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7篇儿童
  • 15篇心脏
  • 14篇动脉
  • 14篇心脏病
  • 13篇先天
  • 13篇先天性
  • 13篇先天性心脏
  • 13篇先天性心脏病
  • 13篇川崎
  • 13篇川崎病
  • 12篇患儿
  • 10篇心肌
  • 10篇冠状
  • 10篇冠状动脉
  • 9篇血清
  • 8篇蛋白
  • 8篇心肌病
  • 7篇心力衰竭
  • 7篇型心
  • 7篇衰竭

机构

  • 27篇武汉市儿童医...
  • 22篇武汉市妇女儿...
  • 10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武汉市中心医...

作者

  • 57篇王瑞耕
  • 22篇夏琨
  • 22篇尹薇
  • 17篇刘玲
  • 16篇邓淑珍
  • 16篇孙东明
  • 13篇孙东明
  • 13篇彭静
  • 12篇邓淑珍
  • 10篇刘玲
  • 8篇付佳
  • 6篇张凤薇
  • 5篇张勇
  • 5篇孙东明
  • 4篇龙元
  • 4篇丁艳
  • 3篇张振
  • 2篇杨亚玲
  • 2篇黄穗
  • 2篇鲍连生

传媒

  • 8篇临床儿科杂志
  • 5篇临床心血管病...
  • 4篇实用儿科临床...
  • 3篇中国当代儿科...
  • 3篇中华儿科杂志
  • 3篇中华实用儿科...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国实用儿科...
  • 2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8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13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临床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冠状动脉病变(CAL)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该院心血管内科病房2008年6月~2011年11月收治的195例川崎病患儿的病历资料。按照对首次大剂量IVIG治疗的反应性,分为敏感组及无反应组。结果:195例KD患儿中,IVIG敏感组149例,IVIG无反应组46例。合并CAL 46例,IVIG敏感组15例,发生率10.07%;IVIG无反应组31例,发生率67.39%,明显高于IVIG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IG无反应组中血红蛋白明显低于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血沉及谷丙转氨酶明显高于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VIG无反应性KD患儿经追加IVIG 1 g/kg或2 g/kg或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均能退热。对46例合并CAL患儿出院后随访2年,45例恢复正常,1例巨大冠状动脉瘤有缩小,IVIG敏感组与IVIG无反应组预后(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IG无反应性KD较IVIG敏感性KD更易发生CAL。血小板、血沉及谷丙转氨酶升高、血红蛋白降低是IVIG无反应性的危险因素。IVIG无反应组经追加IVIG(1 g/kg或2 g/kg)或糖皮质激素治疗后,CAL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后良好。
夏琨尹薇王瑞耕孙东明刘玲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
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降肺动脉压的预后效果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行降肺动脉压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在该院治疗的CHD合并PAH患者34例,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治疗,观察患者行降动脉压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心功能检测和6min步行距离试验(6 MWD)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肺血管阻力(PVR)、股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肺循环/体循环血流量比值(Qp/Qs)和右心输出量(CO)分别为(218.30±91.25)dyn·s-1·cm-5、(95.16±7.84)%、(1.10±0.27)和(5.20±1.36)L/min,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前后肺动脉收缩压(sPAP)、肺动脉舒张压(dPAP)、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心率(HR)和中心静脉压(CV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右心室直径(RV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三尖瓣返流速度(VP)、三尖瓣跨瓣压差(PGTV)、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和左心室舒张末直径(LVE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6 MWD步行距离分别为(378.09±40.12)、(423.07±35.32)m,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D合并PAH患者行波生坦治疗安全有效,能改善肺血流动力学和6 MWD。
夏琨孙东明王瑞耕尹薇刘玲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
儿童晕厥46例病因分析及诊断程序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儿童晕厥的病因及诊断程序。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46例晕厥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46例晕厥的患儿中,自主神经介导的晕厥19例,占41.30%;心源性晕厥8例,占17.39%;神经性系统疾病所致一过性意识丧失6例,占13.03%;精神性疾病所致一过性意识丧失3例,占6.52%;代谢性疾病所致一过性意识丧失5例,占10.86%;原因不明5例。结论儿童最常见的晕厥病因是自主神经介导的晕厥,心源性因素导致的晕厥危险性最大。掌握儿童晕厥诊断程序,可有效地提高儿童晕厥的病因学诊断,并可指导合理地应用各种辅助检查。
彭静邓淑珍王瑞耕刘玲孙东明夏琨付佳
关键词:晕厥儿童病因
