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 作品数:7 被引量:100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灯盏花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59 2004年 目的 在链脲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上 ,灯盏花素与化学合成药氨基胍相比较来探讨灯盏花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 用链脲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后 ,将糖尿病大鼠分为 :糖尿病组、灯盏花素组 (0 1g·kg-1)和氨基胍组 (饮水含 1g·L-1的氨基胍 )。在给药 15~ 17wk后进行与氧化应激相关的各项实验观察。结果 ① 15~ 17wk的糖尿病大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肾指数显著增加 ,肾脏的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且氧化应激增强。②灯盏花素组与糖尿病组相比 :肾指数显著降低 ,总抗氧化能力和肾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 ,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显著降低。③氨基胍组与糖尿病组相比 :肾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 ,肾脏的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显著性降低 ,总抗氧化能力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糖尿病大鼠与正常大鼠相比肾脏抗氧化能力降低且氧化应激增强 。 马丽 朱邦豪 陈健文 丘钦英 周家国 关永源关键词:糖尿病 氧化应激 灯盏花素 氨基胍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急性与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微视野检查结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观察急性与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微视野改变.方法 横断面观察性病例研究.临床检查确诊的CSC患者208例221只眼纳入研究.根据病程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急性CSC组和慢性CSC组,分别为136例143只眼和72例78只眼.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x2 =0.012)及平均年龄比较(t=-1.49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12、0.137).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微视野检查.BCVA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进行统计.采用黄斑完整性评估仪测量黄斑10°区域平均光敏感度(MS)、黄斑中心凹2°(P1)及4°(P2)固视率,并评估固视稳定性.结果 急性、慢性CSC组患眼logMAR BCVA分别为0.32±0.23、0.48±0.33;两组患眼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53,P=0.001).急性、慢性CSC组患眼MS值分别为(21.25±5.06)、(15.82±7.23) dB;P1分别为(76.36±25.78)%、(55.01±32.34)%;P2分别为(92.21±13.06)%、(79.83±23.11)%.两组患眼MS值(Z=-5.456)、P1(Z=-4.629)、P2(Z=-4.26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急性CSC组143只眼中,固视稳定98只眼,占68.5%;固视相对不稳定30只眼,占21.0%;固视不稳定15只眼,占10.5%.慢性CSC组78只眼中,固视稳定30只眼,占38.5%;固视相对不稳定22只眼,占28.2%;固视不稳定26只眼,占33.3%.两组患眼固视稳定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196,P<0.001).结论 与急性CSC患眼比较,慢性CSC患眼MS、固视率及固视稳定性均降低. 周立军 黄创新 赖坤贝 许发宝 钟晓菁 于珊珊 马丽 陈观娣 胡骏 吕林 金陈进灯盏花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胞内Ca^(2+)水平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胞内Ca2+水平([Ca2+]i)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新一代Ca2+荧光探针Fluo-3/AM标记培养的HUVECs,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胞内钙荧光信号,观察灯盏花素对培养的HUVECs胞内Ca2+水平的调控作用。结果在胞外有Ca2+或无Ca2+的情况下,灯盏花素均可引起[Ca2+]i的短暂性升高;灯盏花素的Ca2+释放作用与钙泵抑制剂CPA存在着交迭;灯盏花素能够抑制由KCl所引起的[Ca2+]i的升高;灯盏花素对胞内Ca2+池耗竭后胞外复Ca2+所引起的钙内流无明显阻断作用。结论灯盏花素可引起胞内Ca2+池的Ca2+释放,其释放的Ca2+来自CPA敏感的Ca2+池。灯盏花素也可抑制经电压依赖性Ca2+通道的Ca2+内流,对Ca2+池耗竭后引起的Ca2+内流通道无明显阻断作用。 潘雪刁 朱邦豪 马丽 刘捷关键词:灯盏花素 内皮细胞 钙离子 两种不同能量的阈值下微脉冲光凝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分析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 评估并比较50%滴定能量(TP)的577 nm阈值下微脉冲光凝(SMLP)与25%TP的577 nm SMLP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短期疗效.方法 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就诊且符合入选标准的单眼急性CSC患者94例(94眼),给予50%的TP-SMLP治疗(50%TP-SMLP组)或者25%的TP-SMLP治疗(25%TP-SMLP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SD-OCT).