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宏
- 作品数:17 被引量:68H指数:4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预后。方法 总结我院近四年 10 6例次恶性血液病患者并发医院感染基本情况、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抗菌治疗的效果。结果 恶性血液病并发医院感染的好发部位以序为呼吸道、血液、口腔、肛周等 ,感染的病原菌以G- 菌主 ,约占 49% ,其对泰能 (亚胺培南 )、马斯平 (头孢吡肟 )、阿米卡星较敏感 ;G+菌对万古霉素、头孢哌酮、环丙沙星较敏感。按要求进行口腔、肛周护理及房间消毒的患者较其他患者控制发热所需的时间短。结论 恶性白血病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多见于条件致病菌 ,耐药率较高 ,积极控制原发病 ,做好患者的口腔、肛周护理及房间消毒 ,有效的抗菌消炎治疗 。
- 胡宏
- 关键词:病原菌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
- 四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眼部分离细菌的体外敏感试验被引量:17
- 2005年
- 目的研究眼部分离细菌对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525份眼部标本行体外细菌培养,K-B法观察培养阳性细菌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的敏感性。结果体外培养阳性细菌321株,革兰阳性球菌最多,为245株(76.3%),其次,革兰阴性杆菌48株(15.0%),革兰阳性杆菌20株(6.2%),革兰阴性球菌8株(2.5%),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的总敏感性分别为59.2%、66.4%、80.7%和96.6%。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敏感性(47.6%,55.3%)明显低于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76.0%和97.1%)(P<0.05)。结论眼部分离细菌以表皮葡萄球菌最多,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加替沙星的敏感性最好,其次是左氧氟沙星。
- 孙声桃马新峰张月琴胡宏徐筠王丽娅陈祖基
- 关键词:氟喹诺酮体外药敏试验
- 我国中原地区653株真菌性角膜炎分离镰刀菌的基因型及药物敏感性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 研究中原地区真菌性角膜炎分离镰刀菌的基因型和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 测定2002-2011年河南省眼科研究所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角膜分离的镰刀菌758株的部分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EF)1-a基因序列,通过部分EF1-α基因的序列比对进行镰刀菌菌种和基因型的鉴定.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M38-A方案测定其中145株镰刀菌对伏立康唑、特比萘芬、那他霉素等12种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653株镰刀菌菌种及基因型通过EF1-α序列得到鉴定.中原地区真菌性角膜炎感染镰刀菌以腐皮镰刀菌种复合体(FSSC)最多,386株(59.11%),包括15个种,43个基因型,最常见的FSSC基因型是FSSC5-d(132/20.21%).赤霉菌种复合体(GFSC)居第2位,包括3个菌种,F.proliferatum 124株(18.99%),F.verticillioides 112株(17.15%)和GFSC18株(2.76%).尖孢镰刀菌复合体(FOSC)居第3位,11株(1.68%),6个基因型.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镰刀菌属对那他霉素、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敏感,对氟胞嘧啶、氟康唑、制霉菌素、克霉唑、咪康唑耐药.超过一半的镰刀菌对益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敏感.FSSC对伏立康唑、咪康唑、特比萘芬、益康唑和那他霉素的MIC50高于F.verticillioides、F.proliferatum和GFSC.结论 中原地区真菌性角膜炎感染镰刀菌大多数位于3个复合体FSSC、GFSC和FOSC内,基因型(种)多.不同种镰刀菌对伏立康唑、咪康唑、特比萘芬和那他霉素的药物敏感性有差异.
