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宏洲

作品数:29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语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文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7篇文论
  • 6篇文学
  • 5篇代文
  • 5篇古代文论
  • 4篇雕龙
  • 4篇诗学
  • 4篇文论研究
  • 4篇文心
  • 4篇文心雕龙
  • 4篇古代文论研究
  • 3篇前七子
  • 3篇求真
  • 3篇历史化
  • 3篇复古
  • 3篇《文心雕龙》
  • 2篇中国古代文论
  • 2篇儒学
  • 2篇儒学复兴
  • 2篇文学创作
  • 2篇文学理论

机构

  • 12篇山西大学
  • 8篇北京语言大学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28篇高宏洲
  • 1篇李娉

传媒

  • 4篇江西社会科学
  • 2篇天中学刊
  • 2篇太原师范学院...
  • 2篇文化与诗学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理论月刊
  • 1篇孝感学院学报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江汉大学学报...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山西大同大学...
  • 1篇励耘学刊
  • 1篇当代儒学
  • 1篇华中学术
  • 1篇中外文论
  • 1篇中国文学理论...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王安石《明妃曲》释疑被引量:2
2017年
王安石的《明妃曲》是书写昭君出塞故事中的经典之作,但是对其主旨的解读至今歧义重重。导致歧义产生的原因在于研究者们没有充分尊重王安石创作《明妃曲》的历史语境,没有考索《明妃曲》与王安石同时期的散文创作之间的互文关系,解读的时候没有照顾到诗歌体裁表达情感体验的独特性。王安石的《明妃曲》创作于政治比较宽松的嘉祐四年,表达了王安石不被宋仁宗君臣所知的政治境遇,其感情基调与王安石独特的"知命不忧""君臣以义处"等哲学思想密切相关。
高宏洲
关键词:历史语境
阅读经典是文学理论创新的根本
2017年
文学理论创新的根本在于阅读经典作品,包括阅读文学经典、文学理论经典和哲学、历史、政治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经典。阅读经典应该有一颗爱真理的心灵,能够学思并用,颐情志于经典、漱经典之芳润,在熔铸的基础上实现创新。阅读经典不是唯经典马首是瞻,而是通过吸收经典中蕴藏的宝贵财富滋养丰富而强大的主体,丰富而强大的主体是实现创新的关键。阅读经典必须积极介入当代文学创作实践,充分发挥文学理论的磨刀石作用,通过介入文学创作实践实现文学理论家介入现实生活的社会价值。
高宏洲
关键词:文学理论
文学视域与经学视域的融合:《文心雕龙·宗经》之真义被引量:2
2014年
刘勰'宗经'有特殊的视野,即从'经'中寻求拯救当时文弊的资源和智慧。刘勰'宗经'建立于对'经'的熟稔和对后世文学兴衰成败的透彻领悟之上。'宗经'不是要回到'经'那里去,而是通过熔铸'经'的精神来指导当下的文学创作。由于'宗经'奠基于刘勰独具的许多质素之上,所以长期以来不易被人理解。《文心雕龙》成功地贯彻了'宗经'精神,并不矛盾和保守,所谓的矛盾和保守是研究者自我视野囿限下的推论,不符合《宗经》本义。
高宏洲
关键词:阐释学宗经熔铸
“理想之文”的寻求——《文心雕龙》“文之枢纽”新解被引量:3
2011年
《文心雕龙》的"文之枢纽"部分《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五个单元,既相互独立又构成一个整体。相互独立指五个部分都有各自独特的角度,不能相互代替。互成整体指五个单元虽然立论角度不同,但是它们如众星拱月一样,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即如何寻求"理想之文"。
高宏洲
关键词:《文心雕龙》
“立言”不朽的当代意义
2015年
传统社会由于强烈的事功意识,使得"立言"不朽往往成为士大夫"立德""立功"无望之后退而求其次的无奈选择。现代社会由于专业分工的细化、知识和科学力量的凸显、知识分子身份的独立和自由、知识生产的职业化、"读书只为稻粱谋"需要的降低,"立言"不朽对人文知识分子显得更加重要和现实。古人认为"立言"不朽的三个必备条件是本于道、重文辞和有独创性。当今学界"立言"不朽意识非常淡漠,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当务之急是深化和践履古人"立言"不朽意识,充分发挥"立言"的正能量。
高宏洲
关键词:立言不朽
建构反思性教化观
2016年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化概念在二十世纪经历了污名化,原因在于儒学自身的窄化和固化、西方现代文明的反衬和批判者整体性的历史视野等。教化在当代社会的缺失已经造成不良的影响,比如社会的混乱和无序、道德的滑坡、生命的异化、民族精神的晦暗等。反思性教化观是针对中国社会的转型期和文化建构的特殊性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既发挥人文学者对社会的批判和关切作用,又扬弃传统教化观的独断品格。反思性教化观的实践需要学者的理论建构,转变政府的引导方式和调整教育的方向。
高宏洲
关键词:教化
“前七子”复古诗学兴起的历史语境被引量:1
2010年
关于"前七子"的诗学理论前人已多有论述,且褒贬不一,本文无意于就此再着笔墨,而是力求从历史的角度追溯"前七子"复古运动兴起的历史语境及学理逻辑,对这一问题的梳理也许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前七子"诗学的历史地位。
高宏洲
关键词:复古运动历史语境
古代文论研究的“二重历史化”
2012年
20世纪以来古代文论的研究方法可谓五花八门、各式各样,但大体可以概括为"求真"与"求用"两大类。笔者有感于20世纪古代文论研究中由于这两种研究路向的纠缠不清所造成的一系列问题,特提出古代文论研究应该"二重历史化"。第一重历史化主要指通过重塑古代文论产生的特殊历史语境以"求真";第二重历史化主要指在新的历史语境下,通过将古代文论历史内化以"求用"。希望通过对"求真"与"求用"各自研究方法合法性的辨析,清除以往研究中由于二者之间的纠缠不清所造成的问题,使得"求真"与"求用"能够和谐地贯通起来,从而推进古代文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高宏洲
关键词:求真贯通
祛蔽与复魅——当下儒学复兴的恰当策略
2013年
儒学复兴是几代学人梦寐以求的,但是如果复兴的策略不当,必然旧弊未去又增新弊。因此,要想复兴儒学必须先祛除覆盖在儒学身上的层层迷雾。祛蔽是复魅的前提,祛蔽工作做得不彻底,复魅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当下可行的复兴儒学的策略是以学者的研究为核心,逐渐向外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渗透。有些学者希望通过重建儒教来复兴儒学,这其实是很难行得通的。
高宏洲
关键词:儒学
古代文论研究的“二重历史化”被引量:4
2012年
古代文论研究大致有"求真"与"求用"两种研究路向,厘清二者各自言说的合法性非常重要。古代文论研究的"二重历史化"是对这一问题的积极回应,第一重历史化主要指通过重塑古代文论产生的特殊历史语境以"求真";第二重历史化主要指在新的历史语境下,通过将古代文论历史内化以"求用"。只有实现"求真"与"求用"的和谐贯通,才能更好地推进古代文论研究的发展。
高宏洲
关键词:古代文论求真贯通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