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莉华
- 作品数:72 被引量:407H指数:11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常州四药临床药学科研基金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人血浆多西他赛浓度方法学评价及其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对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人血浆多西他赛浓度方法学进行评价。方法:测定10例乳腺癌患者血浆多西他赛的浓度,应用NCCLS标准化评价方案分析测定方法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回收率和抗干扰试验等。结果:多西他赛低、中、高3个浓度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3.4%,1.5%,1.0%;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5.5%,2.4%,1.8%;平均回收率为100.49%。检测线性范围为75~1 000 ng·mL^(-1)。分别用UPLC-MS/MS法和胶乳免疫比浊法进行比对,线性回归方程为y=0.978x-1.18,相关系数r=0.998 0,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方法存在良好相关性。与多西他赛联合使用的药物,如奥沙利铂、阿霉素等,药物质量浓度为100 mg·mL^(-1)时,交叉反应率≤0.1%。类风湿因子≤1 200 IU·L^(-1),胆红素≤146 mg·dL^(-1),血红蛋白≤7.5 g·L^(-1),三酰甘油≤3 185 mg·dL^(-1)时对测定结果没有干扰。结论:胶乳免疫比浊法测定人血浆多西他赛浓度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多西他赛的临床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 贾萌萌张俊左莉华孙志张晓坚朱振峰
- 关键词:多西他赛免疫比浊法治疗药物监测
- 基于UHPLC-Q-Orbitrap HRMS的参松养心胶囊化学成分识别及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为系统研究复方中药制剂参松养心胶囊的化学成分组成,同时探讨其发挥疗效的主要作用机制与疾病类型。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Orbitrap HRMS)对参松养心胶囊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定性分析,色谱柱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 1.7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甲酸水(B)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L·min^-1。通过捕捉未知化合物的精确分子质量及多级碎片离子信息,同时与标准品进行比对,并结合相关参考文献以及Mass Bank等网络数据库信息从而实现对未知物的准确快速定性。在此基础上,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药物成分进行靶标预测、功能研究及疾病富集,从而阐明其主要作用机制。结果:从参松养心胶囊中共鉴定出化合物39种,基于鉴定的化学成分共得到潜在靶标190个。靶标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参松养心胶囊主要从对血管内皮、血管平滑肌、心肌、炎症以及血小板等方面,综合发挥其活血通络、益气养阴、清心安神的功效。结论:本研究结合UHPLC-Q-Orbitrap HRMS质谱分析与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为参松养心胶囊的有效成分识别、质量标志物的筛选及明确其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 周霖孙志孙志师莹莹左莉华李卓伦左莉华李砺锋张丽媛薛文华薛连平张丽媛薛文华
- 关键词:参松养心胶囊HRMS
- 基于UHPLC-Q-Orbitrap HRMS整合网络药理学的复方伤痛胶囊化学成分识别及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系统研究复方伤痛胶囊的主要化学成分,并探讨其发挥药效的主要作用机制,为其药效物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UHPLC-Q-Orbitrap HRMS对复方伤痛胶囊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全面分析,色谱柱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50 mm×2.1 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甲酸水(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2 mL/min。根据化合物的一级、二级质谱信息,并与对照品或参考文献进行比对,以实现对药物的化学信息进行快速、精准识别。在此基础上,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药物的化学成分进行靶标分析、功能富集,初步筛选出药物的主要药效物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从复方伤痛胶囊中共鉴定出36个化学成分,靶标功能富集分析表明该药主要从调节血管内皮、血管平滑肌、影响血小板功能、促进能量供应、减轻炎症反应以及缓解疼痛等过程,从而发挥其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治疗作用。结论本研究采用UHPLC-Q-Orbitrap HRMS高分辨质谱分析结合网络药理学的方法,为复方伤痛胶囊的有效成分识别、质量标志物筛选以及潜在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重要参考。
- 曹辉王肖辉李卓伦李震左莉华金建文武婧康建康建孙志
- 关键词:HRMS异甘草素
-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丹灯通脑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研究
-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丹灯通脑胶囊治疗脑梗死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作用机制.方法:基于多种数据库及文献挖掘获得丹灯通脑胶囊所含化学成分,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和类药性(DL)≥0.18筛选潜在活性成...