小儿扩张型心肌病病因及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小儿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的发病年龄、病因、心功能状况及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12例DCM患儿的发病年龄、病因、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按心功能Ⅰ、Ⅱ、Ⅲ、Ⅳ级分为4组,比较各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类型。结果112例DCM患儿中,〈1岁确诊的52例(46.42%);诊断时有心力衰竭107例(95.53%);能明确病因的25例(22.32%),其中心肌炎16例(14.28%),家族性单纯DCM5例(4.46%),原发性肉碱缺乏症2例(1.78%),Duchenne肌营养不良1例(0.89%),药物毒性反应(阿霉素)所致DCM1例(0.89%);96例(85.71%)患儿出现各种心律失常。按心功能Ⅰ、Ⅱ、Ⅲ、Ⅳ级分级的4组中,各组出现1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20.oo%、31.25%、36.17%和42.85%,出现2种以上心律失常者的发生率分别为0、18.75%、38.29%和50.00%,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0、12.50%、40.42%和67.85%。心功能Ⅱ、Ⅲ、Ⅳ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DCM在1岁以内发病率最高;其主要病因有心肌炎、家族性、代谢缺陷及神经肌肉疾病等;心力衰竭常为患儿的首发症状及主要临床表现;DCM的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且多样,常为多种心律失常并存,且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患儿心功能密切相关;小儿DCM各系统栓塞罕见。
彭静邓淑珍王瑞耕刘玲孙东明夏琨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病因心律失常儿童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免疫功能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分析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及其不同亚型的细胞及体液免疫特征,探讨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在JI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法检测92例JIA患儿和82例健康对照儿童的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K)细胞、B淋巴细胞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补体C3、C4水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One—WayANOVA和Pearson检验行数据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JIA组CD3、CD4、IL-1、TNF-α、IgG、IgM、IgA、C3水平均升高(P均〈0.05),CD4CD25、CD8、NK细胞、IL-10、TGF—β水平均降低(P均〈0.05),CD4/CD8比值升高(P〈0.05)。2.全身型JIACIM水平、CD4/CD8比值、IL-1、TGF—β、IgG、IgM、IgA、C3、C4水平高于少关节型(P均〈0.05),CD4CD25、CD8、IL-10水平低于少关节型(P均〈0.05),多关节型IL-1、TNF—α、IgG、IgM、IgA水平高于少关节型(P均〈0.05),CD4CD。CD8、IL-10水平低于少关节型(P均〈0.05),全身型CD4、TGF-β、C3、C4水平高于多关节型(P均〈0.05)。3.JIA组IL—1、TNF-α与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呈正相关(P均〈0.05),IL-10、TGF—β与CRP、ESR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JIA存在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的紊乱,参与了JIA的发病机制,表现为T辅助细胞功能活化,Thl类细胞网子增加,抑制性T淋巴细胞及调节性T淋巴细胞功能减低,抑制性细胞因子降低,免疫球蛋白水平增加,介导了JIA的自身炎性反应及关节骨质的破坏,其中全身型和多关节型免疫紊乱更为显著;IL-1、TNF-α、IL-10、TGF—β与病情活动度相关。
丁艳王瑞耕孙东明夏琨尹薇
关键词:关节炎幼年型类风湿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细胞因子
多关节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活动期血管内皮功能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多关节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活动期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氧化应激水平及血脂代谢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住院的多关节型JIA活动期患儿42例分为类风湿因子(RF)阳性及RF阴性组,同期23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FMD)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血脂、氧化应激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组肱动脉FMD均明显下降,RF阳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 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阳性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三酰甘油(TG)水平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8-异前列腺素F2a(8-iso-PGF2α)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F阴性组与对照组比较,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8-iso-PGF2α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F阳性组与RF阴性组比较,血清8-iso-PGF2α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关节型JIA肱动脉FMD与血清8-iso-PGF2α呈负相关(r=-0.54,P<0.01)。结论多关节型JIA活动期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RF阳性者更明显,其可能与氧化应激水平升高有关,尚不能确定与血脂紊乱有关。
孙东明高峻丁艳尹薇张勇夏琨王瑞耕
关键词: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内皮功能血脂8-异前列腺素F2A
抗心肌抗体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价值及意义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分析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抗心肌抗体(AHA)的检测结果,明确AHA在小儿VMC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方法,入选62例VMC患儿为VMC组,同期46例疑似VMC患儿为疑似VMC组,20名健康儿童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各组4种AHA[抗心肌线粒体ADP/ATP载体蛋白(ANT)抗体、抗β1-受体抗体、抗M2胆碱能(M2)受体抗体、抗肌球蛋白重链(MHC)抗体]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VMC组4种AHA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疑似VMC组4种AHA的阳性率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MC组与疑似VM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ANT抗体、抗β1-受体抗体、抗M2受体抗体、抗MHC抗体在VMC患儿中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91.9%、93.5%、90.3%、93.5%,特异度分别为85%、80%、85%、85%。11例暴发性心肌炎患儿4种AHA的阳性率分别为81.8%、90.9%、81.8%、81.8%。结论:AHA对小儿VMC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高度一致,临床上可为VMC的诊断及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彭静张勇王瑞耕孙东明刘玲夏琨龙元王丹丹蔡珊珊刘宁付佳
