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淑华

作品数:93 被引量:1,127H指数:14
供职机构:沈阳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30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哲学宗教
  • 29篇经济管理
  • 25篇文化科学
  • 21篇社会学
  • 2篇医药卫生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3篇农民
  • 12篇新生代农民
  • 12篇农民工
  • 12篇民工
  • 11篇新生代农民工
  • 11篇心理
  • 11篇影响因素
  • 11篇身份
  • 11篇身份认同
  • 10篇教师
  • 9篇大学生
  • 9篇社会
  • 9篇失业
  • 8篇文化
  • 6篇隐性知识
  • 5篇心理学
  • 5篇理学
  • 4篇大学创新
  • 4篇心理健康
  • 4篇营销

机构

  • 85篇沈阳师范大学
  • 4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沈阳体育学院
  • 2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辽阳职业技术...
  • 1篇北京体育大学
  • 1篇青岛理工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沈阳市艺术幼...
  • 1篇沈阳新松机器...

作者

  • 87篇张淑华
  • 8篇郑久华
  • 6篇王海雯
  • 5篇孙丽丽
  • 4篇方华
  • 4篇张晓丽
  • 4篇范洋洋
  • 3篇范慧玲
  • 3篇金福
  • 3篇陈仪梅
  • 3篇刘芳
  • 3篇衣伟婧
  • 3篇孙书华
  • 3篇李海莹
  • 2篇施国春
  • 2篇柳治仁
  • 2篇金玲
  • 2篇冮勇
  • 2篇许贵芳
  • 2篇曾垂凯

