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VB)后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7月在我院诊治的肝硬化EVB患者178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与HVPG的关系。结果肝硬化EVB后HVPG中位数为16.9 mm Hg(1 mm Hg=0.133 k Pa);病毒性肝硬化患者HVPG低于非病毒性肝硬化患者,存在非常见侧支循环(uncommon portosystemic collateral circulations,UPCC)、EVB次数>3次患者伴有较低HVPG,高血糖、低白蛋白症、贫血及肝细胞癌患者伴有较高HVP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肝硬化病因、糖化血红蛋白水平、EVB次数及UPCC对HVPG有较大影响。结论肝硬化患者EVB后HVPG仍高于正常水平;肝硬化病因、糖化血红蛋白水平、EVB次数及UPCC是影响HVPG的重要因素。
目的探讨提高肝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成功率,以及如何减少局部渗血及机械性静脉炎等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将选择普通PICC置管和B超引导下PICC置管的284例肝病患者分为对照组(146例)和试验组(138例),由固定人员操作,统一评估标准,并对比2组的置管成功率、局部渗血及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的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1.2%和100%,置管后Ⅲ度渗血发生率分别为11.6%和4.3%,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3.7%和0(P均<0.05)。结论 B超引导下PICC置管可有效提高肝病患者PICC置管成功率,明显降低置管后局部渗血和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