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富
- 作品数:10 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定量荧光录井技术在油气开发中的应用——以辽河油田为例
- 2012年
- 与传统的荧光录井相比,定量荧光录井技术在及时准确发现和精确的落实油气显示以及评价油气层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和优势。文章通过定量荧光录井技术在辽河油田沈257块的油气评价中的应用实例,阐述了定量荧光录井技术在储集层评价和勘探开的指导作用。
- 孟宪富
- 关键词:定量荧光录井油气开发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自然地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探讨
- 2009年
- 自然地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课间实验和课后野外实习。本文从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高等院校素质培养的要求,探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教学新模式,通过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教学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 卢碧林毛治超孟宪富张建美
- 关键词: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 加强秦皇岛地质教学实习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被引量:1
- 2011年
- 秦皇岛野外地质教学实习是地质类专业学生步入地质殿堂的一个重要环节。野外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实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根据数十年来野外地质教学实习的实际体会,分析了我校及其它在秦皇岛开展地质实习高校的实习过程,总结了目前实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探讨了如何加强地质实习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
- 孟宪富
- 关键词:实践教学
- 《地球科学概论》实验教学改革与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被引量:1
- 2011年
- 《地球科学概论》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学习对于培养高素质的资源勘查专业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该课程的实验教学尤为重要,它是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桥梁。论文从实验教学模式、增加实验趣味性和生动性、培养学生对比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自己动手能力四个方面探讨了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
- 孟宪富
- 关键词:地球科学概论实验教学
- 双江油田核三段Ⅶ油组沉积微相及其储层研究
- 2009年
- 沉积微相研究是认识储层各种物性特征的重要基础。以岩心和测井分析资料为基础,通过对Ⅵ、Ⅶ油组的岩石类型及其组合、沉积构造、生物特征及粒度分布特征等沉积相标志的综合研究,确认目的层为一套扇三角洲沉积体。可进一步分为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两个亚相,其内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砂坝、远砂坝、席状砂及前三角洲泥微相。研究表明河口砂坝、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储层物性较好,远砂坝、席状砂砂体物性相对较好。反映了沉积微相对研究区储层物性特征起着重要作用。
- 孟宪富付玉丽李相明
- 关键词:沉积微相扇三角洲沉积
- 大冶矿山地质实习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与实习意义被引量:2
- 2015年
-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质学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固体矿产资源勘查评价的高级技术人才,建立专门针对固体矿产勘查、勘探的野外地质实习基地,对全面提高地质专业人才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矿山实习基地选址、实习基地建设的目的和任务及实习内容设置等方面,探讨了大冶矿山实习基地建设的条件和开展矿山地质实习的目的、意义。大冶建成的矿山地质实习基地,可以满足地质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将为地质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发挥巨大的作用。
- 李强肖传桃罗顺社孟宪富
- 关键词:地质学专业
- 鄂尔多斯盆地杏河地区长6油组不同微相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被引量:15
- 2009年
- 安塞油田杏河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期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储集岩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及三角洲前缘席状砂等微相沉积体。储集岩主要由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组成,根据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图像分析、常规物性、压汞分析及测井资料进行研究表明,该地区各微相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孔隙和原生粒间孔;次生孔隙主要是沸石、长石溶孔,少量岩屑及杂基溶孔。储层孔喉特征均为小孔隙微喉道;物性特征为低孔隙、低渗透的基本特点;排驱压力和饱和度中值压力较高,孔喉半径小且分选性较差,溶蚀作用对改善喉道连通性的效果不佳,孔隙结构参数总体较差。储层物性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较好,河口砂坝次之,三角洲前缘席状砂第三。
- 孟宪富陈堂锁洛跃雄张金张遂付玉丽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孔隙特征
- 野外地质教学改革与学生地质思维方法的培养被引量:3
- 2011年
- 野外地质实习是地质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学专业学生步入地质殿堂的一个重要环节。野外教学过程中,学生地质思维方法的培养一直是野外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改变传统地质教学模式,实习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多解性、整体性和发展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孟宪富
- 关键词: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地质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