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东明

作品数:18 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武汉市儿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儿童
  • 6篇动脉
  • 6篇川崎
  • 6篇川崎病
  • 4篇心脏
  • 4篇患儿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3篇动脉病变
  • 3篇细胞
  • 3篇冠状动脉病
  • 3篇冠状动脉病变
  • 3篇风湿
  • 3篇病变
  • 2篇蛋白
  • 2篇心肌
  • 2篇心肌病
  • 2篇心脏病
  • 2篇血清
  • 2篇亚群

机构

  • 18篇武汉市儿童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8篇孙东明
  • 13篇王瑞耕
  • 12篇尹薇
  • 9篇刘玲
  • 9篇夏琨
  • 7篇邓淑珍
  • 3篇丁艳
  • 2篇董宗祈
  • 2篇周建明
  • 2篇彭静
  • 2篇王莹
  • 1篇汪力
  • 1篇杨亚玲
  • 1篇赵亚平
  • 1篇张凤薇
  • 1篇李弢
  • 1篇嵇民
  • 1篇王旭
  • 1篇栾江威
  • 1篇丁娟娟

传媒

  • 5篇临床儿科杂志
  • 3篇中华实用儿科...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年份

  • 4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0
  • 1篇199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扩张型心肌病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儿童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历调查方法,总结分析2007年5月至2011年11月武汉市儿童医院45例DCM患儿的临床资料。男27例,女18例;发病年龄为(19.20±18.98)个月。心功能Ⅰ-Ⅱ级(Ⅰ~Ⅱ级组)8例(17.8%),心功能Ⅲ~Ⅳ级(Ⅲ-Ⅳ级组)37例(82.2%)。将随访6个月-2年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较治疗前提高10%-15%的患儿设为好转组,LVEF及LVFS持续下降及死亡的患儿设为恶化组。好转组34例;恶化组8例,其中5例死亡。分析2组确诊年龄、异常Q波发生情况、心功能分级、LVEF和LVFS的差异。结果心功能Ⅲ~Ⅳ级组患儿心肌钙蛋白、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明显高于Ⅰ~Ⅱ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确诊时有11例患儿心电图提示有异常Q波。LVEF、LVFS在心功能Ⅰ-Ⅱ级组明显高于心功能Ⅲ~Ⅳ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好转组与恶化组在发病确诊年龄、初诊年龄≤1岁比例、异常Q波发生情况、心功能Ⅲ-Ⅳ级发生例数、LVEF、LVFS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儿童DCM确诊时≤1岁最多,心功能多为Ⅲ~Ⅳ级。异常Q波发生情况、心功能级数、LVEF及LVFS值可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夏琨尹薇王瑞耕孙东明刘玲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异常Q波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
血清氨基末端脑钠素原、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对CHD合并PAH患儿病情的判断价值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清氨基末端脑钠素原(NT-pro BNP)、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s-3)判断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儿病情的价值。方法选择CHD患儿84例,其中单纯CHD 28例(单纯CHD组),伴轻中度PAH 31例(轻中度PAH组)、伴重度PAH 25例(重度PAH组)。另选同期体检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NT-pro BNP、galectins-3、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 T)及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分析血清NT-pro BNP、galectins-3与CK-MB、CTn T及Pa O2、Pa CO2的关系,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NT-pro BNP、galectins-3对CHD合并PAH程度的判断价值。结果对照组、单纯CHD组、轻中度PAH组、重度PAH组血清NT-pro BNP、galectins-3、CK-MB、CTn T水平依次升高,Pa O2依次降低(P均<0.05),而各组Pa CO2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NT-pro BNP、galectins-3与CK-MB、CTn T均呈正相关(P均<0.05),与Pa O2呈负相关(P均<0.05),与Pa CO2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血清NT-pro BNP、galectins-3判断CHD合并轻中度PAH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9、0.764,判断CHD合并重度PAH的AUC分别为0.757、0.819。结论随PAH升高CHD患儿血清NT-pro BNP、galectins-3水平逐渐升高;NT-pro BNP对CHD合并轻中度PAH判断价值较高,galectins-3对CHD合并重度PAH判断价值较高。
