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宏

作品数:41 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动脉
  • 17篇外科
  • 15篇心脏
  • 14篇手术
  • 10篇四联症
  • 9篇冠状
  • 8篇心脏外科
  • 8篇缺损
  • 8篇主动脉
  • 8篇冠状动脉
  • 8篇法洛四联症
  • 7篇动脉瓣
  • 7篇外科治疗
  • 7篇间隔缺损
  • 7篇二尖瓣
  • 6篇主动脉瓣
  • 6篇外科手术
  • 5篇先天性
  • 5篇成形术
  • 4篇室间隔

机构

  • 41篇武汉亚洲心脏...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41篇周宏
  • 36篇陶凉
  • 16篇陈绪发
  • 16篇周丹
  • 14篇曾祥军
  • 12篇朱晓东
  • 11篇金晶
  • 9篇庾华东
  • 5篇尚玉强
  • 5篇杨凯
  • 3篇吴向阳
  • 3篇程端
  • 3篇刘燕
  • 3篇华正东
  • 3篇贺贵宝
  • 3篇郑萍
  • 2篇马小静
  • 2篇陈瑾
  • 2篇王潇
  • 2篇刘彬

传媒

  • 7篇中国胸心血管...
  • 4篇中国心血管病...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3篇中华胸心血管...
  • 3篇中国医师协会...
  • 2篇中华小儿外科...
  • 2篇海南医学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江苏实用心电...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8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常温体外循环下动脉导管直视闭合术
2003年
目的 寻求更好的动脉导管未闭 (PDA)直视下的闭合方法。 方法 自 2 0 0 1年 2月~2 0 0 2年 12月 ,对 2 0例患者在常温体外循环下行PDA直视闭合术。体外循环开始后 ,切开肺动脉 ,用流出道探子堵住PDA开口后再行直视修补。并与 8例常规深低温低流量下PDA直视闭合术进行比较。结果 常温组与深低温低流量组体外循环时间 (T CPB)、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 (T MV)和总胸引流量(TD)分别为 :(4 4 .11± 35 .85 )min、(89.11± 4 0 .2 9)min ;(7.33± 3.0 4 )h、(4 2 .38± 36 .2 8)h ;(6 .30± 1.6 7)ml kg、(9.4 9± 3.84 )ml kg ,两组间有明显的差别 (P <0 .0 5 )。深低温低流量组中有 2例术后超声多谱勒证实PDA修补处有残余分流 ,1例二次开胸止血 ,有 1例并发严重的灌注肺死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常温组无一例残余分流 ,仅 1例超声多谱勒示左肺动脉开口处局限性血流加快。 结论 常温体外循环下用流出道探子堵住PDA开口后行PDA直视闭合术 ,手术效果确切 ,且能缩短体外循环时间 ,降低术后并发症 ,是一种较好的PDA直视修补方法。
陈绪发陶凉朱晓东周宏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常温体外循环深低温低流量
21例牛心包置换单叶主动脉瓣叶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经验
目的:探讨对单个主动脉瓣叶病变的患者用牛心包置换病变瓣叶的方法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可行性。临床资料资料:2005年9月至2006年12月,作者对21例 AI 患者用牛心包置换病变主动脉瓣叶,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为...
陶凉曾祥军周宏
文献传递
冠心病合并二尖瓣返流的二尖瓣成形术10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回顾分析同期行二尖瓣成形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104例病人中男性60例,女性44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6例,左主干病变7例,双支病变40例,三支病变58例。合并室壁瘤7例,室间隔穿孔4例,主动脉瓣病变7例。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同时行二尖瓣成形手术,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5例,三尖瓣成形手术26例,室壁瘤切除3例,室间隔穿孔修补4例,冲洗射频迷宫消除房颤术1例。冠状动脉搭桥平均(3.33±1.5)支(1-6支)。结果:死亡1例(0.96%),术后随访二尖瓣返流0-Ⅰ级78例(75%),Ⅱ级23例(22.1%),Ⅲ级3例(2.9%)。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同期二尖瓣成形手术效果良好,近期效果满意。
周宏陶凉陈绪发朱晓东
关键词:冠状动脉搭桥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成形术
改良自制心包条在二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
邱达周宏陶凉周丹杨凯菊地庆太
150例主动脉瓣成行术经验总结
本文对150例主动脉瓣成形术(AVP)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文章指出,对于先天形心脏病主动脉瓣成形是首选方法,早期在患者心功能正常时择期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成形时术中根据主动脉瓣病理改变采取相应的矫正措施,可复合使用多种术...
陶凉周宏陈绪发曾祥军朱晓东
关键词:心瓣膜病手术治疗瓣膜成形术
文献传递
牛心包置换单叶主动脉瓣叶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1例被引量:3
2008年
目前,主动脉瓣成形依然是心外科医师面临的难题。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是先天性心脏病中较为常见的病变。在治疗上,尤其是对儿童和年轻病人,其特点是单个瓣叶病变导致AI,而其他两个瓣叶正常。
陶凉曾祥军周宏刘燕黄维勤
关键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牛心包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
