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杰

作品数:53 被引量:78H指数:4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文化科学
  • 5篇历史地理
  • 2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26篇教育
  • 8篇学记
  • 8篇《学记》
  • 7篇教师
  • 5篇学术
  • 5篇文化
  • 5篇教育史
  • 5篇教学
  • 4篇之学
  • 4篇教育理论
  • 3篇第三条道路
  • 3篇为己之学
  • 3篇文本
  • 3篇教育史分会
  • 3篇教育政策
  • 2篇新中国
  • 2篇兴学
  • 2篇学科
  • 2篇中国古代教育
  • 2篇社会

机构

  • 49篇山西大学
  • 6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49篇孙杰
  • 5篇刘海燕
  • 4篇刘莉萍
  • 1篇刘晓敏

传媒

  • 5篇河北师范大学...
  • 5篇高教探索
  • 4篇天津师范大学...
  • 4篇社科纵横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江苏高教
  • 3篇学术探索
  • 2篇教育理论与实...
  • 2篇教师教育研究
  • 2篇教育史研究
  • 1篇成人教育
  • 1篇教育研究
  • 1篇课程.教材....
  • 1篇高等教育研究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高教发展与评...
  • 1篇教育科学文摘
  • 1篇当代教育与文...
  • 1篇中国教育科学...
  • 1篇江汉学术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10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1
  • 2篇2009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域、权力与文化:程颢晋城兴学研究
宋英宗治平四年,程灏任晋城县令,正句读、明理义、教乡民、办乡校的三年为政举措,在晋城本地以及相邻县域(高平、陵川)形成了浓郁的兴学重教的社会文化氛围。程颢在晋城的兴学活动历经元、明、清三代的朝代更迭,通过祠堂祭祀的文化仪...
孙杰
教师权威重塑的第三条道路
2011年
教师权威是学校教育权威的集中体现,其具体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和管理以及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和服从。教师权威是维持教育教学秩序,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适当的教师权威不仅是开展学校教育活动的必要前提,而且为师生双方的相互发展提供了可能。同样,教师权威也是实现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实现学生社会化的重要保障。
孙杰
关键词:教师权威学生社会化社会主流价值观教育权威教学秩序
教育的旁证:《论语》中的“他者”印象
2018年
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语活动构成了《论语》语义世界的思想主体和精神主体。在《论语》所记载的言语活动中,除孔子及其弟子们所组成的"自我"话语系统之外,还存在包括在场的和缺席的"他者"以及介于二者之间归隐的"他者",他们以或现或隐的存在状态完善了《论语》主体的"自我"精神世界。以"诸侯""或曰""隐者"为代表的"他者"经过孔子弟子们精心遴选走进了《论语》的精神世界,其是儒者自我的内在的"他者",是一种以主体异化的身份形式而存在着的"他者"。正是因为有了"他者"的存在,孔子才能够在精神世界的层面以诗意般的烂漫栖息于诸子之上。
孙杰
关键词:孔子《论语》他者
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理论终结--评《教育工学:教育理论向实践转化的理论探索》
2017年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问题,既是一个教育研究绕不过去的“老话题”,更是一个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者需要共同跨越的“鸿沟”。刘庆昌教授最近出版的专著《教育工学:教育理论向实践转化的理论探索》,是其基于十余年对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问题系统性思考的学术结晶,就如何“跨越教育理论与实际之间的鸿沟”提出了基于工学的理论探索。本书认为“教育工学是教育学与教育互动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对教育学学科体系来说是一种补缺,对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和谐是一种福音。它要向与教育有关的人们传递一种信息,
孙杰
关键词:教育理论家工学教育实践教育互动
由孝而教:古代教育智慧之中国式表达
2023年
孝是子对老的责任与义务及其承负关系,也可以理解为是父对子的教及子对父的孝,孝与教(效、学)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意义关系。庠是兼具养老与教育的场所,养老即孝,孝与教相辅而相成。敬敷五教与良知良能是教由孝而生的事理和学理依据;德以孝为本,则体现为孝悌是实现明人伦教育目的和至德要道教育内容的根本。以亲密关系共同体为依托的古代教育,实现了社会教化与个体修身之间的家国同构。子对父有限度的谏诤行为,使源于父慈子孝的师生关系始终贯穿着道德理性精神。这就是由孝而教的中国古代教育智慧的意蕴所在。