夏琨孙东明王瑞耕尹薇刘玲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半乳糖凝集素3
821例小儿风湿病住院患儿分析被引量:2
2003年
为探讨武汉市近年来小儿风湿病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回顾分析了武汉市儿童医院1997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期间821例小儿风湿病住院患儿的病史资料。结果显示,小儿风湿病主要由过敏性紫癜(HSP)、川崎病(KD)、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JRA)、风湿热(RF)构成,KD已取代JRA、RF,其构成比(30.0%)仅次于HSP(59.1%)。小儿风湿病常引起心血管、脑等多器官系统损害,本组病例中,KD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37.4%,其中冠状动脉瘤发生比为4.5%;36例HSP患儿进行了脑电图检查,其中轻-中度异常9例。KD血沉平均为86.3mm/h,故血沉明显增快是有助于KD早期诊断的一个强指标。风湿病有复发倾向,JRA、HSP复发率较高,RF、KD复发率低。
邓淑珍孙东明
关键词:小儿风湿病住院患儿复发
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降肺动脉压的预后效果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行降肺动脉压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在该院治疗的CHD合并PAH患者34例,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治疗,观察患者行降动脉压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心功能检测和6min步行距离试验(6 MWD)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肺血管阻力(PVR)、股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肺循环/体循环血流量比值(Qp/Qs)和右心输出量(CO)分别为(218.30±91.25)dyn·s-1·cm-5、(95.16±7.84)%、(1.10±0.27)和(5.20±1.36)L/min,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前后肺动脉收缩压(sPAP)、肺动脉舒张压(dPAP)、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心率(HR)和中心静脉压(CV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右心室直径(RV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三尖瓣返流速度(VP)、三尖瓣跨瓣压差(PGTV)、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和左心室舒张末直径(LVE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6 MWD步行距离分别为(378.09±40.12)、(423.07±35.32)m,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D合并PAH患者行波生坦治疗安全有效,能改善肺血流动力学和6 MWD。
夏琨孙东明王瑞耕尹薇刘玲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免疫功能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分析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及其不同亚型的细胞及体液免疫特征,探讨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在JI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法检测92例JIA患儿和82例健康对照儿童的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K)细胞、B淋巴细胞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补体C3、C4水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One—WayANOVA和Pearson检验行数据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JIA组CD3、CD4、IL-1、TNF-α、IgG、IgM、IgA、C3水平均升高(P均〈0.05),CD4CD25、CD8、NK细胞、IL-10、TGF—β水平均降低(P均〈0.05),CD4/CD8比值升高(P〈0.05)。2.全身型JIACIM水平、CD4/CD8比值、IL-1、TGF—β、IgG、IgM、IgA、C3、C4水平高于少关节型(P均〈0.05),CD4CD25、CD8、IL-10水平低于少关节型(P均〈0.05),多关节型IL-1、TNF—α、IgG、IgM、IgA水平高于少关节型(P均〈0.05),CD4CD。CD8、IL-10水平低于少关节型(P均〈0.05),全身型CD4、TGF-β、C3、C4水平高于多关节型(P均〈0.05)。3.JIA组IL—1、TNF-α与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呈正相关(P均〈0.05),IL-10、TGF—β与CRP、ESR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JIA存在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的紊乱,参与了JIA的发病机制,表现为T辅助细胞功能活化,Thl类细胞网子增加,抑制性T淋巴细胞及调节性T淋巴细胞功能减低,抑制性细胞因子降低,免疫球蛋白水平增加,介导了JIA的自身炎性反应及关节骨质的破坏,其中全身型和多关节型免疫紊乱更为显著;IL-1、TNF-α、IL-10、TGF—β与病情活动度相关。