通过t检验或秩和检验评估BCVA(LogMAR)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的改变及2组之间的差异,卡方检验比较2组治疗后视网膜下积液(SRF)完全吸收率.结果 50%TP-SMLP组共纳入55例患者(男性82%),治疗前BCVA为(0.34±0.25)LogMAR,治疗后1个月为(0.12±0.21)LogMAR(t=8.557,P< 0.001);治疗前CMT为(461±168)μm,治疗后1个月为(227 ±82) μm(t=10.332,P<0.001).25%TP-SMLP组共纳入39例患者(男性92%),治疗前BCVA为(0.35±0.25)LogMAR,治疗后1个月为(0.24±0.22) LogMAR(t=3.759,P=0.001);治疗前CMT为(471±170)μm,治疗后1个月为(298±97)μm(t=6.610,P<0.001).组间比较显示在治疗1个月后,50%TP-SMLP组在提高BCVA(t=2.850,P=0.005)及降低CMT(Z=-3.787,P<0.001)方面均显著好于25 %TP-SMLP组.治疗后1个月50%TP-SMLP组及25%TP-SMLP组的SRF完全吸收率分别为71%与26%(x2=18.738,P<0.001).结论 50%TP-SMLP与25%TP-SMLP治疗急性CSC后1个月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BCVA、CMT,促进SRF吸收,且50% TP-SMLP的疗效更好. 周立军 李涛 赖坤贝 黄创新 许发宝 于珊珊 钟晓菁 马丽 陈观娣 胡骏 吕林 金陈进关键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灯盏花素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2005年 探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灯盏花素的防治作用。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模型后,在第12-13周采用彩色多谱勒对各组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进行血流参数的测量,包括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期最低流速(EDV)、平均血流速度(MV)、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糖尿病组大鼠CRA的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0.01),而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则显著增高(P<0.05)。在灯盏花素治疗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流动力学得到显著改善,与糖尿病纽相比CRA的血流速度显著增加(P<0.01),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显著降低(P<0.05) 12 周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已开始出现血流灌注不良和血流减少,但灯盏花素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视网膜的血流动力学,增加血流量和灌流量。 马丽 朱邦豪 周家国 文艳玲关键词:血流动力学 灯盏花素 多谱勒 糖尿病 视网膜 灯盏花 链脲佐菌素 灯盏花素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灯盏花素的防治作用。【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模型后,在第12-13周采用彩色多谱勒对各组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进行血流参数的测量,包括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期最低流速(EDV)、平均血流速度(MV)、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结果】糖尿病组大鼠CRA的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则显著增高(P<0.05)。在灯盏花素治疗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流动力学得到显著改善,与糖尿病组相比CRA的血流速度显著增加(P<0.01),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显著降低(P<0.05)。【结论】12周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已开始出现血流灌注不良和血流减少,但灯盏花素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视网膜的血流动力学,增加血流量和灌流量。 马丽 朱邦豪 周家国 文艳铃关键词:糖尿病大鼠 灯盏花素 搏动指数 视网膜血流 视网膜中央动脉 RGP镜片对儿童角膜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研究儿童配戴RGP镜片后角膜敏感性的变化。方法:采用问卷的形式收集基本信息,应用Cochet and Bonnet aesthesiometer测量67例134眼角膜敏感性,按照不同分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儿童戴镜1~12mo组,戴镜1~5a组中央部和下方角膜敏感性明显下降(中央P=0.000,下方P=0.002),而2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意义(中央P=0.997,下方P=0.056)。儿童戴镜1~5a组颞侧,鼻侧,上方角膜敏感性明显下降(颞侧P=0.000,鼻侧P=0.000,上方P=0.001),戴镜1~5a组与戴镜1~12mo组(颞侧P=0.133,鼻侧P=0.125,上方P=0.205),未戴镜组与戴镜1~12mo组(颞侧P=0.06,鼻侧P=0.200,上方P=0.207),差异均无显著意义。儿童与成年人分别配戴RGP镜片1~12mo和1~5a,中央角膜敏感性无显著差异(1~12moP=0.343,1~5aP=0.105)。结论:RGP镜片对于儿童和成人的中央角膜敏感性的影响是相似的。但由于儿童自身的特点,为儿童验配RGP仍应慎重。 徐思毅 马丽 吕帆关键词:角膜敏感性 角膜知觉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