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国君

作品数:10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肿瘤
  • 8篇腺癌
  • 6篇乳腺
  • 6篇乳腺癌
  • 4篇细胞
  • 3篇乳腺肿
  • 3篇乳腺肿瘤
  • 3篇肿瘤标记
  • 3篇腺癌组织
  • 3篇腺肿瘤
  • 3篇甲状腺
  • 3篇癌细胞
  • 3篇癌组织
  • 3篇EG-1
  • 2篇凋亡
  • 2篇预后
  • 2篇乳腺癌细胞
  • 2篇乳腺癌组织
  • 2篇组织化学
  • 2篇腺癌细胞

机构

  • 8篇山东大学
  • 4篇山东省立医院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聊城市人民医...
  • 1篇山东省医学影...

作者

  • 10篇吴国君
  • 9篇田兴松
  • 5篇周文红
  • 3篇刘奇
  • 3篇李凯
  • 2篇孙靖中
  • 2篇朱见
  • 1篇王岩军
  • 1篇侯连泽
  • 1篇常宏
  • 1篇丛明华
  • 1篇穆庆岭
  • 1篇辛华
  • 1篇徐健
  • 1篇秦成坤
  • 1篇柳明
  • 1篇孟志刚
  • 1篇孙云
  • 1篇唐传刚
  • 1篇蔡华

