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楚金东

作品数:10 被引量:50H指数:5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肝硬化
  • 4篇细胞
  • 4篇肝炎
  • 2篇静脉
  • 2篇肝细胞
  • 2篇肝硬化患者
  • 2篇丙型
  • 2篇丙型肝炎
  • 1篇代偿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胆管
  • 1篇胆汁
  • 1篇胆汁性
  • 1篇胆汁性肝硬化
  • 1篇地磁
  • 1篇地磁场
  • 1篇血清
  • 1篇血清胱抑素
  • 1篇血清胱抑素C

机构

  • 6篇解放军第三〇...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10篇楚金东
  • 6篇吴勤
  • 6篇马雪梅
  • 6篇申力军
  • 6篇金波
  • 6篇李捍卫
  • 3篇于晓莉
  • 3篇时永全
  • 3篇孟繁平
  • 3篇韩英
  • 3篇刘博
  • 3篇吴立兵
  • 2篇韩晶晶
  • 2篇李莉
  • 2篇王艳玲
  • 2篇任辉
  • 2篇张文辉
  • 2篇周新民
  • 1篇申广浩
  • 1篇李新

传媒

  • 5篇传染病信息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胱抑素C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肾功能早期损害的意义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 Cys C)对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肾功能早期损害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7年7月于我中心住院诊治的血清CRE <1.5 mg/dl的乙肝肝硬化患者55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绘制血清Cys C诊断肾功能早期损害的ROC曲线。结果血清Cys C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of end stage liver disease, MELD)评分呈正相关,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血清Cys C、MELD评分及年龄是乙肝肝硬化患者肾功能早期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提示血清Cys C敏感诊断肝硬化患者肾功能早期损害建议值为1.16 mg/L。结论血清Cys C可作为临床上乙肝肝硬化患者肾功能早期损害诊断指标,其诊断效能在乙肝肝硬化不同阶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申力军申力军楚金东马雪梅金波李莉李莉迟春生毕茜刘博刘博陈素明陈素明吴勤于晓莉李捍卫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胱抑素C肾功能损害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乙肝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中Th1、Th2、调节性T细胞(Treg)的百分比,ELISA检测血浆IFN-γ、IL-6、IL-10水平。结果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能明显改善HBV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肝功能,同时上调患者外周血中Th2、Treg的百分比,下调血浆IL-6和IL-10水平(P<0.05),而对Th1细胞及其细胞因子IFN-γ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微环境,抑制肝脏炎症反应,从而改善HBV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肝功能。
郑林华楚金东谭灵时永全韩英
关键词:终末期肝病外周血干细胞T淋巴细胞
制备和鉴定肝细胞胆管侧膜极性分布的单克隆抗体
2011年
为制备肝细胞胆管膜侧的呈极性分布单克隆抗体(mAb),并鉴定其特性,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大鼠肝细胞胆管侧膜小体,测定特异酶活性。分离成功的肝细胞胆管侧膜小体免疫BALB/c小鼠,利用标准的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利用ELISA法检测抗体分泌的效价。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其组织定位。Western blot对其识别的抗原进行分析。结果成功地获得1株特异性分布于肝细胞胆管膜侧的mAb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其分布在肝细胞胆管侧膜,在肾脏组织中也呈极性分布。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Ab1分子量为110 kDa左右。说明成功地获得了肝细胞胆管膜侧特异性mAb1,并鉴定其作为极性分子分布于肝细胞胆管膜侧,它可能参与胆汁的分泌和代谢。
王学昌王敬博时永全崔丽娜王璐陈蕊蕊楚金东周新民韩英
关键词:肝细胞单克隆抗体
21例特发性门脉高压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分析特发性门脉高压(idiopathic portal hypertension,IPH)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住院治疗(资料完整)的21例IPH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 21例IPH患者中,男女比例6∶15,平均发病年龄(38.1±12.7)岁,临床以门脉高压症表现为主,肝功能无明显减退,主要并发症为上消化道出血及腹水。21例肝组织病理主要表现为肝细胞板排列基本正常,无假小叶形成,汇管区扩大,门静脉周围纤维化,门脉周围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浸润,血管紊乱,中央静脉及小叶间静脉扩张,肝窦扩张,窦周纤维化。结论 IPH患者门脉高压和肝功能损害不平行,门脉高压表现较重,确诊仍须病理学检查,治疗以防治并发症为主。
马雪梅任辉金波申力军吴勤路筝楚金东刘博于晓莉赵平李捍卫
关键词:门脉高压特发性门脉高压病理
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CV基因型与血清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6及维生素D的关系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HCV基因分型与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7、IL-6及维生素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收治的76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根据基因型不同分为1b型47例和2a型29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IL-17、IL-6及维生素D水平。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分析血清中IL-17、IL-6及维生素D与基因分型的相关性。结果在Child-Pugh改良分级结果中,1b型患者中A级所占比例相对于2a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7,P<0.05);1b型患者的AFP、HCV RNA滴度、IL-17、IL-6、TNFα均高于2a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56、16.51、12.31、10.71、7.23,P值均<0.05),而IFNγ、25-OH-D、1,25(OH)2D低于2a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98、6.32、4.88,P值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AFP、HCV RNA滴度、IL-6、IL-17与1b型、2a型基因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而IFNγ、TNFα和25-OH-D与1b型、2a型基因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1b型患者血清中IL-17、IL-6、AFP及HCV RNA水平均高于2a型患者,而维生素D低于2a型患者,血清中IL-17、IL-6、25-OH-D、AFP及HCV RNA与基因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而1,25(OH)2D则与基因分型无关。