丁艳王瑞耕孙东明夏琨尹薇
关键词:关节炎幼年型类风湿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细胞因子
川崎病患儿血清TNF-α、IL-6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关系的探讨被引量:19
2000年
为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川崎病(KD)发病中的作用以及其与KD冠状动脉病变(CAD)之间的关系,采用ELISA测定KD患儿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将KD并CAD组与无CAD组进行比较。结果KD患儿血清TNF-α和IL-6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NF-α在KD并CAD组患儿亦高于无CAD组患儿(P<0.05),而IL-6在两组中无显著差别(P>0.05)。提示TNF-α和IL-6皆参与了KD的发生,而TNF-α在KD患儿CAD中,可能起到比IL-6更为重要的作用。
邓淑珍孙东明付立军尹薇张凤薇王瑞耕
关键词:川崎病儿童TNFΑIL-6冠状动脉病变
心肌致密化不全25例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总结小儿心肌致密化不全(NVM)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25例NVM患儿的临床表现、心脏彩超、ECG等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随访情况。结果 25例患儿中有心功能不全表现者19例(76%);有心律失常者7例(28%),其中室性快速心律失常4例(16%);均未发现心内膜血栓形成。25例患儿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均见典型的NVM改变,左心室受累23例(92%),右心室受累2例(8%);心脏扩大24例(96%),左心室射血分数<50%20例(80%)。住院前误诊为扩张型心肌病(DCM)3例,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1例。随访0.4~5.6 a,6例患儿死于顽固性心力衰竭,1例患儿猝死,4例失访。结论小儿NVM的临床表现多以心功能不全及室性快速心律失常为主,极少形成心内膜血栓。小儿NVM易误诊为DCM、EFE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小儿NVM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差。
邓淑珍孙东明王瑞耕刘玲夏琨彭静
关键词: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儿童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临床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冠状动脉病变(CAL)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该院心血管内科病房2008年6月~2011年11月收治的195例川崎病患儿的病历资料。按照对首次大剂量IVIG治疗的反应性,分为敏感组及无反应组。结果:195例KD患儿中,IVIG敏感组149例,IVIG无反应组46例。合并CAL 46例,IVIG敏感组15例,发生率10.07%;IVIG无反应组31例,发生率67.39%,明显高于IVIG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IG无反应组中血红蛋白明显低于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血沉及谷丙转氨酶明显高于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VIG无反应性KD患儿经追加IVIG 1 g/kg或2 g/kg或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均能退热。对46例合并CAL患儿出院后随访2年,45例恢复正常,1例巨大冠状动脉瘤有缩小,IVIG敏感组与IVIG无反应组预后(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IG无反应性KD较IVIG敏感性KD更易发生CAL。血小板、血沉及谷丙转氨酶升高、血红蛋白降低是IVIG无反应性的危险因素。IVIG无反应组经追加IVIG(1 g/kg或2 g/kg)或糖皮质激素治疗后,CAL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后良好。
夏琨尹薇王瑞耕孙东明刘玲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
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23例分析
2007年
邓淑珍嵇民王瑞耕尹薇孙东明刘玲
关键词: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血流动力学紊乱心电图特征发作时
阻断白三烯B4/白三烯B4受体1途径在川崎病治疗中的作用
2010年
目的观察白三烯B4(LTB4,leukotriene B4)在川崎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阻断白三烯B4/白三烯B4受体1(LTB4-BLT1)途径对内皮细胞游走的影响,以探讨阻断LTB4-BLT1途径在川崎病治疗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川崎病急性期及丙种球蛋白治疗后患儿的LTB4血清含量;用改良Boyden法检测加入BLT1拮抗剂U-75302后的血清对内皮细胞游走的影响。结果在川崎病急性期,血清LTB4含量明显增高,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后下降;在加入BLT1拮抗剂后使得上述血清对内皮细胞的游走作用明显降低。结论 LTB4-BLT1途径参与川崎病血管炎性损伤过程,阻断LTB4-BLT1途径可能成为治疗川崎病血管内皮损伤的新靶点。
王丹丹邓淑珍尹薇孙东明方建
关键词:川崎病白三烯B4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