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如根

作品数:11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橡塑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理学
  • 4篇化学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9篇苯胺
  • 8篇聚苯
  • 8篇聚苯胺
  • 4篇电致变色
  • 4篇原位聚合
  • 3篇电致变色性能
  • 3篇PANI
  • 2篇邻苯
  • 2篇邻苯二胺
  • 2篇聚苯胺薄膜
  • 2篇二胺
  • 2篇分散聚合
  • 2篇复合膜
  • 2篇苯二胺
  • 1篇导电性
  • 1篇电导
  • 1篇电导率
  • 1篇电容
  • 1篇电容器
  • 1篇电致变色材料

机构

  • 11篇青岛科技大学

作者

  • 11篇张如根
  • 10篇吴其晔
  • 7篇范海军
  • 5篇孙雪丽
  • 5篇温时宝
  • 4篇宫超坤
  • 4篇陶雪钰
  • 3篇李国伟
  • 2篇魏琦

传媒

  • 3篇功能高分子学...
  • 2篇塑料
  • 2篇现代塑料加工...
  • 1篇塑料科技
  • 1篇2008年全...

年份

  • 2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反应条件对原位聚合聚苯胺薄膜性能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利用分散聚合法,在玻璃基体表面原位聚合沉积得到透明导电聚苯胺(PANI)薄膜,考察了反应条件对PANI薄膜形貌、电导率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选用冰水浴(0℃),氧化聚合反应温和,薄膜质量高;氧化剂APS(过硫酸铵)加入方式的细化,有利于改善薄膜的表观形貌和电导率;利用硅烷偶联剂OTS(十八烷基三氯硅烷)处理玻璃表面,得到的PANI薄膜更加细密均匀,电导率也显著提高;换用磷酸为掺杂酸,得到的PANI薄膜表观质量差,电导率低。
李国伟温时宝孙雪丽张如根范海军吴其晔
关键词:聚苯胺原位聚合
PANI在玻璃基体表面的生长成膜过程被引量:5
2008年
采用分散聚合法,在玻璃基体表面原位生长聚苯胺制得高电导率(10-3S/cm)、微纳米级的聚苯胺薄膜。通过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以及接触角分析研究聚苯胺在玻璃基体表面成膜的驱动力和过程。结果表明:成膜的驱动力是聚合过程中产生的活性中间体与基体间的强吸附力。活性中间体主要是苯胺的二聚体、三聚体等短链小分子,它们与基体间的作用为分子间力作用,属物理吸附。聚苯胺在玻璃基体表面成膜的过程符合吸附生长模式,膜的厚度存在饱和值。
范海军张如根宫超坤陶雪钰吴其晔
关键词:聚苯胺原位接触角成膜过程
高氯酸掺杂原位沉积聚苯胺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以高氯酸为介质酸,PVA为空间稳定剂,采用分散聚合方法,在玻璃表面原位沉积制得光滑半透明聚苯胺薄腰。研究了分散体系的反应过程、薄膜的表观形貌和微观结构、膜厚的影响因素、薄膜的电导率以及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构成薄膜的聚苯胺粒子呈球型或椭球型;薄膜具有三级结构特征;高氯酸不仅作为介质酸,同时作为掺杂剂;薄膜的结晶性能不佳;薄膜厚度与介质酸的浓度并非线性关系;薄膜的电导牢处于半导体水平;电导率大小与无机介质酸的酸性强弱有一定关系,与表面形貌关系更为紧密;高氯酸掺杂聚苯胺薄膜在67.3℃时开始脱掺杂,在277.2℃脱除完全。
范海军宫超坤张如根魏琦陶雪钰吴其晔
关键词:聚苯胺薄膜高氯酸掺杂分散聚合
原位聚合沉积苯胺/邻苯二胺共聚物薄膜及其电致变色性能
本课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号:50390090)之一部分。 作为一种重要的导电高分子,聚苯胺(PANI)具有合成简单,环境稳定性好及电导率高等优点。为提高PANI薄膜电致变色性能,拓宽其应用范围,选...
张如根
关键词:苯胺电致变色性能
文献传递
分段控温原位聚合沉积法制备苯胺-邻苯二胺共聚物薄膜
2010年
