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琛 作品数:35 被引量:199 H指数:9 供职机构: 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常州市卫生局重大项目 常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常州市6所大中专院校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及相关行为调查 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 了解常州市青少年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及性行为基线情况,为制定针对性宣传手段及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18—2019年采用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常州市6所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进行匿名网络调查。结果 共调查10 324名青少年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82.5%,男性知晓率(84.0%)高于女性(80.7%),不同性别、年级、性取向调查对象知晓率均有统计学差异(χ^(2)=18.96、80.89、32.10,P值均<0.01)。有性行为的在校大学生占8.6%,男性(12.1%)高于女性(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08,P<0.01);首次性行为年龄为(17.77䥺SymbolqB@2.12)岁;最近1次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74.5%,男性(77.7%)高于女性(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8,P<0.01);第1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65.8%,最近1年与配偶/同居对象、临时性伴、商业性伴等发生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92.3%、40.6%、10.2%,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暴露前预防(PrEP)、暴露后预防(PEP)相关知识了解比例仅为22.8%及18.6%。结论 常州市青少年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需进一步提高。应加健康教育,重点提高青少年学生预防艾滋病的能力。 甄森 卞琛 孙丽 周建波关键词:青年学生 艾滋病 知晓率 安全套使用 性行为 经性途径感染的HIV/AIDS病人的社会支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018年 近年来,性途径传播已经成为艾滋病病毒(HIV)的主要传播途径[1]。社会支持是个体从其所拥有的社会关系(家庭成员、亲友、同事、团体、组织和社区等)中获得的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2]。社会支持的状况对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生活、心理健康状况及生存质量都有较大的影响。 周建波 甄森 朱坤 孙丽 卞琛 王金塔 张明芝关键词:艾滋病 社会支持 影响因素 性别和疾病进程及其交互作用对性途径感染的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研究性别和疾病进程及其交互作用对性途径感染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PLWHA)生存质量的影响,为提高其生存质量采取针对性措施。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在常州市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将性别与疾病进程及两个二分类变量的交互作用乘积项纳入线性相加模型,分析性别和疾病进程及其交互作用对性途径感染的PLWHA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在社会关系和精神领域,不同性别同种感染途径的PLWHA,处于AIDS阶段的女性患者生存质量修正得分(11.62和10.99分)均低于处于HIV阶段女性患者的相应值(12.70和12.73分);不同性别不同感染途径的PLWHA,处于AIDS阶段女性患者的生存质量修正得分(11.73和10.81分)均低于处于HIV阶段女性患者的相应值(12.97和12.78分)。结论不管男性是同性途径感染还是异性途径感染,疾病进程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也不同;处于AIDS阶段的女性患者生存质量最差,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应该得到更多的政策帮助和人文关怀。 孙丽 王涛 卞琛 陈抒蕾 王金塔 甄森 邓一玫 周建波关键词:性别 疾病进程 常州市8月龄~14岁儿童麻疹传播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8月龄~14岁儿童中麻疹传播影响因素,评价现行免疫措施实施效果,探索可能对其采取的保护措施。方法选取常州市范围内在2009—2013年发病的8月龄~14岁儿童,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就病例和对照的发病与就诊情况、可能的暴露史、居住地和旅行史、既往麻疹患病史、卫生服务情况、社会人口学和经济学信息等内容进行入户个案访谈调查。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长对预防接种的态度积极(OR=0.041,0R95%C1=0.004--0.404)、有麻疹疫苗接种史(OR=0.013,0R95%CI=0.003~0.051)是8月龄~14岁儿童麻疹发病的保护因素,外来流动人口(OR=6.016,OR95%CI=2.341~15.462)、发病前7~21d医院暴露史(OR=7.015,OR95%C1=2.84617.290)、接种次数较少(OR=5.865,0R95%CI=1.679~20.485)是8月龄~14岁儿童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疫苗接种次数越少危险性越大。结论高质量的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可以减少8月龄以上儿童发病,并应重视加强流动儿童和院内感染的管理。 