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丽

作品数:5 被引量:8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水稻土
  • 3篇红壤
  • 3篇红壤水稻土
  • 2篇施用
  • 1篇氮肥
  • 1篇氮肥施用
  • 1篇氮肥施用量
  • 1篇氮素
  • 1篇稻麦
  • 1篇稻麦轮作
  • 1篇冬小麦
  • 1篇冬小麦田
  • 1篇养分
  • 1篇养分管理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机碳
  • 1篇溶解性有机碳
  • 1篇溶解性有机质
  • 1篇溶解有机碳
  • 1篇施肥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5篇刘丽
  • 4篇韩成卫
  • 3篇李忠佩
  • 3篇车玉萍
  • 1篇尹斌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生态环境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溶解性有机碳在红壤水稻土中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7
2008年
吸附作用是影响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碳(DOC)迁移转化及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反应过程,研究DOC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对正确阐明土壤有机碳的循环和转化特征以及进行污染风险评估有重要意义。采用平衡法研究了红壤水稻土对DOC的吸附特征,并分析土壤有机质、粘粒含量及pH值与DOC吸附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对DOC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和Linear方程。不同土壤对DOC的吸附能力有明显差异。在相同浓度下,DOC吸附量以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低肥力水稻土最大,第三纪红砂岩风化物发育的低肥力水稻土次之,两种高肥力水稻土最小。土壤对DOC的吸附过程分为快、慢两个阶段,0~0.25h内DOC的吸附速率最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吸附速率渐小,2~4h后基本达到吸附平衡。描述供试土壤对DOC吸附动力学过程的最优模型为一级扩散方程,其次为Elovich方程和抛物扩散方程。粘粒含量和有机质是影响土壤DOC吸附量的重要因素,随着粘粒含量的增加,有机质含量的降低,DOC的吸附量增大。
韩成卫李忠佩刘丽车玉萍
关键词:溶解有机碳红壤水稻土影响因素
不同基肥施用方式及用量对冬小麦田NO排放通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用静态箱法对冬小麦不同基肥施用方式(表施、深施)和不同施用量下的土壤NO排放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肥料在土壤中的位置对NO排放通量的影响非常显著。表施处理明显促进NO的排放,表施处理平均比深施处理NO排放量高2.2倍。高肥处理总的NO排放量也明显高于低肥处理。由此可知肥料深施和减少用量都能显著降低NO排放量。
刘丽尹斌韩成卫
关键词:冬小麦施肥方式
太湖地区稻麦轮作制下NO排放的研究
氮肥施用量过多时,氮素就会以不同形式进入环境,对大气和水体产生污染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N2O和NO是氮素硝化-反硝化过程的中间产物,农田土壤是NO和N2O的重要排放源,其排放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农田生态系统中N2O...
刘丽
关键词:稻麦轮作氮肥施用量土壤氮素农田生态系统养分管理
去除溶解性有机质对红壤水稻土碳氮矿化的影响被引量:42
2007年
【目的】研究溶解性有机质(DOM)对红壤水稻土碳、氮矿化作用的影响,为正确认识红壤碳、氮循环的过程机制、制订科学的养分管理措施及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发育于第四纪红粘土的水稻土,以旱地红壤为对照,通过室内恒温培养试验研究了去除DOM土和原土间有机碳、氮的矿化差异。【结果】去除DOM使土壤有机碳的累积矿化量在培养前期(12d)下降了6.3%~8.9%(平均7.5%),但整个培养期内仅降低3.6%~6.1%(平均5.0%),其影响不显著。去除DOM对不同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不同。3种水稻土在去除DOM后,土壤有机氮的累积矿化量显著下降,降幅为11.2%~18.3%(平均12.9%),而旱地红壤仅下降7.6%,与原土没有显著差异。【结论】DOM是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中重要的氮素来源和有机氮矿化的原初物质,虽然只占土壤有机质的很少一部分,但在红壤水稻土有机氮的矿化中起重要作用。
韩成卫李忠佩刘丽车玉萍
关键词:红壤水稻土
溶解性有机质在红壤水稻土碳氮转化中的作用被引量:18
2006年
溶解性有机质(DOM)是土壤中活跃的C、N库,在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等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在水田土壤C、N转化过程中究竟起多大作用仍不明确。本研究采用室内恒温培养法观测了DOM和红壤水稻土C、N矿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去除DOM显著降低了培养期间土壤有机质的累计矿化量。其中土壤有机碳的累计矿化量下降了11.4%~20.8%(平均15.4%),且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培养前期;土壤有机氮的累计矿化量下降了16.4~22.9%(平均19.2%)。研究结果初步表明,虽然DOM只占土壤有机质的很少一部分,但在红壤水稻土C、N矿化中起重要作用。
韩成卫李忠佩刘丽车玉萍
关键词:红壤水稻土溶解性有机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