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小晋

作品数:42 被引量:175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1篇幽门螺
  • 10篇幽门螺杆菌
  • 10篇螺杆菌
  • 7篇溃疡
  • 7篇杆菌感染
  • 6篇幽门螺杆菌感...
  • 6篇螺杆菌感染
  • 6篇肝硬化
  • 5篇食管
  • 5篇消化性溃疡
  • 4篇抗炎
  • 4篇抗炎药
  • 4篇反流
  • 4篇非甾体
  • 4篇肝硬化患者
  • 3篇炎症
  • 3篇粘膜
  • 3篇十二指肠
  • 3篇肿瘤
  • 3篇甾体类

机构

  • 42篇北京积水潭医...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广州华侨医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创伤骨科...

作者

  • 42篇张小晋
  • 8篇梁学亚
  • 8篇贾绮宾
  • 7篇程远
  • 7篇王玘
  • 6篇吴改玲
  • 5篇蓝宇
  • 5篇陈绳武
  • 3篇胡伏莲
  • 3篇李笠
  • 3篇吴文静
  • 3篇宋丽清
  • 2篇赵英恒
  • 2篇甘毓麟
  • 2篇阴英
  • 2篇林庚金
  • 2篇袁爱力
  • 2篇李宪
  • 2篇杨昭徐
  • 2篇袁耀宗

