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亚一

作品数:32 被引量:226H指数:9
供职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骨折
  • 10篇关节
  • 8篇腰椎
  • 7篇椎间盘
  • 7篇颈椎
  • 6篇融合术
  • 6篇前路
  • 6篇疗效
  • 6篇内固定
  • 6篇脊柱
  • 6篇成形术
  • 5篇置换术
  • 5篇手术
  • 4篇植骨
  • 4篇膝关节
  • 4篇疗效比较
  • 4篇股骨
  • 4篇关节置换
  • 3篇腰椎间盘
  • 3篇腰椎间盘突出

机构

  • 32篇陕西省人民医...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西安医学院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西安高新医院
  • 1篇韩城市人民医...

作者

  • 32篇范亚一
  • 20篇弓立群
  • 20篇刘军
  • 17篇李伟伟
  • 15篇段亮
  • 13篇祁洁
  • 12篇段大鹏
  • 10篇徐洪海
  • 9篇卫文博
  • 4篇李勇
  • 4篇刘宗智
  • 3篇时亮
  • 3篇马蓓
  • 3篇常彦海
  • 3篇刘时璋
  • 3篇凌鸣
  • 2篇王晓庆
  • 2篇郭雄
  • 2篇秦静
  • 1篇李全义

传媒

  • 9篇中国骨与关节...
  • 4篇临床骨科杂志
  • 3篇实用骨科杂志
  • 3篇中国骨伤
  • 3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13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前路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与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经皮前路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anterior percutan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APECD)、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APECD组23例和ACDF组13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2个月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改善率。结果2组均手术成功;APECD组手术时间[(95.48±14.16)min]较ACDF组[(76.00±16.37)min]长,术中出血量[(80.00±20.67)mL]较ACDF组[(121.54±19.51)mL]短(P<0.05),住院时间[(6.0±3.8)d]与ACDF组[(8.0±2.8)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出现1例轻度吞咽困难及1例一过性不完全脊髓损伤,对症治疗后均缓解;APECD组和ACDF组术前VAS评分[(6.57±0.84)、(6.69±0.75)分]、JOA评分[(8.91±0.99)、(8.54±0.97)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VAS评分[(2.17±0.72)、(1.62±0.51)分]均低于术前,JOA评分[(13.04±1.43)、(14.01±1.02)分]均高于术前(P<0.05),且ACDF组较APECD组变化明显(P<0.05);APECD组改善率[(50.2±21.1)%]低于ACDF组[(63.3±13.2)%](P<0.05)。结论 2种术式各有优缺点,临床应用时应严格把握其适应证。
段亮祁洁刘海勇刘军弓立群范亚一
3种前路手术方式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比较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比较经皮前路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APECD)、颈椎间盘置换术(CDR)、经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46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APECD组(23例)、CDR组(10例)和ACDF组(13例)。记录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3组术后改善率、术后疼痛VAS评分与JOA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25(17±3)个月。手术时间:CDR组0.05)。APECD组改善率为51.0%,CDR组改善率为43.2%,ACDF组改善率为64.5%,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前路手术方式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APECD手术创伤小,但术后有复发可能。
段亮时亮刘军祁洁弓立群范亚一
关键词:颈椎间盘置换术
骨水泥封堵股骨髓腔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骨水泥封堵股骨髓腔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骨关节炎行单侧初次TKA的患者173例,具有完整的影像学资料、血液学检验报告且伴发疾病不影响凝血或血流动力学的患者共116例,其中男53例,女63例,年龄平均(64±5)岁。65例患者使用自体截骨块制成的塞子填塞股骨髓腔口(A组),51例患者在使用自体骨塞的基础上采用面团期骨水泥封堵残存的股骨髓腔裂隙(B组)。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麻醉方式、异体输血率及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截骨厚度、术后引流量及围手术期显性出血量及隐性出血量。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在性别(X^22=0.161,P>0.05)、年龄(t=-8.38,P>0.05)、BMI(t=1.837,P>0.05)、麻醉方式(X^22=0.91,P>0.05)、手术时间(t=1.714,P>0.05)及截骨厚度(t=0.448,P>0.05)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的显性出血量为(237.7±58.7)ml,B组的显性出血量为(225.5±68.1)ml,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隐性出血量为(624.6±77.1)ml,B组的隐性出血量为(543.1±63.3)ml,A组的隐性出血量明显高于B组(t=6.104,P<0.05)。A组的异体输血率为35%,B组的异体输血率为21%,经比较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861,P<0.05)。A组和B组下肢DVT的发生率分别为6.1%与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骨水泥封堵股骨髓腔可有效减少TKA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