左室心外膜电极起搏在冠状静脉窦左室电极植入失败时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应用外科植入左室起搏电极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衰,并报道1例双腔起搏器植入患者改为左室心外膜电极植入的方法。方法总结两个心脏中心临床经验,对介入冠状静脉窦左室电极植入失败患者进行外科植入左室心外膜电极。结果所有患者随访均存活,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患者心功能得以改善,平均LVEF从术前的(32.7±5.5)%提高到(39.2±8.1)%,左室舒张末直径缩小。结论通过改进外科技术,起搏电极导线的植入点可在侧后壁进行选择,从而能更好地改善血流动力学,起搏电极导线脱位和膈神经刺激的发生率较小。
周宏李振贺贵宝贺贵宝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自体心包条加固三尖瓣瓣环成形术被引量:3
2003年
陈绪发朱晓东陶凉庾华东尚玉强周宏
关键词:三尖瓣反流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
心脏外科患者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调查医院心脏外科患者感染病原菌的现状,分析病原菌耐药性及患者抗菌药物的选择应用情况,为临床研究和医师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医院心脏外科患者200例,分别对患者的临床资料、细菌耐药性和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药物选择的合理性和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200例患者术后共发生感染35例,感染率为17.5%;感染患者标本培养出病原菌92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53株,占57.61%,其中肺炎克雷伯菌最多18株,占19.57%;革兰阳性球菌33株,占35.87%,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17株,占18.48%;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与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有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分别为22.22%、16.67%与16.67%;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有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均为25.0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与替考拉宁有较高的敏感性;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与粪肠球菌对替考拉宁的耐药率均为0。结论医院心脏外科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该病原菌对广谱抗菌药物耐药性有加强趋势,因此,强化该类感染的临床监测,根据患者标本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用药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周丹刘彬庾华东周宏杨凯
关键词:心脏外科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外科治疗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 评价外科手术治疗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72例患者因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在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男性36例,女性36例,年龄13~70(46.51±13.45)岁.手术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按常规经主动脉切口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例、二尖瓣置换术8例、二尖瓣成形术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主动脉瓣成形术1例、动脉导管结扎术1例、右室流出道疏通术1例、左房血栓清除1例、左心耳结扎2例、冲洗式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4例、安装永久起搏器2例.围术期心脏超声心动图(UCG)或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评价左心室舒张末径、左室流出道流速及压差(LVOT)、室间隔厚度、左室射血分数(EF)、二尖瓣结构和功能.结果 与术前比较,左室流出道压差[(9.42±7.48)mm Hg比(79.76±51.9)mm Hg,P<0.01]及室间隔厚度[(1.87±0.57)cm比(2.36±0.48)cm,P<0.01]明显下降,长期随访发现左室流出道压差进一步下降[(7.57±5.21)mm Hg],室间隔厚度进一步变薄[(1.69±0.45)cm].左室舒张末径在出院时有所扩大,长期随访有进一步扩大趋势.EF值较术前有所下降(P<0.01),但仍在正常范围内.手术死亡0例.主要并发症: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52例,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室内传导阻滞3例,心房颤动7例(其中3例为阵发性房颤),短暂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持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室间隔穿孔1例,术后脑出血2例,急性胆囊炎1例.远期随访:5例失访,余67例术后随访3~53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心功能Ⅰ~Ⅱ级,无远期死亡或并发症.结论 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外科手术治疗可有效地减轻左室流出道梗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马红艳张勤斌周宏
关键词:心肌病肥厚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外科手术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