- 师莹莹左莉华周霖李卓伦刘丽伟孙志张晓坚
- 关键词:脑梗死网络药理学靶点
- 有限采样法估算麦考酚钠药-时曲线下面积及其药动学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建立有限采样法估算霉酚酸(MPA)药-时曲线下面积的模型。方法 16例肾移植患者口服麦考酚钠肠溶片(EC-MPS)720 mg,q12 h,分别于术后第4天、第7天服药前及服药后0.5,1,1.5,2,3,4,6,8,10,12 h采集静脉血样3 m L,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紫外(UPLC-UV)分析方法测定MPA血浆浓度。以DAS 2.0版药动学软件进行药动学分析,MPA-AUC0-12 h按梯形法计算。用SPSS 17.0版软件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有限采样法多元回归模型,并计算相关参数。结果术后第4天和术后第7天MPA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分别为(6.93±6.51),(8.18±5.06)h(P>0.05);Cmax分别为(10.10±6.44),(17.26±11.67)mg·L^(-1)(P<0.05);AUC0-12 h分别为(32.47±15.53),(41.88±18.30)mg·h·L^(-1)(P<0.05)。观察到部分患者药-时曲线呈双峰,在服药后4~12 h出现第二峰,峰值较第一峰明显降低。发现任何单一时间点MPA血药浓度不能准确预测AUC0-12 h。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多个时间点MPA血药浓度与AUC0-12 h的相关性后,综合考虑选择0,4,1.5,8 h 4个时间点的MPA血药浓度来估算AUC0-12 h,计算公式为AUC0-12 h=6.207+C0×6.881+C4×2.388+C1.5×0.541+C8×4.252(r2=0.888),其预测值与实测值有很好的相关性(r2=0.918),相对预测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该研究建立的4点采样法多元回归模型可较好的预测MPA-AUC0-12 h,有利于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从而提高麦考酚钠合理用药水平,达到预测疗效和不良反应的目的。
- 李纳朱振峰丰贵文张俊贾萌萌左莉华张晓坚
- 关键词:霉酚酸药动学有限采样法
- 分散液相微萃取-HPLC法用于大鼠血浆中对香豆酸测定
- 2012年
- 目的建立了分散液相微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技术测定大鼠血浆中对香豆酸浓度。方法微萃取条件为:20μL 1-己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1-hextyl-3-methylimidazoliumhexafluorophosphate,[C6MIM][PF6])作萃取剂,80μL乙腈作分散剂,0.5 mol.L-1硫酸作酸化剂,萃取时间为1 min。结果在优化的萃取条件下,血浆中对香豆酸质量浓度在0.012~2.400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7 5),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9%(n=6),相对回收率为96.7%~101.6%,提取回收率为59.0%~70.4%。结论该方法适于血浆中对香豆酸浓度的测定。
- 刘健艺左莉华贾欣欣郭兴杰
- 关键词:分散液相微萃取离子液体对香豆酸血浆
-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的益心舒片中多种成分定量测定研究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建立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的益心舒片中多成分(绿原酸、芦丁、咖啡酸、阿魏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丹酚酸A、丹参酮Ⅰ、隐丹参酮、欧当归内酯A、丹参酮Ⅱ_A)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BEH C_(18)色谱柱(50 mm×2.1 mm,1.7μm),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2 m L/min;质谱采用ESI离子源,平行反应监测(PRM)的扫描方式进行检测。结果在优化的色谱质谱条件下,绿原酸、芦丁、咖啡酸、阿魏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丹酚酸A、丹参酮Ⅰ、隐丹参酮、欧当归内酯A、丹参酮Ⅱ_A分别在0.3~3.0、0.000 5~0.005 0、0.01~0.10、0.04~0.40、0.1~1.0、5.0~50.0、0.2~2.0、0.1~1.0、0.1~1.0、0.004~0.040、5.0~50.0μg/m L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精密度、重复性及稳定性良好;加样回收率在99%~102%,RSD均小于3%;本研究所测成分在各批次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依次为绿原酸217.80~502.25μg/g、芦丁0.50~0.59μg/g、咖啡酸8.45~13.54μg/g、阿魏酸2.61~3.56μg/g、迷迭香酸66.70~188.56μg/g、丹酚酸B 4 002.53~8 793.80μg/g、丹酚酸A 158.04~321.65μg/g、丹参酮Ⅰ 127.72~612.48μg/g、隐丹参酮75.56~285.70μg/g、欧当归内酯A 2.68~3.98μg/g、丹参酮Ⅱ_A 2 921.86~6 085.88μg/g。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且准确性好,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测定要求,可用于益心舒片中多种活性成分的快速测定;并为其质量评价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和参考。
- 孙志侯朋艺周霖姜晓芳左莉华刘新贾清泉康建张晓坚
- 关键词:丹酚酸A隐丹参酮