李伟伟刘军弓立群范亚一段大鹏卫文博宋启春段亮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输血
全椎板截骨回植联合“工”型钛板在椎管内肿瘤运用疗效评价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评价全椎板截骨回植联合"工"型微钛板固定及生物膜覆盖运用于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6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9例初发椎管内肿瘤切除(髓外硬膜下)+全椎板截取+椎板原位回植"工"型钛板固定术+生物膜覆盖于硬脊膜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48±6)岁。统计术前及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椎管内肿瘤改良Mccormick评分(modified mccormick scale,MMS)、硬膜外纤维化(epidural fibrosis,EF)、相邻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脑脊液漏并发症发生率、影像学回植椎板愈合率及肿瘤复发率。结果 9例均获1年或1年以上随访,术后末次ODI、VAS、MMS评分显著优于术前(P<0.05)。围手术期无一例脑脊液漏发生。回植截骨部CT均显示骨性愈合,未见钛板螺钉的松动及断裂。未发现硬膜外纤维化及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结论全椎板截骨回植联合"工"型钛板固定及生物膜覆盖治疗椎管内肿瘤,对于降低硬膜外纤维化、减少术后脑脊液漏、减少相邻节段退变、维护脊柱稳定性疗效显著,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有效术式。
段亮时亮段大鹏祁洁弓立群范亚一何涛赵伟徐洪海
关键词:回植椎管内肿瘤疗效评价
半髋关节置换术不同假体对高龄不稳定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术不同假体对高龄不稳定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56例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高龄不稳定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2例,女414例;年龄75~103岁[(83.1±6.9)岁]。骨密度T值为-3.5~-2.5SD[(-2.8±0.2)SD]。骨折AO分型:A2.2型306例,A2.3型250例。按假体类型分组:水泥型296例,生物型260例。比较不同类型假体对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下地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围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水泥型假体组手术时间[(75.5±9.2)min]、失血量[(992.9±94.2)m1]及下地时间[(7.1±1.8)d]均小(短)于生物型假体组[(86.1±9.3)min、(1139.5±96.0)ml、(8.6±2.1)d],但肺部感染率(19.9%)、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15.9%)及总病死率(7.1%)均大于生物型假体组(13.5%、8.8%、1.9%)(P均〈0.05);两组间Harris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6%:82.7%)(P〉0.05)。结论对高龄不稳定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时,采用水泥型假体可减少手术时间、失血量及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但显著增加肺部感染率、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及总病死率;假体类型不同对髋关节功能的改善无显著影响。
李伟伟弓立群刘军祁洁徐洪海李全义范亚一段亮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骨质疏松性骨折股骨骨折
3D打印技术联合细菌培养在感染性膝关节假体二期翻修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感染性膝关节假体二期翻修术中应用3D打印技术联合细菌培养的临床价值。方法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 PJI)患者12例,取出感染膝关节假体及关节内多间室组织进行细菌培养,根据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结果应用敏感抗生素,感染控制后行二期翻修术。术前均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膝关节模型,根据骨缺损AROI分型指导假体选择,并制定二期翻修术方案、进行预手术。观察二期翻修术中骨缺损实际分型及假体应用;观察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前、末次随访时患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 HSS)、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12例经敏感抗生素治疗28~84(44±9)d,感染均控制;12例均顺利完成二期翻修术,术前3D打印模型对骨缺损分型与术中实际分型情况一致,假体选择合适;术后3个月均无假体松动、移位及感染发生;随访(15±7)个月,末次随访时手术效果优1例,良10例,中等1例;末次随访时VAS评分[(1.92±1.04)分]低于术前[(7.00±0.91)分],HSS评分[(76.33±5.02)分]高于术前[(43.08±4.78)分],ROM[(89.17±8.86)°]较术前[(50.83±16.56)°]增大(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可准确评估行感染性膝关节假体翻修术患者的骨缺损,指导假体选择,联合细菌培养治疗PJI效果确切,可减轻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段亮时亮徐洪海祁洁弓立群范亚一
关键词:假体周围感染二期翻修术3D打印细菌培养膝关节
生物型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生物型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4-12行生物型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高龄患者216例,采用DXA测量髋关节T值≤-2.5 SD。采用术后1年死亡率、失血量、Harris评分、生活质量SF-12评分、围手术期重大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跛行发生率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年死亡率为6.02%(13例),存活患者随访12~34(16.7±7.8)个月。失血量700~1300(812.4±185.8)m L,Harris评分由术前(35.6±7.3)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85.4±6.4)分,SF-12评分由术前的躯体评分(37.5±12.7)分、心理评分(35.4±16.3)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躯体评分(70.1±17.7)分、心理评分(72.8±18.9)分,围术期重大并发症发生率为57.9%,行走跛行率为18.06%。结论生物型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总体效果良好,但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跛行发生率较高。
