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平英

作品数:4 被引量:88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灌注
  • 3篇CT灌注
  • 3篇成像
  • 2篇急性
  • 2篇灌注成像
  • 2篇CT灌注成像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流
  • 1篇血流灌注
  • 1篇血流灌注成像
  • 1篇血液动力
  • 1篇血液动力学
  • 1篇血液动力学过...
  • 1篇血肿
  • 1篇血肿周围
  • 1篇亚急性
  • 1篇液动
  • 1篇影像

机构

  • 3篇北京市神经外...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胡平英
  • 2篇高培毅
  • 1篇张在强
  • 1篇龙洁
  • 1篇朱明旺
  • 1篇张磊
  • 1篇张岩
  • 1篇李小光
  • 1篇戴建平
  • 1篇刘翔
  • 1篇詹炯
  • 1篇尚京伟
  • 1篇周剑
  • 1篇张巍
  • 1篇孙波

传媒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6
  • 1篇199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CT灌注成像在脑内缺血性疾病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34
1999年
目的评价CT灌注成像在脑内缺血性疾病的作用。方法对24例缺血性中风发作2小时至2个月的患者及10例开颅术后的患者行常规CT扫描及CT灌注成像,28例进行MRI检查,6例行DSA检查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singlephotonemisioncomputedtomography,SPECT)。结果34例患者CT平扫共检出30个缺血及梗死灶,CT灌注成像共检出41个病灶,均经随访CT、MRI及SPECT证实。40个病灶表现为最大峰值时间(PT)及平均通过时间(MTT)较对侧延长,相对血流量(RF)明显减低(P<00001)。1个急性起病2周的病灶表现为最大峰值时间及平均通过时间较对侧缩短,相对血流量增高。结论结合常规CT及MRI扫描,CT灌注成像不但有利于显示超急性期缺血性卒中病灶,还可观察Moyamoya病、开颅手术损伤等脑内缺血性病灶的血流灌注变化。
刘翔刘翔孙波戴建平尚京伟孙波张磊詹炯张岩尚京伟龙洁
关键词:脑缺血局部血流CT血流灌注成像
脑出血亚急性及慢性期血肿周围组织低灌注损伤的CT灌注成像研究被引量:35
2006年
目的探讨脑出血亚急性及慢性期血肿周围组织脑血液动力学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2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做了CT常规及灌注成像检查,对其中11例患者血肿体积及血肿周围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 lood flow,rCBF)、局部脑血容量(regional cerebral b loodvolum e,r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 ean transit tim e,MTT)和最大峰值时间(tim e-to-peak,TTP)的比值(病侧/健侧)进行测量。结果11例脑出血患者血肿体积最大为72.21 m l,最小为13.68 m l,血肿平均体积为26.83 m l。rCBF参数图显示血肿周围低灌注梯度11例,表现为血肿周围rCBF减低区;rCBV参数图显示血肿周围低灌注梯度10例,表现为血肿周围rCBV减低区;血肿周围高灌注1例,表现为血肿周围rCBV增高区;同侧半球低灌注2例,表现为血肿侧脑组织rCBF、rCBV大面积减低区;时间参数图显示血肿周围TTP延长11例,MTT延长10例;血肿边缘区rCBF显著低于外层区rCBF;边缘区MTT、TTP明显长于外层区MTT、TTP;血肿外层区rCBF、rCBV与血肿边缘区rCBF、rCBV呈线性依从性改变。血肿周围(边缘区和外层区)rCBV与血肿体积有明显的相关性,r边缘区=0.764,r外层区=0.703(双侧),P值均<0.05。血肿周围rCBF、rCBV、MTT和TTP与症状出现至行CT灌注扫描间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脑出血亚急性和慢性期,血肿周围脑组织依然存在低灌注梯度,低灌注区脑血流变化与血肿体积密切相关。CT灌注成像可清晰地显示出血肿周围异常的脑血液动力学变化,可为脑出血个体化救治及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周剑高培毅李小光胡平英
关键词:脑出血灌注血液动力学过程
CT灌注成像及CT血管造影在急性脑血管疾病影像诊断中的联合应用被引量:17
2009年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CT灌注成像(CTP)和CT血管造影(CTA)技术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CVD)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例临床怀疑急性CVD的患者进行CTP联合CTA扫描检查,扫描结束后,经CT灌注软件和3D血管软件进行评估。结果16例CTP检查发现脑梗死前期低灌注,其中13例位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CTA检查13例中有11例可见相应责任血管的不同程度的狭窄,并结合CTA原始图像可准确的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其余3例位于大脑后动脉供血区,CTA未检出狭窄。4例患者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CTP及CTA联合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技术是值得推广的一项影像学检查新方法。
张巍胡平英高培毅
关键词:CT灌注成像CT血管造影脑血管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