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立
- 作品数:10 被引量:83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武汉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湖北省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湖北省卫生厅青年科技人才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游离皮瓣移植治疗合并骨折的小腿及足踝部热压伤被引量:24
- 2013年
-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联合游离组织瓣移植治疗合并骨折的小腿及足踝部大面积热压伤的疗效。方法2004年2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13例合并骨折的小腿及足踝部大面积热压伤伴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0例,女3例;年龄23~55岁,平均36岁。骨折按AO分型:A1型2例,A2型1例;B1型1例,B2型4例,B3型1例;C1型3例,C2型1例。创伤部位:小腿中下段7例,内踝部2例,外踝并足背部4例。创面缺损面积为18cm×8-35cm×22cm。平均25cm×16cm。早期清创,创面行VSD技术治疗并置管、持续抗生素盐水冲洗,待创面清洁后予骨折内固定或动力装置重建,同时应用游离组织瓣移植覆盖创面。末次随访时按Johner-Wruhs的方法对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所有皮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所有患者术后获16-90年月(平均48个月)随访,内固定及骨与肌腱的外露区域得以游离皮瓣良好覆盖,骨折均完全愈合,愈合时间为6-12个月(平均7.2个月),无骨不连发生。7例患者因肌腱缺损行阔筋移植重建,3例患者因肌腱粘连行肌腱松解术。4例患者重建肌腱肌力Ⅴ级、2例Ⅳ级、1例患者踝关节保持功能位肌腱粘连,未予松解。末次随访时按Johner-Wruhs的方法评定功能:优7例,良4例,可2例。结论 VSD技术联合游离组织瓣移植能够早期修复合并骨折的小腿及足踝部大面积热压伤,有利于骨折的早期愈合及肢体功能恢复。
- 严立胡锐丁凡程文俊周蓓郑琼勘武生任义军
- 关键词:骨折外科皮瓣引流术
-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联合髂胫束移植修复小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联合髂胫束移植修复小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联合髂胫束移植修复小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病例共25例.创面缺损部位足跟部12例,足背部8例,...
- 胡锐任义军严立李凡韩琼程文俊勘武生
- 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足第一跖骨与软组织缺损
- 目的探讨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足第一跖骨与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2008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采用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足第一跖骨与软组织重度缺损病例共6例,男4例,女2例,年龄18~60岁,平均32岁;伤...
- 胡锐任义军严立丁凡易新成韩琼勘武生
- 关键词:腓骨瓣腓骨移植显微外科
- 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的探讨被引量:8
- 2008年
- 肱骨近端骨折发病率较高,特别在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群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外伤所致的肱骨近端骨折往往呈粉碎性,移位严重,有相当数量的患者伴有肩关节脱位,保守治疗往往达不到满意复位、牢靠固定的目的,疗效不佳。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间对62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 廖苏平危蕾吴波严立冯俊
- 关键词: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老年人群肩关节脱位疗效不佳
- 双平面截骨骨搬移联合锁定钢板外置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双平面截骨骨搬移联合锁定钢板外置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普爱医院修复重建科接受治疗的28例胫骨骨缺损患者资料。根据方法不同分为骨搬移组和联合骨搬移组(骨搬移联合锁定钢板外置治疗)。骨搬移组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38.6±3.2)岁,骨缺损长度(8.0±0.5)cm。联合骨搬移组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39.1±3.9)岁,骨缺损长度(8.3±0.3)cm。比较两组患者外固定支架佩戴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对接点愈合时间、功能评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骨搬移组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8.4个月;联合骨搬移组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6.8个月。联合骨搬移组外固定支架佩戴时间(8.4±0.7)个月短于骨搬移组(13.3±1.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8.4±1.3)、(7.4±1.2)个月,对接点愈合时间分别为(210.2±9.1)、(206.2±9.8)个月,以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SAMI骨愈合评价:骨搬移组优6例,良5例,可3例;联合骨搬移组优8例,良4例,可2例;两组优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功能评价:骨搬移组优7例,良3例,可3例,差1例;联合骨搬移组优8例,良5例,可1例,两组优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搬移组针道感染3例,对合端不愈合1例,下肢力线不良2例,皮肤下陷2例,固定针松动1例,关节僵硬5例,牵拉骨延迟愈合3例;联合骨搬移组针道感染1例,下肢力线不良2例,皮肤下陷3例,关节僵硬3例,牵拉骨延迟愈合2例,再骨折1例。结论双平面截骨骨搬移联合锁定钢板外置治疗下肢大段骨缺损,外固定支架佩戴时间更短,疗效更满意。