范亚一马蓓李伟伟周永春刘军弓立群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半髋关节置换术高龄骨质疏松
症状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腰椎过伸过屈位MRI的诊断价值及手术治疗效果被引量:25
2019年
目的探讨腰椎过伸过屈位MRI在症状型腰椎间盘突出诊疗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后路改良小切口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联合对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症状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腰椎MRI平扫未发现明显腰椎间盘突出症表现腰腿痛患者12例,均行过伸过屈位腰椎MRI扫描,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征象,并依据过伸过屈位腰椎MRI检查结果制订手术方案。12例于全身麻醉下行后路改良小切口TLIF术联合对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比较术前、术后2周及1、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直腿抬高试验角度。结果12例手术时间(76.00±16.37)min,术中出血量(46±15)mL,术后住院时间(7±2)d;1例麻醉清醒后12h无症状侧直腿抬高试验约30°阳性,行三维CT检查示1枚螺钉螺纹切割内侧皮质边缘,急诊局部麻醉下取出健侧钉棒,直腿抬高试验即刻转阴;术后2周及1、3个月,VAS[(2.00±0.58)、(0.71±0.50)、(0.75±0.60)分]、ODI评分[(12.08±0.76)、(5.06±0.58)、(5.08±0.64)分]较术前[(7.00±0.71)、(44.83±1.82)分]降低,JOA评分[(23.17±3.31)、(25.67±0.94)、(25.67±0.94)分]较术前[(12.67±1.49)分]增高,直腿抬高试验角度[(67.08±12.65)°、(70.42±5.94)°、(70.50±6.00)°]较术前[(20.33±7.31)°]增大(P<0.05);随访8~50(29±2)个月,均未出现腰椎失稳及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结论过伸过屈位腰椎MRI在症状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并可为手术方案制订提供依据;后路改良小切口TLIF联合对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症状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满意。
段亮范亚一徐洪海祁洁弓立群赵伟邹泽
融合与非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疗效比较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比较后路开窗髓核摘除联合单侧弹性棒内固定术与后路髓核摘除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疗效。方法选取85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获得完整随访的患者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非融合组(采用后路开窗髓核摘除联合单侧弹性棒内固定,37例)和融合组(采用PLIF,48例)。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时间非融合组均少于融合组(P <0. 05)。随访期间两组均无复发病例,伤口愈合不良融合组3例,非融合组1例,该4例经加强换药后均痊愈;融合组断棒1例,翻修后症状缓解;融合组邻近节段退变6例,其中2例出现症状,翻修后缓解。融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 83%,非融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 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末次随访时VAS、JOA评分非融合组优于融合组(P <0. 05); MacNab优良率:非融合组为83. 78%,优于融合组的72. 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后路开窗髓核摘除联合单侧弹性棒内固定术较PLIF早期临床疗效更优,并发症发生率低。
段大鹏卫文博范亚一李伟伟段亮宋启春徐洪海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弹性内固定微创
病灶清除、植骨与腰椎骨盆固定术在累及S_1椎体腰骶段脊柱结核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腰椎骨盆固定术在治疗累及S_1椎体腰骶段脊柱结核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01—2015-01行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腰椎骨盆固定术治疗的累及S_1椎体的腰骶段脊柱结核17例。比较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腰骶角、L_5S_1椎间高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观察手术前后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改善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65(125~170)min,术中失血量1 070(700~1 650)ml。17例均获得随访12~32个月,平均16.8个月。植骨融合时间6~9个月,平均6.8个月。术后ASIA分级:1例C级恢复至D级,1例C级、10例D级恢复至E级。术后腰骶角、L5S_1椎间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腰骶角、L_5S_1椎间高度与术后比较无明显丢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评分、ESR、CRP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ESR、CRP较术后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腰椎椎弓根钉联合髂骨钉固定治疗累及S_1的腰骶段脊柱结核有效、可行,疗效可靠。
李伟伟刘军范亚一段大鹏段亮卫文博
关键词:病灶清除椎间植骨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