孙杰
《学记》中年考校制之考证及其历史演变
2018年
《学记》之中年考校制是先秦社会学校教育考校制度的生动写照,既体现了先秦对于"年"(年龄)的整体认知,又反映了先秦学校教育对于学者在"业"和"道"方面的考核要求。从东汉郑康成开始,历代《礼记》考释者都对《学记》之中年考校制进行考证。古代学者对于中年考校制的注释和考证,既是对《礼记》考释研究的学术传承和创新,也是对先秦学校教育考校制度的学术探讨和论证。中国古代社会官学教育体系的建立、发展和完善,则是从学校教育实践层面不断丰富和完善了《学记》中年考校制度之教育理想。近代社会以来,以"中—西"二维思维模式来打破中国封建文化的"一元"思维模式,从学习、引进西方现代教育借此来实现"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救亡图存目的,就是开明官僚和知识精英面对国内外困局所作出的艰难抉择。《学记》之中年考校制的经典重释以及官办新式学堂的创建,就是近代社会思维模式转变在教育领域的真实写照。《癸卯学制》的颁布意味着《学记》之中年考校制的制度终结,《学记》中年考校制从先儒理想变为教育现实。
孙杰
关键词:《学记》历史演变
《学记》文本评述术语的发生学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中国学术范式历经从传统学术范式向现代学术范式的历史变迁,《学记》文本评述术语在不同的学术范式下呈现出不同的学术旨趣。在经学时代,以"学"为核心的话语体系,《学记》文本评述术语呈现出由"道"至"义、序、由"再至"法"之间的操作转换,并最终以"道"的实现作为教育的圭臬;在过渡时代,经学在从"国故"向"国学"的自我学术救赎之中隐身于"现代学科"之内,《学记》文本评述术语呈现出教科书化的时代特征,并正在试图用新的学术术语为经学重新立法;在学科时代,以"教"为核心的话语体系形成,《学记》文本评述术语呈现出学科化和制度化的特点。《学记》文本评述术语的历史变迁,为实现新、旧学术范式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对话,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文本范例。
孙杰
关键词:《学记》
论高校教师的课堂言语道德
2016年
高校课堂是高校教师实现主力军作用的主战场,如何确保高校课堂真正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坚固阵地,就成为保证高等教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关键所在。高校教师课堂言语道德的提出,从本质上就是对课堂教学活动"使人向善"的教育内涵的回应,更是对高等教育领域高校教师课堂言语道德缺失现象的现实关照。高校教师的课堂言语道德是基于高校课堂言语规范基础之上的道德。高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课堂言语必须符合"共同语群体"的言语事实,从而规避课堂言语不规范现象的发生,进而保证高校课堂教学的育人效果。高校教师应该成为高校课堂言语道德的主体,围绕"善"的宗旨并结合高校课堂言语行为的情境性,从道德理念、道德主体、道德智慧、道德实践等四个方面来自觉形成课堂言语道德。
孙杰
关键词:高校教师言语道德
大学教师权威:“外在”与“内在”的博弈被引量:11
2011年
大学教师权威消解是当代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不得不面对的教育事实。作为维系教育系统正常运作的必备条件之一——大学教师权威,在其建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路径:自上而下型和自下而上型。事实上,自上而下型的大学教师权威建构路径,因其较为关注大学教师的"外在权威"而会产生使大学教师权威绝对化的倾向;自下而上型的大学教师权威建构路径,因其较为关注大学教师的"内在权威"而会产生使大学教师权威相对化的倾向。大学教师权威的重塑就是要促进社会赋予的教师权威与学生认同的教师权威的辩证统一,从而实现大学教师权威由"外在权威"向"内在权威"过渡,进而保证大学教师权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贯彻实现。
孙杰
关键词:消解第三条道路
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及其突破被引量:2
2015年
大学教师专业伦理是大学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维度。在大学教师专业伦理的建构过程中,形成了围绕对"自外而内"型规范伦理倡导和对"自内而外"型德性伦理批判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倾向。事实上,以上两种大学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建构路径都有其可取之处,如果过分倚重都有可能出现理论与实践的偏差。因此,大学教师专业伦理的建构,就是要促进德性伦理和规范伦理的辩证统一,从而实现大学教师专业伦理由注重个人层面的伦理向注重专业层面的伦理过渡,进而保证大学教师专业伦理在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的贯彻实现。
孙杰
关键词:专业伦理伦理困境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