- 李善庆胡锐朱进安颖杨春宝严立
- 关键词:伊利扎罗夫技术骨延长外固定支架骨缺损
- Ilizarov技术治疗Cierny—Mader Ⅲ、Ⅳ型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疗效评价被引量:29
- 2013年
-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Cierny—MaderⅢ、Ⅳ型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7例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资料,男33例,女14例;年龄18—61岁,平均35.9岁。胫骨骨髓炎根据Ciemy—Mader解剖学分型:Ⅲ型17例,Ⅳ型30例。开放性骨折35例,闭合性骨折12例;41例患者伴有死骨窦道形成和钢板外露,17例患肢有短缩的内、外翻畸形。31例患者胫前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缺损面积为4cm×3cm-16cm×8cm。采用病灶骨段切除、Ilizarov技术骨段延长结合清创、植骨、内固定等治疗。记录患者的骨段延长长度、外固定时间、骨愈合及功能评价结果,并应用Spearman秩检验分析其相关性。结果47例患者术后获13—41个月(平均24.6个月)随访。本组患者延长长度平均为6.4cm,外固定时间平均为232.3d;骨搬运速度平均为12.6d/cm;平均外固定指数为37.8d/cm。46例患者获骨性愈合,1例感染复发。根据Paley治疗感染性胫骨骨不连改良评分标准,骨性结果:优36例,良9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5.7%;功能结果:优24例,良16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为85.1%。延长长度与骨愈合、功能恢复等级均呈负相关(P〈0.05);外固定时间与功能恢复呈负相关(P〈0.05)。结论Ilizarov技术是一种治疗Cierny.MaderⅢ、Ⅳ型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有效方法。
- 任义军严立胡锐丁凡涂松勘武生郑琼
- 关键词:骨髓炎胫骨伊利扎罗夫技术
- 游离股内侧区穿支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股内侧区穿支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应用股内侧区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患者12例,其中胫前创面5例,足背创面4例,足跟创面3例;创面大小为3.0cm×3.5cm~7.0cm×9.5em;皮瓣选择采用游离膝降动脉穿支皮瓣3例,游离股前内侧穿支皮瓣2例,股内侧肌穿支皮瓣7例。结果12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股前内侧穿支皮瓣、1例膝降动脉穿支皮瓣术后出现血管危象,经积极抗凝、抗痉挛处理后皮瓣成活;1例膝降动脉穿支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痊愈。12例患者术后均获得6~12个月随访(平均8.6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观、厚薄均匀合适;其中5例游离皮瓣吻合皮神经后感觉恢复至S3;12例供区直接缝合愈合,仅留线性瘢痕,功能无影响。结论股内侧区穿支皮瓣解剖恒定,操作便捷,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满意。
- 任义军丁凡胡锐严立程文俊勘武生郑琼
- 关键词:下肢显微外科
- 复合富血小板血浆成骨微环境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 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与骨髓组织液对体外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探讨PRP促进骨修复的机制.方法 将兔MSCs分别经复合RPR的骨髓组织液和单纯血清培养,取培养后3代MSCs,分为单纯血清培养(FCS)组和PRP组(PRP骨髓组织液复合物),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第2、4、6、8天时细胞增殖活性;测定培养后第3、7、10天碱性磷酸酶(ALP)活性;ALP染色、矿化结节染色检测细胞成骨分化活性.结果 MTT法显示PRP组2、4、6、8d的平均吸光度(A)值分别为0.193 ±0.041、0.476±0.050、0.786±0.122、1.216 ±0.139;对照组为0.169±0.054、0.448±0.061、0.835±0.104、1.165±0.162;各个时间点PRP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P活性测定PRP组3、7、10d分别为2.233±0.276、4.528 ±0.516、3.922±0.603;对照组为1.648±0.340、2.457±0.541、2.140±0.269;各个时间点PRP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RP组ALP阳性细胞数为(54.71±11.48)%、钙结节为(110.5±20.9)个/孔,对照组分别为(6.25±2.41)%、(9.2±3.7)个/孔;与对照组相比,PRP组ALP阳性细胞数增多(P<0.01),矿盐沉积增多(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复合PRP骨髓组织液诱导的MSCs能恢复正常的细胞增殖速率,能诱导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这有利于PRP促进骨组织修复.
