从植物个体或种的群体的生长状态出发解析植食性动物的对寄主的选择趋势。上述有关植食性昆虫与寄主互作的机制、假说与证据是基于不同的层面提出的,因而在解析研究目标时,由于基本面的差异有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以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为依据有针对性地阐述这些理论对森林有害生物生态调控技术的指导作用,其中,联合抗性和联合易感性理论对指导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具有更直接的指导作用。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曾凡勇孙志强
关键词:植食性昆虫寄主互作机制
林学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研究——基于产教融合被引量:8
2019年
产教融合理念是科教融合理念的再创造,更加强调科研成果的转化以及与社会生产需求的结合。基于产教融合制定的林学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应遵循培养目标体现“产”与“教”的深度融合、培养模式体现“政用产学研”多元化培养、课程教学实现“教、学、做”三位一体、对学位授予标准进行等级划分等原则,注重学生扎实、丰厚的知识储备以及科研创新能力、社会生产实践能力、科研成果产出和转化能力的培养。为了进一步完善林学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择优选取华北、华东、西北、中南、西南等地区的9所高等农林院校和1所林业科研院所作为研究对象,从林学一级学科2018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情况以及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遵循的基本原则、学制与最长学习年限、课程学习要求、培养环节及其要求、毕业学位授予的基本要求等方面,对现行的林学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研究分析,指出部分培养单位存在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尚不完善、培养模式单一、学位授予标准“一刀切”现象严重等问题。最后,针对发现的问题,围绕“落实研究生主体地位,挖掘研究生个体潜能,实现政用产学研的融合”,提出基于产教融合的林学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建议,即以一级学科为主、二级学科为辅构建课程体系,构建多样性与灵活性协同的培养模式,实行特色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学制,制定差异化与定量化结合的学位授予标准等。
张晓艳林群曾凡勇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林学学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