- UPLC-MS/MS法测定冠心舒通胶囊中多种活性成分的含量及药物质量评价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冠心舒通胶囊中11种活性成分含量的UPLC-MS/MS分析方法,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技术综合评价其药物质量。方法采用UPLC-MS/MS法分析检测,色谱柱为Acquity UPLCBEH C_(18)(50 mm×2.1 mm,1.8μm)柱,流动相为乙腈-体积分数0.1%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 L·min^(-1);ESI正、负离子同时采集,除熊果酸为选择离子监测(selected ion monitor,SIR)外,其余10种成分均为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多批次冠心舒通胶囊含量测定结果采用多元数据处理软件SIMCA14.0进行主成分分析,并评价其质量。结果在优化的色谱质谱条件下,丹参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丹酚酸A、丹参酮I、隐丹参酮、丹参酮IIA和熊果酸分别在质量浓度10.0~100.0 mg·L^(-1)、45.0~450.0 mg·L^(-1)、3.0~30.0 mg·L^(-1)、1.0~10.0 mg·L^(-1)、9.0~90.0 mg·L^(-1)、100.0~1 000.0 mg·L^(-1)、10.0~100.0 mg·L^(-1)、10.0~100.0 mg·L^(-1)、25.0~250.0 mg·L^(-1)、9.0~90.0 mg·L^(-1)和3.0~30.0 mg·L^(-1)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6);加样回收率为98%~101%;10批冠心舒通胶囊平均含量分别为1.269、2.708、0.359、0.141、1.125、14.951、0.664、0.787、2.489、0.681和0.249 mg·g^(-1)。结论作者建立的UPLC-MS/MS法可用于冠心舒通胶囊中多种主要活性成分的快速测定;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批次冠心舒通胶囊总体质量较为稳定,结果分析使用的主成分分析法可从整体上综合评价药物质量,为冠心舒通胶囊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和数据处理方法。
- 左莉华胡玉荣胡玉荣周霖姜晓芳孙志康建姜晓芳
- 关键词:UPLC-MS/MS冠心舒通胶囊活性成分主成分分析
- 基于U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的复方血栓通胶囊质量控制研究被引量:17
- 2019年
- 目的:采用UPLC法建立复方血栓通胶囊的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其进行系统、全面和科学的质量评价。方法:采用Waters UPLC超高效液相色谱仪,ACQUITY UPLCHSS T3色谱柱,以乙腈-0. 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6 nm,建立10批次复方血栓通胶囊的指纹图谱。通过相似度分析并结合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模式识别技术对复方血栓通胶囊的总体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建立的指纹图谱共标定67个共有峰,经对照品进行化学指认并鉴定了其中的12个色谱峰。10批供试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 96,表明该药物总体质量较为稳定;但通过CA及PCA均发现不同批次药物质量之间仍然存在有微小差异,且主要分为两大类,最后进一步采用OPLS-DA筛选出了导致批次药物质量差异的7个共有峰。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分析方法科学、准确、可靠且简便易行,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可更加系统、全面地评价复方血栓通胶囊的药物质量。
- 周霖梁淑红孙志孙志赵灵灵张瑞左莉华李卓伦姜晓芳左莉华贾清泉康建张晓坚
- 关键词:复方血栓通胶囊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
- 五味子甲素对四氯化碳诱导小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23
- 2020年
- 目的:研究五味子甲素(SA)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水飞蓟素组(阳性对照,100 mg/kg)和SA低、高剂量组(20、40 mg/kg),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组小鼠均采用皮下注射CCl4法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建模成功后,各给药组小鼠灌胃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给药6周;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同法灌胃等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血清肝损伤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含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NOD样受体蛋白3(NLRP3)/核因子κB(NF-κB)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组织纤维化病变明显;血清肝损伤指标水平和炎症因子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中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胱天蛋白酶1、IL-1β、TGF-β1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NF-κB p65、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α(p-IκBα)/IκBα、p-Samd3/Smad3比值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小鼠肝组织纤维化病变均明显减轻;小鼠血清肝损伤指标水平和炎症因子含量以及肝组织中NLRP3/NF-κB和TGF-β/Smad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SA可有效减轻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小鼠的肝损伤和炎症程度,其可能是通过调节NLRP3/NF-κB和TGF-β/Smad3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抑制肝纤维化的作用。
- 王肖辉周霖杜秋争师莹莹荆自伟刘丽伟张俊张俊贾雪冬楚尧娟孙志楚尧娟康建孙志
- 关键词:肝纤维化五味子甲素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