- 程文俊左伟肖志宏李涛黄若昆严立王俊文
- 关键词:富含血小板血浆增殖分化
- 显微外科技术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GustiloⅢC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4
- 2021年
-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技术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GustiloⅢC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普爱医院手外二.修复重建科收治的20例GustiloⅢC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资料。男13例,女7例;年龄36~56岁,平均42.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6 h,平均4.3 h;近端骨缺损6例,中段骨缺损9例,远端骨缺损5例;软组织缺损面积10 cm×6 cm~12 cm×9 cm,骨缺损长度平均为10.3 cm;一期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血管、神经,重建血运,二期安装I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双向骨搬运修复骨与软组织缺损。术后记录骨搬移时间、创面愈合时间、骨搬运距离、外固定时间、外固定指数、延长区固化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按照Palay和Maar提出的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30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骨缺损和软组织缺损得到良好的修复,均返回日常生活;骨搬运至骨折端对合时间为50~160 d(平均75.8 d),创面愈合时间为60~150 d(平均100.6 d),骨搬运距离为8~13 cm(平均10.3 cm);外固定时间为12~20个月(平均14.0个月),外固定指数为1.6个月/cm,延长区固化时间为5~16个月(平均10.9个月);未发生感染、成骨不良及再骨折,2例出现术后轴线偏移,3例发生踝关节僵硬;按照Palay和Maar提出的标准评定疗效:优5例,良12例,可3例。结论显微外科技术结合Ilizarov双向骨搬运技术可以有效治疗GustiloⅢC型开放性骨折,重建肢体血液循环,值得推广。
- 李善庆胡锐安颖朱进吴明正严立
- 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骨折腓骨
- 微小RNA-133/30C在周围神经纤维化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 探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损伤后其卡压神经段内微小RNA(miRNA,miR)-133及miR-30C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将5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A、B两组:A组(假手术组):仅分离暴露坐骨神经;B组(卡压组):采用Mackinnon建立的坐骨神经卡压模型方法对大鼠右侧后腿坐骨神经行硅胶管卡压术.于卡压术后2、4、6、8、10周时间点随机取A、B组大鼠各5只,取其卡压段坐骨神经行组织形态学,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量测定miR-133及miR-30C、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Ⅰ型胶原蛋白(COL-Ⅰ)含量.结果 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损伤后,卡压段神经组织胶原纤维增生,CTGF及COL-Ⅰ表达升高的同时,伴有miR-133及miR-30C表达下降;A组和B组神经中miR-133表达分别为:2周组:7.025 8±0.0062、4.645 7±0.145 3;4周组:6.2849±0.0048、3.1259±0.014 8;6周组:7.7253±0.008 1、4.5846±0.2148;8周组:6.562 6±0.0048、5.254 3±0.158 9;10周组:7.384 1±0.0018、5.014 5±0.348 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卡压损伤可致周围神经发生纤维化病变,CTGF表达升高,miR-133及miR-30C在此过程中表达下调,提示miR-133及miR-30C可一定程度调控CTGF,其在周围神经纤维化过程起重要作用.
- 胡锐喻爱喜任义军严立易新成丁凡
- 关键词:周围神经微小RNA神经卡压综合征慢性卡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