吴勤孟繁平马雪梅金波申力军吴立兵楚金东来文辉韩晶晶李捍卫
关键词:肝硬化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6维生素D
地磁场对小鼠行为的影响
2008年
目的:研究地磁场对小鼠行为的影响.方法:12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磁屏蔽A组和磁屏蔽B组,均饲养于磁屏蔽室中,屏蔽地磁场来模拟零磁空间;地磁C组和地磁D组,均暴露于地磁环境中.各组饲养环境(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均相同.1d后,利用UGO-7431行为分析仪定量检测小鼠的行为学指标,每组的测试周期长度设定为10min/次,实验次数设定为6次(n=6),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磁屏蔽A组和磁屏蔽B组之间比较,水平向活动强度HA(1865.2±92.6vs1890.8±130.1)和垂直向活动强度VA(94.0±11.5vs95.2±10.8)的检测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地磁C组和地磁D组之间比较,HA(1427.0±56.3vs1389.5±47.4)和VA(70.7±6.2vs66.3±5.6)的检测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磁屏蔽A组和磁屏蔽B组分别与地磁场C组和地磁D组比较,HA和VA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屏蔽地磁场后,小鼠在零磁空间环境下行为学指标变化显著,表现为亢奋、烦躁,证实地磁场与动物的日常行为息息相关.
罗鹏路丽华申广浩楚金东白丽李新吴小明李雪琦赵东涛
关键词:地磁场
肝硬化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研究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后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形成的临床特点。方法对9678例L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腹部B超/腹部增强CT及腹部增强MRI检查门脉主干或左右分支,筛选出LC伴PVT形成者(PVT组),同时将LC后无PVT患者纳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Child-Pugh分级、门静脉及脾静脉宽度、脾脏面积及厚度、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结果 LC患者中有396例(4.09%)PVT形成。PVT组中LC的病因主要有乙型肝炎、酒精性及丙型肝炎LC,PVT主要分布在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右支、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左支和脾静脉。按Child-Pugh进行分级,PVT组与对照组比较,肝损伤较重(P<0.01)。PVT组合并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病率均较对照组高(P<0.01)。PVT组门静脉和脾静脉宽度分别为(1.50±0.23)cm和(1.25±0.34)cm,对照组为(1.38±0.23)cm和(1.06±0.29)cm。PVT组脾脏面积为(97.48±32.90)cm2,脾脏厚度为(6.09±1.21)cm;对照组分别为(81.19±29.10)cm2和(5.26±0.99)cm。PVT组门静脉及脾静脉宽度和脾脏厚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T组有侧支循环开放的患者占96.21%,对照组为78.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后PVT形成对LC患者的临床转归有重要影响。
吴勤楚金东金波刘博吴立兵熊小青马雪梅孟繁平陈劲频申力军王艳玲韩军张文辉李莉马威王华明李志艳李捍卫韩晶晶
关键词:肝硬化静脉血栓形成高血压门静脉
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长期随访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通过对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长期随访,总结分析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疾病进展及预后。方法随访2008年1月—2010年2月我院收治的195例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总结其临床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首发临床表现有腹水(65.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7.4%)、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6.4%)及肝性脑病(1.0%)。主要死因为原发性肝癌(27.6%)、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失血性休克(24.1%)、肝性脑病及脑水肿(15.5%)、肝肾综合征(8.6%)、多脏器衰竭(8.6%)和感染性休克(3.4%),12.1%的患者死因不详。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4%、85.3%、65.7%。1、3、5年原发性肝癌发病率分别为1.0%、6.4%、16.4%。Child-Turcotte-Pugh(CTP)分级C级患者与A级和B级相比,生存时间短,病死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病情进展较快,合并症较多,病死率高,预后差,CTP分级与生存时间密切相关。
马雪梅金波孟繁平吴勤任辉楚金东王艳玲文凤申力军李捍卫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肝硬化肝细胞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肝静脉压力梯度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VB)后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7月在我院诊治的肝硬化EVB患者178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与HVPG的关系。结果肝硬化EVB后HVPG中位数为16.9 mm Hg(1 mm Hg=0.133 k Pa);病毒性肝硬化患者HVPG低于非病毒性肝硬化患者,存在非常见侧支循环(uncommon portosystemic collateral circulations,UPCC)、EVB次数>3次患者伴有较低HVPG,高血糖、低白蛋白症、贫血及肝细胞癌患者伴有较高HVP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肝硬化病因、糖化血红蛋白水平、EVB次数及UPCC对HVPG有较大影响。结论肝硬化患者EVB后HVPG仍高于正常水平;肝硬化病因、糖化血红蛋白水平、EVB次数及UPCC是影响HVPG的重要因素。
申力军丁鹏鹏韩晶晶祁小宝马宇茗马雪梅吴勤吴立兵楚金东于晓莉毕茜张文辉金波李捍卫
关键词: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静脉压力梯度影响因素
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疗效观察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观察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AIH-PBC)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1:回顾分析124例PBC、57例AIH、39例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研究2: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对39例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进行分组疗效分析。结果在220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AIH-PBC重叠综合征占17.73%。3组患者的性别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发病年龄AIH组
楚金东朱疆依高正军朱绍华董旭炀韩者艺时永全周新民韩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