关键词:抗心肌抗体病毒性心肌炎自身免疫小儿
先天性心脏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儿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心功能的关系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儿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12月在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住院的并慢性心衰及肺炎的先心病患儿84例,按改良Ross评分法,将其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心衰组。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肺炎患儿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RDW、血浆NT-proBNP水平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先心病并慢性心衰组RDW、血浆NT-proBNP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6±2.2)%比(13.7±1.5)%,(3252.9±1061.5)ng/L比(67.4±17.9)ng/L,t=5.518、7.838,P均〈0.01]。心衰轻度、中度、重度患儿间NT—proBNP水平逐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18.3±456.2)ng/L比(3371.4±834.2)ng/L比(4681.2±1214.8)ng/L,F=15.961,P〈0.01],RDW水平亦逐级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2±1.5)%比(15.7±2.0)%比(16.0±2.8)%,F=2.246,P〉0.05]。先心病并慢性心衰患儿RDW与NT.proBNP水平无显著相关性(r=0.134,P〉0.05)。结论RDW、血浆NT-proBNP水平的升高有助于先心病并慢性心衰的诊断。NT-proBNP水平对先心病并慢性心衰的病情评估有重要价值,但RDW能否作为先心病并慢性心衰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尚不能明确。
孙东明夏琨刘玲王瑞耕尹薇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红细胞分布宽度N-端脑利钠肽前体
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培养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住院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儿336例,对其痰液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出病原菌352株,革兰阴性杆菌占79.8%,前3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占15.1%,前3位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真菌占5.1%。药敏结果显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达73.5%,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相对敏感(耐药率30.2%)。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7.7%。革兰阳性球菌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为47.6%,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16.7%,未检测出耐万古霉素菌株。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耐药率达60%~100%,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高度敏感。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优势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且混合感染多见,各类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为多重耐药,应及早并反复多次行深部痰培养检查以提高阳性率,临床上在痰培养未得到结果前可选用以抗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抗菌药物,联用抗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药物经验治疗方案。
彭静张勇龙元王丹丹王瑞耕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
儿童扩张型心肌病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儿童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历调查方法,总结分析2007年5月至2011年11月武汉市儿童医院45例DCM患儿的临床资料。男27例,女18例;发病年龄为(19.20±18.98)个月。心功能Ⅰ-Ⅱ级(Ⅰ~Ⅱ级组)8例(17.8%),心功能Ⅲ~Ⅳ级(Ⅲ-Ⅳ级组)37例(82.2%)。将随访6个月-2年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较治疗前提高10%-15%的患儿设为好转组,LVEF及LVFS持续下降及死亡的患儿设为恶化组。好转组34例;恶化组8例,其中5例死亡。分析2组确诊年龄、异常Q波发生情况、心功能分级、LVEF和LVFS的差异。结果心功能Ⅲ~Ⅳ级组患儿心肌钙蛋白、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明显高于Ⅰ~Ⅱ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确诊时有11例患儿心电图提示有异常Q波。LVEF、LVFS在心功能Ⅰ-Ⅱ级组明显高于心功能Ⅲ~Ⅳ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好转组与恶化组在发病确诊年龄、初诊年龄≤1岁比例、异常Q波发生情况、心功能Ⅲ-Ⅳ级发生例数、LVEF、LVFS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儿童DCM确诊时≤1岁最多,心功能多为Ⅲ~Ⅳ级。异常Q波发生情况、心功能级数、LVEF及LVFS值可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夏琨尹薇王瑞耕孙东明刘玲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异常Q波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