传媒

  • 4篇中国现代普通...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G-1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血管、淋巴管形成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田兴松王岩军侯连泽吴国君
本项目属临床医学-外科学-颈部外科学疾病领域。本项目是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y2006c66。于2010年8月结题完成,山东省科技厅于2012年10月组织全国七位同行专家对本课题进行了函审鉴定。分化型甲状腺...
关键词:
关键词:甲状腺癌淋巴管转移激酶
IGF-Ⅱ对阿霉素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拮抗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Ⅱ,IGF-Ⅱ)对阿霉素(adriamycin,ADM)诱导的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影响及其与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表达的关系。方法实验分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200ng/ml ADM组;C组:2ng/ml IGF-Ⅱ+200ng/ml ADM组;D组:20ng/ml IGF-Ⅱ+200ng/ml ADM组;E组:200ng/ml IGF-Ⅱ+200ng/ml ADM组,分别处理HepG2细胞48h后,应用MTT检测各组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A、B、C、D、E组的HepG2细胞活力分别为:0.568±0.025、0.201±0.020、0.232±0.027、0.268±0.013、0.304±0.019,凋亡率分别为:6.9%±1.3%、35.4%±2.1%、31.2%±2.2%、26.4%±1.7%、21.7%±1.9%,survivin与β-actin的比值分别为:0.527±0.039、0.147±0.081、0.311±0.069、0.421±0.033、0.469±0.031,结果显示IGF-Ⅱ+ADM组的HepG2细胞活力较ADM组明显好转(P〈0.01),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IGF-Ⅱ+ADM组的HepG2细胞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较ADM组明显增高(P〈0.01),且IGF-Ⅱ的上述作用随IGF-Ⅱ浓度的增高而增强(P〈0.05)。结论IGF-Ⅱ能够上调HepG2细胞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拮抗ADM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
柳明常宏吴国君穆庆岭徐健秦成坤
关键词:SURVIVIN
乳腺癌保乳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形成的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聊城市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2008年8月—2010年9月行保乳手术并接受化放疗、术后符合Ⅰ期乳腺癌的14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术侧上肢发生淋巴水肿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淋巴水肿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偏大、BMI增高、合并高血压病、术后未行系统上肢功能锻炼及术后感染性损伤等因素呈正相关性(P<0.05或P<0.01),而与术侧是否为优势手臂无关。结论:预防保乳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应使患者将体质量和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避免术侧上肢受压、负重,合理进行术侧上肢功能锻炼,积极治疗患肢感染性损伤等。
蔡华田兴松吴国君许展甄杏丽李彦
关键词:乳腺肿瘤保乳治疗
米非司酮对乳腺癌动物模型肿瘤生长抑制的实验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对裸鼠乳腺癌(MCF-7,ER+/PR+)模型肿瘤生长速度的影响,同时观察其对微血管密度(MVD)、雌激素受体(ER)、激素受体(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bcl-2、Ki67、p53、CerbB-2等相关蛋白的表达的影响,探讨米非司酮对乳腺癌作用的机制。方法将指数生长期乳腺癌细胞系(MCF-7,ER+/PR+)接种裸鼠建立乳腺癌动物模型,随机将荷瘤裸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给予植物油0.5ml/d),米非司酮治疗组(分为25mg、50mg、100mg、200mg/kg·d)共5组,肿瘤直径在0.5~1.0cm时开始干预,每2d测一次肿瘤体积,总共干预3周。于第2周随机处死其中部分动物;其余第3周处死。处死前测肿瘤体积;取肿瘤组织做常规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检测CD34、ER、PR,VEGF、bcl-2、Ki67、p53、CerbB-2等相关蛋白表达。结果肿瘤直径:与空白对照相比,米非司酮明显减慢肿瘤的生长速度(P〈0.01),各组间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0.01)。肿瘤形态学观察:光镜下对照组裸鼠肿瘤异型性明显,病理性核分裂像多,核浆比例大,胞质深蓝色,间质少,仅肿瘤中央有局灶性坏死区。米非司酮治疗组肿瘤异型性小,异常核分裂像少,核浆比例小,胞质浅蓝,间质明显增多,肿瘤坏死区较大,而且上述变化与药物剂量,治疗时间成线性相关。免疫组织化学:与空白对照相比,治疗后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血管密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米非司酮对裸鼠乳腺癌模型肿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生长抑制与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有关;且对ER+/PR+的乳腺癌细胞效果更明显。
田兴松周文红吴国君孙靖中丛明华
关键词:米非司酮乳腺癌细胞裸鼠免疫组织化学
甲状腺癌组织EG-和VEGF-C及p53表达及临床意义的探讨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研究EG-1、VEGF-C和p53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意义。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80例甲状腺癌和33例良性甲状腺疾病组织中EG-1基因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VEGF-C和p53的表达。结果:61.50%(49/80)患者的甲状腺癌标本中EG-1mRNA阳性,而良性甲状腺结节中阳性表达率为21.21%(7/33)。EG-1表达组和未表达组总生存曲线分析存在差异(P<0.01),同时EG-1mRNA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年龄、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和病理类型等因素有关(P<0.05),与VEGF-C蛋白显著相关(P<0.001),与p53蛋白无相关性。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EG-1表达是预测甲状腺癌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其中EG-1表达组死亡风险与EG-1未表达组相比明显增高(RR=4.010,P=0.013),甲状腺癌EG-1基因表达组和未表达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G-1基因表达组预后差,EG-1基因表达组与未表达组死亡风险危险度比值为4.010,P<0.05。结论:EG-1mRNA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VEGF-C蛋白显著相关,与p53蛋白无相关性。EG-1可能成为评价甲状腺癌预后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标记。
田兴松朱见丛明华周文红李凯吴国君刘奇
关键词:癌基因EG-1肿瘤标记
具有乳头样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并甲状腺乳头状癌1例
2023年
具有乳头样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noninvasive follicular thyroid neoplasm with papillary-like nuclear features,NIFTP),原名为非浸润性包裹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noninvasive encapsulated follicular variant of papillary carcinoma of the thyroid,EFVPTC),呈滤泡状生长,被膜完整,无侵袭性但具有乳头状癌核特征[1]。
孙宇涵吴国君辛华田兴松
关键词:细胞病理学乳头状癌
c-myb、bcl-2和E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c-myb、bcl-2与ER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乳腺癌及良性病变组织中c-myb、bcl-2和ER基因表达情况,分析比较表达组和未表达组生存资料的差异。结果:乳腺癌组织中存在c-myb、bcl-2基因的表达,乳腺良恶性组织之间表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c-myb基因表达组和未表达组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bcl-2基因表达组和未表达组生存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回归发现c-myb不是乳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c-myb与bcl-2和ER都有相关性。结论:乳腺癌组织中存在c-myb基因的高表达,而且c-myb与bcl-2、ER受体都有相关性。c-myb可能成为评价乳腺癌预后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标记,并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一个靶点。
李凯周文红刘奇吴国君田兴松
关键词:肿瘤标记预后C-MYBBCL-2ER
米非司酮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机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MIF)对乳腺癌细胞增殖抑制以及促进凋亡的机制。方法分别在24、487、2 h时观察不同浓度的MIF(1.25、2.50、5.00、10.00、20.00、40.00 mg/L)在体外环境下对ER(+)/PR(+)乳腺癌细胞系(MCF-7)生长、凋亡及与之相关的VEGF、bcl-2、Ki67、CerbB-2、p53等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①空白对照组细胞贴壁均匀,状态良好,各干预组贴壁细胞明显减少,培养液内细胞碎片增多,且随MIF剂量的增加和干预时间的延长效果更趋明显;②各剂量组四唑盐(MTT)比色试验OD值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且与干预剂量、干预时间成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干预组早期凋亡细胞所占比例显著增加(P<0.01),各剂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ER、PR表达无明显差异,而VEGF、bcl-2、Ki67、CerbB-2、p53表达10.002、0.00 mg/L组与2.50、5.00 mg/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⑤MIF干预后,ER(+)/PR(+)细胞各项凋亡指标较干预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活力显著降低。结论①MIF能够抑制ER(+)/PR(+)乳腺癌细胞株的生长;②MIF抑制乳腺癌细胞株的生长与促进癌细胞凋亡有关,而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③MIF抑制乳腺癌细胞株的生长与其降低相关因子水平及调降微血管生成有关。
田兴松吴国君周文红孙靖中
关键词:米非司酮乳腺肿瘤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
乳腺癌组织EG-1和Her-2表达及其与预后关系的探讨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EG-1和Her-2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特征、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EG-1在72例乳腺癌及18例良性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分析Her-2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EG-1 mRNA表达(71%)显著高于良性乳腺组织(24%),χ2=17.604,P<0.01。淋巴结转移数目越多,EG-1 mRNA阳性率越高,P<0.05。51例EG-1 mRNA阳性患者中,33例(64.7%)发生复发转移;而21例EG-1mRNA阴性患者中,仅5例(23.8%)发生复发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82,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EG-1表达不同的患者间总生存时间(OS)和无病生存时间(DF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数、EG-1 mRNA、Her-2蛋白是预测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EG-1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是乳腺癌潜在的预后标志。
刘奇田兴松丛明华杨朝花朱见周文红李凯吴国君
关键词:预后EG-1HER-2
医师对早期乳腺癌患者治疗方式选择的影响分析
2012年
目的:研究医师对早期乳腺癌患者治疗方式选择的倾向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收集的339份面向医师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寻找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及其影响大小。结果:进行手术方式的选择时,88.8%是由患者参与决定的;医师的手术容量(P=0.003,OR=5.141,95%CI 1.750-15.102)、与患者交流的广度和深度(P=0.002,OR=0.787,95%CI 0.679-0.913)是影响早期乳腺癌患者手术方式选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医师的手术容量及与患者交流的特点影响其手术习惯,着手于这些因素,可有助于提高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保乳率。
孙云田兴松吴国君唐传刚孟志刚
关键词:乳腺肿瘤术式选择医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