提出在玻璃基体表面原位聚合沉积制备苯胺-邻苯二胺(An-oPD)共聚物薄膜的一种方法:分段控温法,即高温预聚(高水浴温度)、低温聚合(冰水浴)。该法可在缩短聚合反应时间的同时避免暴聚现象,提高成膜效率,所得共聚物薄膜形貌特征优异、膜厚均匀;该法可制得饱和厚度120 nm,电导率9.16×10-2S/cm的An-oPD共聚物薄膜,具有与均聚PAn薄膜不同的电致变色性能。
温时宝张如根李国伟吴其晔
关键词:聚苯胺邻苯二胺原位聚合
PVP对原位沉积PANI/PI结构和导电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采用分散聚合体系,在聚酰亚胺(PI)基体表面原位沉积聚苯胺(PANI)制备高导电的PANI/PI/PANI复合膜。结果表明,空间稳定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对PANI粒子的稳定效应主要对大粒子起稳定作用;基体表面致密膜层主要由PANI小粒子堆砌形成。基体表面为质子酸(盐酸)掺杂的PANI膜层,膜中不含有PVP。采用高相对分子质量PVP作为稳定剂、增大PVP浓度可使复合膜表面结构致密。
张如根温时宝孙雪丽范海军吴其晔
关键词:聚乙烯吡咯烷酮
玻璃基体表面原位生长PANI薄膜的微纳米结构与导电性能被引量:3
2008年
采用分散聚合方法在玻璃基体表面制备得表面光滑聚苯胺(PANI)导电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氧化剂过硫酸铵(APS)加入方式、质子酸环境对制得膜形貌的影响。通过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玻璃基体表面导电PANI膜的结构。结果发现:采用滴加APS方式可制得致密PANI膜;本身黏度较大的无机含氧酸(高氯酸、磷酸)与PVP稳定剂并用时会使体系黏度增大,无法制得导电薄膜(高氯酸、PVP体系)或只能得到有缺限的膜(磷酸、PVP体系)。紫外分析证实玻璃基体表面是掺杂态PANI膜,红外分析表明PANI膜结构中不含有稳定剂PVP。膜的电导率数量级在10-3S/cm,电导率高低与形貌好坏存在一致性。
范海军张如根宫超坤陶雪钰吴其晔
关键词:聚苯胺
分散聚合原位沉积法制备PANI/PI/PANI三层复合膜
以聚酰亚胺(PI)流涎膜为基体(膜厚为50um,美国杜邦公司),采用分散聚合原位沉积法在流涎膜表面沉积聚苯胺膜,得到三明治型“聚苯胺/聚酰亚胺/聚苯胺”复合膜。分散聚合体系中加入空间稳定剂PVP使复合膜表面聚苯胺层的外观...
吴其晔范海军张如根孙雪丽
关键词:分散聚合复合膜薄膜电容器电致变色材料
文献传递
原位聚合沉积聚苯胺薄膜及其电致变色性能被引量:10
2007年
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以水溶性高分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空间稳定剂,直接在玻璃基体表面聚合沉积导电聚苯胺(PANI)薄膜。用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四探针电导率测试仪和热重分析仪(TG)对聚苯胺膜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测试了薄膜的电致变色性。结果表明:盐酸掺杂聚苯胺薄膜呈翠绿色,薄膜厚115 nm,表面电导率为4.6×10-3S/cm。电致变色实验中聚苯胺电极电位在-6^+6 V循环变化时,薄膜颜色在黄绿和蓝绿间可逆变化。电致变色前后聚苯胺薄膜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随着电极电位的降低,极化子峰发生红移,说明聚苯胺分子链中醌式结构单元被还原,聚苯胺薄膜质子化程度提高。
张如根陶雪钰魏琦宫超坤吴其晔
关键词:聚苯胺薄膜原位聚合电致变色
原位聚合沉积制备聚苯胺/聚酰亚胺/聚苯胺复合膜被引量:6
2009年
以聚酰亚胺(PI)膜为基体,采用分散聚合原位沉积方法制得聚苯胺/聚酰亚胺/聚苯胺(PANI/PI/PANI)三层复合膜。复合膜表面PANI层外观质量优异,电导率达10^0S/cm。实验结果表明:加入高浓度空间稳定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调整氧化剂(过硫酸铵,APS)和介质酸(盐酸)的用量可制得表面质量和电导率高的复合膜。较适宜的反应条件为稳定剂质量浓度4%,APS与苯胺(An)的物质的量比为2:4,盐酸浓度为0.5mol/L。
温时宝张如根孙雪丽范海军吴其晔
关键词:原位聚合聚苯胺聚酰亚胺电导率复合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