卞琛 张建陶 凌良健 徐文国 林琴关键词:麻疹 儿童 常州市狂犬病危险因素1:4病例对照研究 2008年 目的研究常州市狂犬病的流行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常州市2003年至2007年27例狂犬病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1∶4配比的方法,选取与病例组性别相同,年龄±2岁并具有同源暴露史的健康存活者为对照组,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狂犬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动物主动伤人(OR=5.148,95%CI:0.357~79.787)、中度以上伤口(OR=4.810,95%CI:0.347~67.950)、伤口处理不及时(OR=4.480,95%CI:0.298~43.003)、未接种狂犬病疫苗(OR=63.960,95%CI:3.987~110.761)等因素与狂犬病的发生成正相关。结论未接种狂犬病疫苗、伤口未进行正规处理、大面积深度伤口、伤口位置靠近中枢神经是动物伤后狂犬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加强狂犬病预防的健康教育、动物致伤暴露后伤口正规处理、狂犬病疫苗接种等防治措施,可控制和减少狂犬病的发生。 林琴 郝超 张建陶 姚杏娟 史太平 曹淦 卞琛关键词:狂犬病 条件LOGISTIC ARIMA模型在乙型肝炎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ARIMA模型预测常州市乙型肝炎发病率的可行性。方法应用SPSS 18.0软件对常州市2002—2010年乙型肝炎月发病率进行ARIMA模型拟合,对2011年乙型肝炎发病率进行预测验证,并对2012年月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最佳拟合模型为ARIMA(2,1,0)(1,1,0)12;2011年乙型肝炎发病率预测结果和实际值平均相对误差为3.55%。结论 ARIMA模型可用于常州市乙型肝炎发病率预测,其短期预测精度较高。 韩长磊 林琴 卞琛 凌良健关键词:ARIMA模型 乙型肝炎 发病率 2006-2011年常州市水痘暴发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0 2013年 本文旨在了解常州市2006-2011年水痘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探讨暴发原因,为今后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国家疾病监测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常州市水痘暴发疫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2006-2011年常州市共报告水痘暴发疫情43起,累计发病1 121例。暴发病例以学生为主(92.69%),7~13岁占71.90%。暴发时间集中在春季(55.22%)和秋冬季(42.37%)。暴发病例中有免疫史者仅46人(4.10%)。接到报告时间距首例病例发病时间间隔10d以上的暴发起数22起(51.16%)。因此,常州市水痘病例报告敏感性有待提高。免疫空白、报告不及时和应急接种率低是水痘暴发的主要原因。 徐文国 卞琛 韩长磊关键词:水痘 流行病学分析 常州市2004—2011年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了解常州市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的运转状况,为完善监测系统的各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常州市AFP监测系统2004年至2011年报告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该市AFP监测指标各年均达到卫生部的要求,报告病例中脊髓灰质炎疫苗服苗史为88.31%。AFP阳性标本中以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PEV)为主。在脊髓灰质炎灰病毒中Ⅱ型为该市主要型别。结论常州市各项AFP监测指标维持在较高水平,应重视流动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接种。 凌良健 高歌 林琴 卞琛 韩长磊关键词:急性迟缓性麻痹 脊髓灰质炎 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者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现况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了解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海洛因成瘾者自杀意念、自杀未遂的出现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常州市美沙酮门诊维持治疗〉1年的260名海洛因成瘾者进行问卷调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其危险因素。结果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终生发生率分别为13.9%和6.5%;多因素分析显示两者的共同危险因素为近1个月与家人关系,其OR值(95%CI)分别为3.472(1.656~7.299)、3.289(1.175~9.174);已婚为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其OR值(95%CI)为0.441(0.207~0.941)。结论近1个月与家人关系差和无婚配者是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海洛因成瘾者自杀意念的高危人群,需给他们更多的社会和家庭关怀。 周建波 朱华江 甄森 卞琛 王金塔 郭燕丽 李建华 陈抒蕾 郝超关键词:自杀意念 自杀未遂 吸毒者 美沙酮维持治疗 伤寒副伤寒发病趋势的ARIMA模型和GM(1,1)模型预测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采用求和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IMA模型)和灰色模型GM(1,1)分别对常州市伤寒副伤寒发病率进行预测,并比较两者预测的准确性。方法根据2001—2010年的月发病率数据分别建立ARIMA模型和GM(1,1)模型。通过比较2011年实际发病率和模型预测发病率间的相对误差验证模型预测的准确性。采用准确性高的模型预测2012—2013年伤寒副伤寒的年发病率。结果 GM(1,1)模型对伤寒副伤寒的年发病率预测准确率较高。2012年和2013年伤寒副伤寒预测的年发病率分别为2.52/105和2.33/105。结论对于伤寒副伤寒发病率的预测,应同时拟合几种模型,选择拟合效果最好的一种模型。 凌良健 林琴 高歌 卞琛 韩长磊关键词:伤寒副伤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