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玮

作品数:9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陕西省气象局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气候
  • 3篇环流
  • 2篇气候变化
  • 2篇急流
  • 2篇海温
  • 2篇暴雨
  • 2篇大气环流
  • 1篇低空
  • 1篇低空急流
  • 1篇短时大暴雨
  • 1篇对流层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雷达
  • 1篇云水含量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水量
  • 1篇塔额盆地
  • 1篇台风
  • 1篇台风影响
  • 1篇太平洋海温

机构

  • 9篇陕西省气象局
  • 1篇空军航空大学

作者

  • 9篇卫玮
  • 2篇井宇
  • 1篇梁生俊
  • 1篇李萍云
  • 1篇马晓华
  • 1篇胡皓
  • 1篇胡启元
  • 1篇刘环

传媒

  • 3篇陕西气象
  • 1篇高原气象
  • 1篇沙漠与绿洲气...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第27届中国...
  • 1篇第30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17·7”榆林特大暴雨成因及多普勒雷达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利用MICAPS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以及榆林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对2017年7月25—26日榆林市区域性暴雨、局地大暴雨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hPa短波槽、700hPa低空西南急流和850hPa中尺度切变线是本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700hPa西南急流为特大暴雨的主要水汽输送系统,同时为强降水的维持提供了不稳定能量。雷达反射率演变特征表明该次过程有两个强降水时段,第一阶段为位于榆林北部的带状回波和南部的孤立雷暴单体造成的局地强降水,第二阶段为回波前部不断生成并发展的多个强回波中心给榆林南部带来的大范围短时暴雨。径向速度图上,在第二阶段对称的正负速度中心表明700hPa存在明显的西南低空急流;过程期间低空急流与强降水的发生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持续出现的中心风速为15 m/s以上的西南急流对短时大暴雨的产生有重要作用,低空急流的强度直接影响着强降水强度,急流风速增幅越大,强降水雨强增幅越大。
胡启元李萍云井宇卫玮
关键词:短时大暴雨低空急流雷达回波特征径向速度
近海台风影响下陕北两次区域性暴雨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及雷达资料,对近海台风影响下,发生时段及降水落区均相似的陕北两次区域性暴雨个例(2014年7月8—9日(简称"7·8"过程)及2013年7月11—12日(简称"7·11"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7·8"过程是东北路冷空气、高原槽和台风"浣熊"外围偏东气流共同作用产生,"7·11"过程是高原槽引导西路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共同作用产生;近海台风为"7·8"过程提供了水汽和能量,对"7·11"过程无直接作用;"7·8"过程降水云团为冷锋云系中的5~6个β尺度的对流云团,而"7·11"过程为副高外围中-β尺度的对流云团;两次强降水时段雷达回波均呈现以积状云为主的混合型降水回波;暴雨发生时,两次过程低层冷平流均减弱,850hPa东北风起到了冷垫作用,暖湿气流被弱冷空气强迫抬升,相对湿度大于90%的区域由中层迅速增加到对流层整层;湿涵密集带对暴雨落区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马晓华梁生俊井宇胡皓卫玮
关键词:近海台风区域性暴雨
气温变化对中国夏季云水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提供的1979-2016年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中国4个地区夏季大气水循环变量和气温时空特征,并通过相关分析、SVD方法及环流场合成分析进一步揭示了气温变化对云水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夏季云水含量空间分布从东南向西北减少。高原区云水含量与气温正相关,其他地区为显著负相关。西北地区升温使西风带水汽输送减弱和蒙古东部异常反气旋环流维持,北方地区升温使东北至蒙古异常反气旋和东南沿海异常气旋维持,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东撤,二者均使200 hPa西风急流减弱,水汽输送和上升运动减弱,云水含量减少。南方地区升温使黄海异常反气旋和南海异常气旋维持,副高东撤,200 hPa西风急流偏北,不利于水汽输送和上升运动,云水含量减少。高原地区升温使西风带南支和高原西部异常气旋加强,副高西伸北抬,高原北侧西风急流和南亚高压增强,促进水汽输送和低层辐合上升,使云液水含量增加。
刘菊菊李天江卫玮
关键词:气温云水含量
夏季东亚高空西风急流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利用NCEP/NCAR全球再分析风场资料分析了6,7,8月和夏季平均的东亚高空西风急流的气候变化特征,定义了西风急流强度指数和位置指数,并且运用了滑动平均方法分析了其年代际变化,然后利用EOF方法对西风急流进行了进一步的...
卫玮
文献传递
夏季东亚西风急流与陕西降水的关系被引量:1
2011年
定义了西风急流位置指数和强度指数,利用NCEP/NCAR1948—2006年全球再分析风场资料,分析6、7、8月和夏季平均东亚西风急流的气候变化特征,并探讨夏季逐月东亚西风急流异常与陕西降水的关系。分析表明:6—8月西风急流位置显著北抬,位置和强度都存在着显著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夏季陕西降水多少与东亚西风急流月际变化密切相关。6月急流轴北侧西风加强、南侧西风减弱,急流位置较常年偏北,有利陕西降水偏多;而7-8月及夏季表现为陕西降水偏多时,东亚西风急流位置偏南。
卫玮
夏季东亚高空西风急流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利用NCEP/NCAR全球再分析风场资料定义了西风急流强度指数和位置指数,然后利用EOF方法分析了高空西风急流的空间分布特征,从强度和位置两方面分析了西风急流与东亚环流及其与海温的关系。表明:EOF第一模态反映了东亚高空急流的位置指数,第二模态反映了高空急流的强度指数。东亚高空急流与对流层大气环流包括南亚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亚夏季风存在着密切关系,其气候变化与热带副热带东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密切相关。
卫玮黄卓禹
关键词:EOF分析海温
基于数值试验的南海越赤道气流与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关系研究
2024年
本文利用1979~2020年HadISST月平均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资料,驱动改进的NCAR CAM5大气环流模式进行长时间积分试验所得结果,与ERA5再分析资料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验证了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异常(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 SSTA)对南海(South China Sea, SCS)低空越赤道气流(Cross-Equatorial Flow, CEF)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值试验结果与观测分析结果较为一致,即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SSTA对同期SCS CEF (SCEF)强度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存在显著正相关。当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SSTA偏暖时,引起Walker环流及东亚局地Hadley环流异常偏弱,对应澳大利亚北部及热带西太平洋海洋性大陆海平面气压(Sea level pressure, SLP)异常上升,北太平洋SLP异常下降,西太平洋南北向气压梯度增加,故SCEF易增强;反之亦然。
范倩莹刘环唐登洪牛亚萍卫玮
关键词:数值模拟
新疆塔额盆地1960-2009年降水量变化分析
利用塔额盆地4个气象观测站近50a(1960~2009年)的逐月降水量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近50a塔额盆地降水量年、季、月变化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1)塔额盆地年均降水以裕民、塔城最多,额敏次之,托里...
黄海云卫玮王胜兰
关键词:降水量
文献传递
夏季东亚高空西风急流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利用NCEP/NCAR全球再分析风场资料分析了6,7,8月和夏季平均的东亚高空西风急流的气候变化特征,定义了西风急流强度指数和位置指数,并且运用了滑动平均方法分析了其年代际变化,然后利用EOF方法对西风急流进行了进一步的...
卫玮
关键词:气候变化大气环流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