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亚男

作品数:4 被引量:7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多发
  • 2篇多发性
  • 2篇多发性骨髓瘤
  • 2篇骨髓
  • 2篇骨髓瘤
  • 1篇弹力
  • 1篇蛋白
  • 1篇凋亡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血浆
  • 1篇血浆置换
  • 1篇血浆置换术
  • 1篇血浆置换治疗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弹力图
  • 1篇抑制剂
  • 1篇用血
  • 1篇置换术
  • 1篇制剂

机构

  • 4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4篇张亚男
  • 4篇傅云峰
  • 3篇桂嵘
  • 3篇刘竞
  • 2篇刘凤霞
  • 2篇马金旗
  • 2篇赵国胜
  • 2篇高萌
  • 1篇张帆
  • 1篇张军华
  • 1篇黄蓉

传媒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血栓弹力图在住院重症患者临床合理用血中的应用被引量:54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临床重症患者合理用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湖南省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治的有潜在大量输血可能的100例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血常规指标、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及TEG参数,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比较TEG检测前后临床申请的血制品成分及量,同时评价TEG与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对出血患者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100例重症患者中男性51例,女性49例;年龄35—70岁,平均(54.0±12.5)岁。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R值呈正相关(r1=0.380、P1=0.010,r2=0.490、P2:0.002);纤维蛋白原(FIB)与MA值呈正相关(r=0.390、P=0.020),与K值呈负相关(r=-0.310、P=0.040);血小板计数(PLT)与仪角、MA值呈正相关(r1=0.510、P1=0.002,r2=0.650、R=0.001);D-二聚体与TEG各参数均无相关性。对用血栓弹力图普通杯(TEG—CK)检测后高度怀疑肝素残留的22例患者进行肝素酶杯(TEG—CKH)复测,R值、K值较TEG—CK检测值明显下降[R值(min):11.4±4.9比28.6±22.4,K值(min):4.4±2.7比18.5±14.7,均P〈0.05],α角、MA值较TEG—CK检测值明显增加(α角(°):44.8±17.2比22.6±18.8,MA值(mm):48.7±15.8比28.8±23.2,均P〈0.05];复测后建议输注血制品的例数、成分和用量均有显著差异[需输注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者分别由18、7和3例增减为5、7、5例,输血浆量(mL)由600.00±256.10减至150.00±70.71,输血小板量(U)由1.00±0.46减至0.50±0.28,输冷沉淀量(U)由4.00±0.99增至8.60±2.07,均P〈0.05]。78例体内无肝素残留患者的TEG指导用血量较检测前申请用量也有显著差异(输血浆量(mL)由422.66±197.79减至241.67±210.22,输血小板量(U)�
傅云峰赵国胜高萌张亚男马金旗刘凤霞黄蓉桂嵘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重症患者合理用血
mTORC2信号通路与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
2014年
多发性骨髓瘤目前仍是一种无法治愈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蛋白组学等生物技术的发展,对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提出更侧重于微环境和细胞因子网络的靶向治疗。最近肿瘤生物学研究表明,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2(mTORC2)的活性对一些肿瘤细胞的转移和活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却对正常细胞无影响,且关于mTORC2及其功能调控仍存在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就mTORC2信号通路和多发性骨髓瘤的靶向治疗前景作一综述。
张亚男傅云峰刘竞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MTOR抑制剂
共同抑制mTORC2和热休克蛋白90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讨共同抑制mTORC2信号通路和热休克蛋白90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AKT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雷帕霉素(20nmol/L)、17-烯丙胺-17-脱甲氧格尔德霉素(17-AAG)(600nmol/L)分别及两药联合处理MM细胞株U266、KM3细胞0、8、24、48h,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blot法检测其对p-AKT(ser473)、P—AKT(thr450)、P.S6($235/236)及AK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雷帕霉素、17一AAG分别及两药联合后均可抑制U266、KM3细胞增殖,尤以联用后抑制作用最为明显(P值均〈0.05);均可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期,尤其在作用48h时周期阻滞最明显(P值均〈0.01);处理48h后空白对照组、雷帕霉素组、17-AAG组、两药联用组KM3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2.21±0.89)%、(18.88±1.83)%、(21.04±0.60)%、(60.07±2.13)%,U266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8.72±0.15)%、(16.45±0.65)%、(17.14±0.59)%、(54.25:t=1.76)%,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药联用组促凋亡作用更为明显(P值均〈O.01)。雷帕霉素作用48h后可抑制mTORC2信号通路;单用雷帕霉素或17-AAG时可降低AKT蛋白的表达,两药联用作用更为明显(P值均〈0.01)。结论共同抑制mTORC2和HSP90活性可降低AKT蛋白的表达,在体外可明显促进MM细胞株U266、KM3细胞的凋亡。
傅云峰张亚男张帆刘竞桂嵘
关键词:雷帕霉素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
重症肝炎患者血浆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3
2016年
目的评价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9名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PE)组:39名,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行血浆置换;对照组:30名,单纯内科综合治疗。于治疗前、后24 h检测PE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I)、直接胆红素(D-BILI)和总胆汁酸(TBA)等生化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变,评价整体疗效,并在统计分析患者病情分期、并发症与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疗效的关系后,做出临床评判。结果 1)PE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和肝功能生化指标分别为:PT(s)24.5±9.19 vs17.8±6.71、TT(s)16.6±3.87 vs 17.9±11.82、ALT(U/L)281.2±271.16 vs 69.4±91.97、AST(U/L)285.8±247.91vs 64.8±43.94、T-BILI(μmol/L)407.0±178.99 vs 238.2±143.76、D-BILI(μmol/L)316.1±131.09 vs 167.4±110.85、TBA(μmol/L)141.7±83.56 vs 140.6±86.26;2)总体有效率(%),PE与对照组为56.41 vs 30.00,其中早、中、晚期的重型肝炎有效率分别为81.25 vs 41.67、53.85 vs 40.00、20.00 vs 12.50(P<0.05);3)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PE与对照组分别为70.00 vs 40.00。结论 PE是治疗重型肝炎的1种安全、有效方法;对于早期重症肝炎患者疗效优于中晚期重症肝炎患者,对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内科综合疗法。
高萌傅云峰张亚男刘竞赵国胜马金旗刘凤霞张军华文贤惠桂嵘
关键词:重症肝炎血浆置换术人工肝安全输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