- 孙声桃吕奇学韩雷马秋飞胡宏贺司宇陶思羽张俊杰张红敏王丽娅
- 关键词:角膜炎眼感染真菌性镰刀菌属基因型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 PADI4-94及104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研究肽酰精氨酸脱亚胺基酶(peptidylarginine deiminase,PADI)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易感性和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了130例RA患者和性别、年龄匹配的130名健康体检者的PADI4-94和104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同时对RA患者的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RA组与健康对照组的PADI4-94和104基因均检测到CC、CT和TT三种基因型,RA组PADI4-94各基因型频率(CC:26.1%,CT:50.8%,TT:23.1%)与健康对照组(CC:40.8%,CT:41.5%,TT:17.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4,P=0.043);RA组PADI4-94少见等位基因T频率(48.5%)与健康对照组(3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RA组PADI4-104各基因型频率(CC:33.1%,CT:48.5%,TT:18.5%)与健康对照组(CC:43.8%,CT:43.1%,TT:1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67,P=0.168);RA组PADI4-104少见等位基因T频率(42.7%)与健康对照组(3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就少见基因T携带者(TT和CT)频率在两组中的统计显示,RA患者PADI4-94和104基因中少见基因T携带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分别为0.013和0.041)。按性别分组分析未发现PADI4-94和104基因型分布有性别差异。结论汉族人群PADI4-94基因与RA易感性相关,PADI4-94和PADI4-104少见基因携带者的RA患病风险较高,PADI4基因在R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许泼实邵凤民孙长义秦望森胡宏
- 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单核苷酸多态性
- 肽酰精氨酸脱亚胺基酶4基因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研究
- 许泼实邵凤民孙长义秦望森胡宏
- 河南地区女性宫颈病变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型分子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18
- 2010年
- 目的:调查河南地区21种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 568例女性宫颈病变患者宫颈分泌物中的脱落细胞,应用人乳头状瘤病毒导流杂交快速基因分型技术检测21种人乳头状瘤病毒亚型,包括13种高危亚型(16,18,31,33,35,39,45,51,52,56,58,59和68型)、5种低危亚型(6,11,42,43和44型)和3种中国人群常见亚型(53,66和CP8304型);分析21种基因型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率41.6%,单一感染率57.7%,混合性感染率42.3%。21种基因型中,高危型以16,31型为主,其次是52,58型,低危型以6,11型为主;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的感染率居首位。结论:本地区21种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型的分子流行病学资料对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研究、应用及其感染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 胡宏刘晓丽蔡军
- 关键词: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型分子流行病学
- HLA-DRB1*0405联合CCP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价值
- 目的研究HLA-DR共同表位(Shared Epitope,SE)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及其与CCP抗体联合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检测1...
- 许泼实孙长义赵静万震胡宏刘晓丽
- 文献传递
-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
-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破坏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以双手、腕、膝、踝和足关节的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可伴有发热、贫血、皮下结节及淋巴结肿大等关节外表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阻止RA病情发展和减...
- 许泼实孙长义秦望森胡宏蔡军
- PADI4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肽酰精氨酸脱亚胺基酶4(PADI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相关研究结论进行合并效应值估计,进行异质性检验、发表偏倚评估和风险比的Meta分析。结果共有国内外符合条件的13篇文献纳入分析,累计病例和对照者数分别为11 039例和10 395例。因存在异质性,将PADI4-94研究结果分亚洲人组和欧洲人组进行Meta分析,发现PADI4-94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亚洲人种RA风险相关,而与欧洲人种的RA风险无关,综合采用随机效应模式Meta分析时,总体显示PADI4-94与RA风险相关;PADI4-104文献中有一篇存在异质性,排除后经固定效应模式Meta分析显示,PADI4-104 SNP与RA风险存在相关性。发表偏倚评估显示虽有一定的发表偏倚,但剪补法分析显示偏倚不改变相关性结论。结论 PADI4-94和PADI4-104 SNP与RA的发病风险相关。
- 许泼实邵凤民孙长义秦望森胡宏
-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META分析
- 两种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方法的相关性研究
- 2010年
- 目的探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和第二代杂交捕获法检测宫颈液标本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一致性,评价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和第二代杂交捕获法对356例疑似HPV感染的标本进行基因诊断,对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标本进行DNA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进行HPV分型,比较这两种方法对13种高危型HPV检测结果的符合情况。结果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13种高危型HPV的检出率78.9%(281/356),其中单一感染217例,多重感染64例;第二代杂交捕获法检测结果阳性280例;两种方法检测13种高危型HPV的总符合率92.6%,总Kappa指数(KI)0.891,二者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适合更临床筛查HPV感染及对HPV进行基因分型。
- 胡宏刘晓丽蔡军陈凤英
- 关键词:人乳头状瘤病毒导流杂交第二代杂交捕获法