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跃雄
- 作品数:7 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河流沉积相鉴别标志及特征比较研究被引量:12
- 2009年
- 以某盆地T湖地区为例,对上第三系和第四系沉积相进行分析比较,以录井、测井及钻井资料为基础,论述了研究区沉积背景、岩石类型、沉积粒度特征、沉积构造、古生物,砂体展布,识别出曲流河道、辨状河道、曲流河三角洲前缘、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河口坝、远砂坝等几种主要沉积微相类型并分析每种微相的沉积特征,比较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与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以及网状河三角洲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的不同之处,以此来对河流沉积相的类型和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与油气的关系进行研究。
- 吴婧洛跃雄黎成
- 关键词:河流相河流沉积
- 酸化解堵技术在安塞油田的适应性研究
- 安塞油田属特低渗透油田,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油层堵塞现象比较普遍,且比较严重,酸化解堵技术作为解堵措施之一,在安塞油田稳产增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措施效果好坏不一,受诸多因素影响。本文研究这些影响因素,并评价这些因素的权...
- 洛跃雄
- 关键词:储层伤害机理酸化解堵酸液体系
- 文献传递
- 安塞油田塞431井区长2油层沉积微相特征被引量:12
- 2007年
- 从区域地质背景出发,对岩心的颜色、岩石类型、沉积构造、生物特征及粒度分布等沉积相标志进行了综合研究,结合测井资料,认为安塞油田塞431井区长2油层沉积期主要为曲流河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环境。可进一步分为分流河道、边滩(点砂坝)、决口扇、天然堤及分流河道问洼地等五种沉积微相。对不同沉积微相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该区长2油层组沉积相模式,储集砂体以分流河道、边滩(点砂坝)砂体为主,决口扇、天然堤等次之。顺着物源方向,砂体连通性较好,物性较好,非均质性弱;垂直于物源方向砂体连通性、物性较差,非均质性强。
- 李相明黎成洛跃雄
- 关键词:安塞油田长2油层沉积微相
- 鄂尔多斯盆地杏河地区长6油组不同微相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被引量:15
- 2009年
- 安塞油田杏河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期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储集岩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及三角洲前缘席状砂等微相沉积体。储集岩主要由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组成,根据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图像分析、常规物性、压汞分析及测井资料进行研究表明,该地区各微相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孔隙和原生粒间孔;次生孔隙主要是沸石、长石溶孔,少量岩屑及杂基溶孔。储层孔喉特征均为小孔隙微喉道;物性特征为低孔隙、低渗透的基本特点;排驱压力和饱和度中值压力较高,孔喉半径小且分选性较差,溶蚀作用对改善喉道连通性的效果不佳,孔隙结构参数总体较差。储层物性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较好,河口砂坝次之,三角洲前缘席状砂第三。
- 孟宪富陈堂锁洛跃雄张金张遂付玉丽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孔隙特征
- RMT测井技术在安塞油田的应用被引量:2
- 2011年
- 安塞油田已开采20多年,部分区块已进入开发中后期,产量下降较快,综合含水较高。为了搞清剩余油的分布状况,以利于进一步挖潜,于2004年引进RMT测井技术。目前已测试11口油井,依据测试结果,对其中7口油井采取了调整注水量、隔采及射孔等措施,老油井平均单井日增油0.6t,1口侧钻井投产后日产油5.14t,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践证明,RMT测井技术在安塞油田过套管测量含油饱和度方面适应性较好,能为老油田挖潜提供可靠保证。
- 洛跃雄黎成李莉陈令
- 关键词:测井技术剩余油饱和度
- 扶余油田水驱转注蒸汽驱提高采收率试验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从扶余油田东区油藏参数、原油粘度、高温相渗、驱油效率及波及系数等方面论证了扶余油田水驱转注蒸汽开发的可行性,同时在优化注蒸汽技术参数研究基础上,在扶余油田东九区开展了先导试验,取得了比较好的试验效果,为注水开发油田转变开发方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新的思路。
- 庄淑兰洛跃雄
- 关键词:扶余油田注蒸汽开发
- 安塞油田王侯杏地区长6砂岩储层特征被引量:7
- 2008年
- 安塞油田王侯杏地区长6储集岩主要由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组成,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孔隙结构、岩心、测井分析化验资料进行研究表明,该地区砂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原生粒间孔和次生孔隙,包括粒间溶孔、粒内溶孔、胶结物溶孔;储层孔喉特征为小孔隙微喉道;物性特征为低孔隙、低渗透的基本特点,微裂缝对改善储层孔隙渗透性贡献不大;排驱压力和饱和度中值压力较高,孔喉半径小且分选性较差,歪度细,溶蚀作用对改善喉道连通性的效果不佳,孔隙结构参数总体较差。储层质量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的综合影响,其中,由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最有利储层发育的微相,河口砂坝次之,三角洲前缘席状砂第三。
- 李相明洛跃雄黎成余存
- 关键词:安塞油田延长组三角洲前缘储层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