传媒

  • 11篇沈阳师范大学...
  • 4篇第十届全国心...
  • 3篇心理科学
  • 3篇沈阳体育学院...
  • 3篇心理研究
  • 2篇心理学报
  • 2篇沈阳师范大学...
  • 2篇心理与行为研...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太原城市职业...
  • 2篇第十三届全国...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中国人力资源...
  • 1篇未来与发展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沈阳师范学院...
  • 1篇社会心理科学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1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 8篇2007
  • 4篇2006
  • 11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身份认同研究综述被引量:513
2012年
身份认同是个体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和对所归属群体的认知以及所伴随的情感体验及行为模式进行整合的心理历程。本文对身份认同概念和研究框架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从心理学视角界定了身份认同的概念;对身份认同的结构、测量、理论、影响因素等内容进行了综述;最后提出了未来关于身份认同研究的几点思考。
张淑华李海莹刘芳
关键词:身份认同哲学社会学心理学
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被引量:40
2016年
目的 了解沈阳市某大学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与手机依赖现况及其之间关系。方法 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对2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班为单位抽取沈阳市某高校大学生。结果共调查220人,男生73人(33.18%),女生147人(66.82%)。手机依赖检出率为33.64%,平均得分(42.81±11.24)分。其中大三学生得分为(47.21±12.27)分,高于其他年级(P〈0.05);手机依赖中的社交抚慰维度得分,男生为(6.75±2.76)分,低于女生;文科为(7.79±2.88)分,高于其他专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控制中的健康习惯维度得分,男生为(7.22±2.48)分,低于女生;大二为(8.48±2.58)分,高于其他年级;理科为(9.05±2.45)分,高于其他专业,抵御诱惑维度得分,理科为(12.57±2.10)分,高于其他专业;专注工作得分,大三为(8.63±2.41)分,高于其他年级,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机依赖组大学生在自我控制及其各维度的得分均高于非手机依赖组,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与手机依赖之间显著正相关(r=0.446,P〈0.05)大学生手机依赖和自我控制各因素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079~0.898之间(P〈0.01),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越差,对手机的依赖越强。
李雅鑫金玲张淑华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依赖自我控制能力
论隐性知识被引量:53
2004年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有效的知识管理,隐性知识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管理好隐性知识是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综合西方学者从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角度对隐性知识所作的不同程度的论述,笔者认为,隐性知识本质上是一种无意识的认知能力,是个体通过经验获得的、具有难以流动性的高度个人化的知识。
方华张淑华柳治仁蔡宇朱丽娜
关键词:知识管理隐性知识哲学心理学管理学
大学教师情绪劳动的影响因素及管理策略
情绪劳动做为第三类劳动已经引起各界学者重视和研究,大学教师作为高情绪劳动者,有效的情绪劳动是对大学教师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对大学教师工作质量的保障。第一、有效的情绪劳动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第二,有效的情绪劳动可以促进学...
黄瑞雪张淑华
关键词:大学教师情绪劳动影响因素管理策略
情绪智力对情绪劳动策略选择的影响研究
2017年
采用元分析方法探讨了情绪智力与情绪劳动策略的关系。共有57项研究符合元分析的标准,包括133个独立样本(N=55876)。元分析结果发现:整体上情绪智力与表层扮演不相关,与深层扮演和与自然表达均呈正相关。调节效应上,情绪智力测量工具的差异对情绪智力与深层扮演的关系没有显著影响;深层扮演策略测量工具对情绪智力与深层扮演的关系有显著影响;文化背景的差异对情绪智力与深层扮演的关系有显著影响,表现为东方文化中两者的相关高于西方文化。
王海雯张淑华
关键词:情绪智力
中学教师工作压力与工作投入的关系
2021年
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与资源保存理论,解释工作压力对情绪耗竭与工作投入的差异性影响,探索心理弹性作为个人资源的调节作用。采用经验取样法,通过对75名初中教师连续10个工作日的线上追踪调查,获得528个有效数据点。多层次分析结果表明:(1)每日挑战型压力与阻碍型压力均正向预测每日情绪耗竭,每日挑战型压力正向预测每日工作投入;(2)心理弹性(特质)对每日挑战型压力与每日工作投入的积极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但对每日阻碍型压力、挑战型压力与情绪耗竭之间关系没有显著影响。
张淑华王海雯
关键词:情绪耗竭心理弹性
企业营销员隐性知识分享行为的结构与测量研究
2013年
隐性知识的分享是组织实现竞争优势的关键,为了更好地研究隐性知识的分享,研究以企业营销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隐性知识分享行为隐性知识分享的核心变量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对10名企业营销员进行BEI访谈、资料编码,经专家讨论,编制了企业营销员隐性知识分享行为问卷。对171份有效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企业营销员隐性知识分享行为是3因素结构言语启发、经验介绍,以身示范;对221份有效问卷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进一步证明问卷结构的合理性;对信度、效度等测量学指标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企业营销员隐性知识分享行为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张淑华金玲
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分化的认知基础——社会比较策略视角被引量:3
2017年
以332名新生代农民工为被试,从社会比较的视角,探讨威胁情境下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比较策略与身份选择的关系。研究采用了虚拟创设威胁情境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测查了不同认同类型农民工比较策略使用的特点。结果表明:在威胁情境下,不同认同类型的农民工在比较策略的使用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城市人认同类型的农民工倾向于采用回避比较策略;农村人认同类型的农民工倾向于采用选择新的比较维度策略;模糊认同类型的农民工倾向于采用降低比较维度重要性策略。
张淑华王海雯刘芳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
大学新入职教师的角色认同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角色认同是新入职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提升大学新入职教师的角色认同是促进大学教师职业发展和专业成长的重要方面。促进大学新入职教师的角色认同不仅需要规避个人、学校和社会三方面不良因素的干扰,同时需要个人全面提升素质、学校完善教师培养体系和相关政策、社会继续加大对尊师重教的宣传教育。
张淑华李静静
关键词:角色认同
失业人员求职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基于沈阳市的一项研究被引量:15
2008年
对失业人员求职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开展失业人员求职培训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对272名失业人员的求职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1)环境变量对求职行为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经济压力和知觉到的就业机会对求职意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2)求职自我效能感和就业承诺对求职行为起到了显著的预测作用。求职自我效能感和就业承诺越高,求职行为的频率越高。(3)求职意向对求职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4)求职意向在求职自我效能感、就业承诺对求职行为的作用过程中中介作用显著;在知觉到的就业机会、经济压力和社会支持对求职行为的作用过程中中介作用不显著。
张淑华郑久华时勘
关键词:失业人员求职行为求职意向环境因素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