传媒

  • 10篇北京医学
  • 6篇世界华人消化...
  • 6篇胃肠病学和肝...
  • 4篇中国医药导刊
  • 2篇胃肠病学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中国新药杂志
  • 2篇中国医刊
  • 2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心理与健康
  • 1篇2007年全...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5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9
  • 4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3篇1992
  • 1篇1990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肿瘤坏死因子在鉴别良、恶性腹水中的作用被引量:1
1999年
贾绮宾梁学亚张小晋陈绳武
关键词:腹水肿瘤坏死因子
保胃健治疗消化性溃疡和急性胃粘膜病变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效果被引量:2
1992年
30例消化性溃疡或者急性胃粘膜病变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用保胃健静脉注射20mg/次,2次/d,连用5d。显效率46.7%,总有效率90.0%,与西咪替丁治疗结果比较,显效率明显高于西咪替丁,但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
胡伏莲刘新光权刚李益农徐肇敏郭长吉戴希真吴铁镛张克俭甘毓麟张小晋张璐
关键词:西咪替丁上消化道出血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附68例报告)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 (RE)与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之间的关系。 方法 ①对 6 8例内镜检查诊断为RE的患者进行Hp检测。分为Hp感染组和Hp阴性组 ;② 38例患者进行食管下括约肌压力检测 ;③对Hp感染的RE患者予根除Hp的三联疗法 (PPI+两种抗生素 ) 2周 ,继续服PPI 6周。检查Hp根除情况 ;④Hp阴性的RE者 ,仅给予PPI治疗 8周。结果 ①RE者中Hp感染 38例 (5 5 .9%) ,Hp阴性 30例 (4 4 .1%) ,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② 38例行食管测压者示食管下括约肌 (LES)有不同程度的减低 ,其中Hp感染 17例 (4 4 .7%) ,Hp阴性 2 1例 (5 5 .2 %) ;③病理检查示中 重度慢性胃炎 35例 (5 1.5 %) ,Hp感染组中 2 1例 (5 5 .3%) ,其中萎缩性胃炎 2例 ;Hp阴性组中 14例 (4 6 .7%) ,其中萎缩性胃炎 5例 ;④Hp感染组根除Hp后 ,39.4 %(15例 )患者反酸、烧心、胸骨后烧灼感有不同程度的加重 ;Hp阴性组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 ①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Hp感染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GERD)的发病有必然的关系 ;②Hp感染、萎缩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三者之间似乎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③有Hp感染的GERD和RE患者 ,可以不必进行根除Hp的治疗。
张小晋程远王玘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炎症性肠病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01年
胡伏莲杨昭徐张小晋萧树东胡运彪许国铭江石湖袁耀宗林庚金袁爱力赵英恒杨见权孙贵华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药物治疗
非幽门螺杆菌非NSAID药物相关性溃疡被引量:2
2007年
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和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已被公认为消化性溃疡的两个最主要的病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表明,非H pylori和非NSAID溃疡的发生比例正在逐渐增加.这可能与H pylori感染率的降低以及临床规范的根除H pylori治疗有关,同时也与使用NSAIDs时注意防范其对胃肠道的损害有关.非H pylori和非NSAIDs溃疡病与胃酸分泌变化、胃排空异常、胃黏膜防御机制下降、应激、吸烟、遗传以及其他慢性疾病有关.在治疗上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仍然是主要的手段.对这类溃疡病治疗上应更积极.
张小晋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非甾体类抗炎药消化性溃疡
肝-肺综合征与蜘蛛痣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关系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研究肝硬化发生肝一肺综合征(HPS)与蜘蛛痣及低氧血症、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总结了55例肝硬化患者并与22例健康人作对照。方法55例肝硬化患者中除22例做了肺功能检查外,均做血气分析、肝功能、腹部B超及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结果肝硬化患者的肺功能和对照组比较有明显下降(P<0.05~0.01);蜘蛛痣阳性组肺功能和蜘蛛阳痣阴性组比较有明显下降(P<0.05~0.01);蜘蛛痣阳性组其低氧血症、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蜘蛛痣阴性组(P<0.05);肝功能分级childC级患者肺功能明显低于ChildA、B级患者(P<0.05~0.01)。结论肝-肺综合征可发生于肝硬化的任何阶段,不仅影响小血管和毛细血管,也累及中等度血管,特别是合并蜘蛛痣阳性的肝硬化患者,更应该警惕肝-肺综合征的发生。目前,肝移植被认为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梁学亚贾绮宾张小晋张小磊李宪
关键词:肝-肺综合征蜘蛛痣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胃食管返流与慢性呼吸道疾病被引量:2
1992年
自从1948年Simpson报告了一患者死于麻醉后的吸入性肺炎后,长期以来,人们已认识到食道内容物吸入引起肺炎、肺脓肿,其结果为局部纤维化和支气管扩张。目前又普遍认识到胃食管返流(gastroesophageal
张小晋
关键词:胃食管返流呼吸道病
慢性胃疾患胃粘膜微量元素检测分析及其临床意义初探
1996年
慢性胃疾患胃粘膜微量元素检测分析及其临床意义初探张小晋,宋丽清为了探讨微量元素与胃疾病的关系,我们测定了40例慢性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的胃粘膜组织中5种微量元素(铜、铁、锌、钙、镁)的含量,并进行分析。资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病例组采用机械抽样法,选...
张小晋宋丽清
关键词:胃疾病微量元素胃粘膜
肝癌、肝硬化患者血清TNF-α,IL-2,sIL-2R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8
2002年
目的 了解原发性肝癌、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2 (IL 2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水平的变化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原发性肝癌 33例 ,肝炎后肝硬化 6 0例。分为肝癌组 33例 ,肝硬化代偿期组 30例 ,肝硬化失代偿期组 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TNF α、IL 2、sIL 2R水平。肝癌组患者追踪 2月至 2年 ,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  1 原发性肝癌组血清TNF α、sIL 2R水平明显高于各期肝炎后肝硬化组 ,而血清IL 2水平较各期肝炎后肝硬化组显著降低。 2 肝硬化失代偿期组血清TNF α、sIL 2R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代偿期组 ,而肝硬化失代偿期组IL 2水平低于肝硬化代偿期组。 3 原发性肝癌组经有效手术治疗及导管化疗者血清TNF α及sIL 2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IL 2则较前升高 ,而未经有效治疗或治疗时已是晚期者TNF α及sIL 2R水平逐渐升高 ,IL 2则逐渐降低。结论 本文提示原发性肝癌及肝炎后肝硬化与TNF α、IL 2及sIL 2R有密切相关性。TNF α、IL 2及sIL 2R水平的变化有助于了解肝硬化的进展情况 ,早期发现恶性肿瘤并决定治疗的预后。
贾绮宾梁学亚吴改玲张小晋陈绳武马银龙
关键词:肝癌肝硬化IL-2SIL-2R
110例肝硬化病人转归分析
2003年
目的:为了了解肝硬化转归的相关因素,我们将五年来在我院住院诊治的110名肝硬化患者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方法:回顾性肝硬化病人的初诊年龄;复诊次数;肝硬化病因;肝功能损害的程度(child分级);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以及病人死亡的情况及原因,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进行分析。结果:1.110例患者平均年龄58.8岁。男女性两组的年龄差别无显著性(P>0.05)。2.肝硬化的主要病因为病毒性肝炎。3.第一次就诊时肝功能损害程度:①Child C级58.0%;②Child B级,38.2%;③Child A级3.6%。其中出院者中,BiL异常41.3%;死亡者中,BiL异常76.7%,两者差异较显著(P<0.01)。4.病人转归情况:11O例患者中,1次或多次住院后好转出院的患者为的69.1%(76/110);1次或多次住院后,死亡的患者为27.3%(30/110)。5.并发症及其转归:①消化道出血37.3%(37/110人);②感染30.9%(30/110人),其中颅内感染5例;③肝性脑病18.3%(20/110人);④原发性肝癌15.5%(17/110);⑤肝肾综合征12.7%(14/110);⑥其它合并症11.8%(13/110)。其中好转出院的病人中有并发症的占51.3%(41/80);死亡患者中存在有并发症的占93.3%(38/30)。两者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1)。6.死亡原因:1)肝性脑病40%(12/30);2)消化道出血26.7%(8/30);3)肝肾综合征10%
张小晋宋立清
关键词:肝硬化转归病因并发症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